数学之夜趣味多
2016-01-09Diana
文/Diana
数学之夜趣味多
文/Diana
海蓝学校的家长学校组织中有一个叫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合会(School and Family Community Partnership,SFCP),主要协助学校完成他们的年度改善计划。就目标而言,SFCP比较偏重“学术性”的活动。
SFCP有好几个招牌活动,比如家庭读书会 (Parent-Child Book Club)、世界游戏日(Games Around the World)以及家庭数学之夜(Family Math Night)。去年,我们好不容易按时间表等来了家庭数学之夜,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晚上6点半,我们准时来到了学校参加这个活动。
推开学校的大门,暖气和热闹扑面而来。两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一本正经地坐在接待台前,询问着进来的学生是几年级的,然后分发给他们一本有不同颜色星号标记的手册,让他们挑上一支漂亮的铅笔,领着自己的家长进到体育馆坐下。
体育馆里已经有不少家庭了,各家都对着那本手册努力。原来,完成这本趣味数学手册是当晚的第一个节目。妈妈负责读题,爸爸负责出主意,孩子求助的声音轻轻地此起彼伏,大家紧紧凑到一起探讨数学题,其乐融融。
我看了一下数学手册上的题目,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用自己选择的词汇完成一个数学故事(也就是应用题)并解答这道题,都是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逻辑题,比如:
三条名字分别叫波利、宝琳和皮埃尔的狗喜欢整夜整夜地汪汪叫、号叫和低吼。白天,它们都喜欢睡觉,闻自己喜欢的花:玫瑰、郁金香和百合。根据以下线索, 找出每只狗喜欢的夜间活动和它们各自喜欢的花朵。
线索:
1. 皮埃尔觉得自己的嗓门不适宜汪汪叫,而且他从来不闻玫瑰。
2. 波利不会汪汪叫,它也不闻玫瑰。
3. 喜欢整夜号叫的那条狗喜欢闻百合。
4. 波利不闻百合花。
你有5个圆的薄片,2个黄色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各1个。
线索:
1.蓝色的在最左边。
2.两个黄色的中间有两个圆片。
3.红色的圆片紧挨着绿色的左边。
请问圆片是如何排列的?
差不多到了晚上6点45分,SFCP的主持人(志愿者家长)简单介绍了接下来的活动流程:
晚上6:45~7:40,每个年级的小朋友按手册上的星号颜色分为两批,分别在两间教室先玩一个游戏,再交换场地玩另外一个游戏。
晚上7:45~8:00,各年级集合,分年级在三间教室玩第三个游戏。
每个小朋友轻车熟路地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进各自的教室,分成几个组围坐在一起。志愿者家长为我们介绍了一款叫Q-Bitz的游戏。工具是一副纸牌和四小副各面印有不同三角、方块、圆点图案的积木。玩法是四人一组,翻开一张牌之后,比赛谁用手头的方块最快拼出和牌面一样的花色。Q-Bitz有点像中国的七巧板,不过这个游戏中每一个小方块有6个面,所以排列组合的方式更多。孩子们玩得非常投入,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的渐入佳境,拼好了喊“Q-Bitz!”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
正玩得兴起,换教室玩另一个游戏的时间到了。走进第二间教室,看到桌子上放的小恐龙和地图,有的孩子说:“啊,我在儿童博物馆玩过!”志愿者家长同样给我们介绍了这款叫恐龙数字脚印(Dino Math Tracks Place Value Game)的游戏的玩法。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加强孩子对数字的位数价值(Place Value)的认识,就是对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认识。工具是四套不同类别的小恐龙,每套有蓝色、紫色、橙色和黄色的小恐龙各一只,分别代表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另有绿色骰子一个,白色骰子四个,行动指令卡片一套,问题指令卡片一套。
玩法是四人一组(至少两人),每人认领一个类别的四只不同颜色的小恐龙,掷绿色骰子得数字最大者先行。先行者掷白色骰子之后,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千位数,再把自己那套小恐龙摆到和这个数字相同的位置上,然后翻开行动指令卡,按上面的指令前进或后退。其余人以此类推,先到达目的地为胜者。
如何赢与掷骰子和翻指令卡的运气有关,也和如何组合白色骰子给出的四位数有关。这个玩法相对容易,但用到问题指令卡就比较有挑战性了,基本上是要解答一些应用题才能进行下去。
然后就又到了“转移阵地”的时间,我们来到体育馆后面的舞台上玩第三个游戏。这是一个心算抢答游戏,每个孩子都拿了一张印有不同数字的表格和一些圆的薄片,主持人念出一些心算的题目,比如20和30中间的数字,15和18之间的奇数,38+8,比100多20,等等,孩子们算出了答案就在自己的卡上寻找相应的数字。
问题都很简单,但由于是一个抢答的游戏,人人都急着看自己的卡上是否刚好有和答案一样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又能形成一条直线或一条斜线,所以个个都专心地竖着耳朵听题目,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当晚的家庭数学之夜活动结束后,SFCP给每个家庭发了一张评估表,让我们对游戏的有趣程度、难易程度、时间安排等给予评估,还让大家写下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我觉得整个晚上的时间和节奏都掌握得很好,虽然玩的时间不够,但主要目的是介绍游戏给家长和孩子,增加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自己家庭内部和同学家庭之间寓教于乐的机会,这点还是相当成功的。
于是,今年我们又报名参加了数学之夜,活动和去年相似,家校组织的安排准备充分、井井有条,用不同的颜色将今晚前来的三、四、五年级学生合理分组,确保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大致相等的人数在不同的地点玩不同的游戏。数学之夜开始的热身节目还是父母和孩子自由做题。当然,最受欢迎、投入度最高的还是游戏节目。
今年的第一个游戏是“宙斯”争夺战,适合2到5个人玩。有一副数学牌,由数字牌和希腊诸神牌组成,外带一个小小的“宙斯”雕像。玩的时候每人手执4张牌,轮流出牌到中间的“奥林匹斯山”上,随机补充手中的牌。出牌时需将所出牌面上的数字和原来“山”上牌面数字的总和计算出来,比如第一个玩家出了一张5,第二个玩家出7,同时得出12这个答案,由计分员依次记录。而诸神的牌则有不同的运算或变化咒语,轻易就可以改变正在进行的行动和结果,比如“波塞冬”会将“奥林匹斯山”减10分,“赫拉”则将总分增加到99分,等等。
在玩的过程中,把“宙斯”抢到手里有三个方法,一是你的得数是10的倍数,二是你正好有一张和上家相同的牌,三是某个神说“偷宙斯”的时候。游戏目标是当“奥林匹斯山”到达100的时候, 你正好将“宙斯”抓到手里。每赢一轮你就赢得一个字母,第一个赢得“ZEUS”(宙斯)四个字母的人算大获全胜。
游戏很简单,但小朋友们都觉得很好玩,把“宙斯”抢来抢去,计算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奥林匹斯山”上此消彼长,几番风雨,终于尘埃落定,Alex赢了第一轮。四个家长在旁边看着,也觉得挺有趣。
这款游戏比较考验学生的观察和策略能力,除了要看到一张牌不同方向的可能性,还要在现有的局面中选择能创造最大价值的落点。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人说数学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不管数学是什么,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看见它,在游戏中熟悉它,在探索中找到它无限的可能,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