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路径建构*

2016-01-09姚红葛君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世纪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姚红 葛君梅

作者:姚红,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葛君梅,吉林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132013)。

21 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内外环境的多变将使大学生面临诸多新的压力,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压力不能得到有效排解,将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心理疾患。因此,积极探索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已成为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 新世纪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纷纷涌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自我意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上产生迷茫和困惑,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

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要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黄色、暴力等信息垃圾充斥其间,一些自律性差、辨别能力低的大学生就有可能经不住有害信息的诱惑、煽动,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甚至会做出一些违法行为。而且,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意图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情感的满足。他们生活在自己构筑的幻想之中,结果导致情感淡漠,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

日益变化的校园环境要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环境在发生一些变化。首先,由于一些高校片面强调文化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结果丧失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的良好时机。其次,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也辐射到校园,结果导致一些诸如攀比、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最后,高校的盲目扩招使得一些高校的自身建设并没有跟上,当大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存在巨大差距时,必然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要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当承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等教育改革在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学费使得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贫困使得部分大学生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甚至一些人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就业压力也使得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递增,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90 后大学生的依赖性过强,要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的90 后大学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独生子女。从生活能力上看,这部分大学生的依赖性太强,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较差。从学习上看,一些学生的父母年轻时没有实现他们的梦想,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这又导致家长过分严格,给大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学生长期处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极易导致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产生。

2 新世纪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是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为此,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类高校不仅应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结合本学校的特点开设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医学院校可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育。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通过这些课程,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明确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学会自觉运用心理知识来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

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而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直接的方式,对于解决大学生的特定心理问题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够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大学生,请专业人员以个别咨询的形式进行重点指导,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些文化载体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要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善于观察、分析和诊断大学生的精神状况,并能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对班主任、辅导员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以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高校应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光靠教师队伍还是不够的,要建立一支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和寝室长为骨干的群众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结语

加强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为此,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刘东霞,贾闪.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2]季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猜你喜欢

新世纪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