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桥联
2016-01-08陈慰
陈慰
浙江绍兴有“桥乡”的美誉,建于宋代的小江桥,因桥边为著名文学家江文通故居而闻名。其桥联为:
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
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全联雅切实景,极富趣味。每句首尾蝉联,有上递下接之趣,韵味丰富,文字也对得非常工巧,写出了小江桥与大善塔的相映成趣之美。
南昌状元桥,因清代乾隆年间的戴衢亨中状元后,衣锦还乡路过此桥题写而得名,桥联为:
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此联浅而不俗,耐人寻味。戴衢亨才华出众,可是县官有眼无珠,使得他三十岁还没考取功名,只得捐了个秀才去乡试。后来戴衢亨从乡试到殿试一路过关斩将,凭着满腹奇才连中三元,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戴衢亨有感于赴考的不平道路,为了警告那些忌才如敌的庸官,就在桥上题了这副对联。此联堪称明白如话、流畅如歌,自然贴切、珠联璧合。
位于苏州虎丘山不远处的普济桥,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山塘街上的佳景之一。桥联为:
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
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
此联的上联写东边的风貌,眺望七里山塘绿水环绕、河街相依,粉墙黛瓦一片繁荣。下联写西边的景色,那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塔耸入白云深处,如一座青峰雄伟屹立。将山水与小河、石桥与古塔融为一体,描绘出一派水乡风光。
江苏省的同里古镇上,有一座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的渡船桥,其桥联为:
春入船唇流水绿;
人归渡口夕阳红。
自古写春的名句很多,但此联“春入船唇”的写法就很是新颖。春光融融,绿水涟涟,斜阳映红,渔歌唱晚,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赏景咏联,使人顿生美妙的联想。
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建于金朝,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联拱桥,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其桥联为:
晓月照卢沟,大河曾流泪和血;
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此联的拟人手法运用很成功,写的是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的血泪历史,用以策人警醒,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是一副饱含感情写史的好对联。
颐和园里的17孔桥,如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的碧波之上,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大的石桥,清乾隆帝为其题写两副对联,分别是: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远空。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
晴光缅明圣,软风新柳春堤。
其中第二副对联借用湖南“潇湘八景”与杭州“西湖十景”中的相似景致,赞颂17孔桥的春日胜景。妩媚动人的诗情画意,让无数游客为之向往。
峭拔秀丽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有一座“仙人桥”,其桥联是:
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
此联相当幽默风趣,运用夸张手法把“仙人桥”想象成上可以通往天国的仙境,下可以到达凡人的民间。对官场名利之徒、患得患失之人,也是一种讽刺与规诫。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其桥联是: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联描写桥的轻盈、秀逸之美,将桥身倒映水中的形象比作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逝,犹如穿环而过,描摹逼真。下联写出其稳重、雄伟之状,把拱桥比作苍龙卧波,将桥上行人比作在苍龙背上行走。如此描绘,简直把静态的赵州桥写活了。
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的北京颐和园绣漪桥,其桥联也是乾隆皇帝撰写的: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此联以“螺黛”形容拱桥的倒影,“银盆”比喻湖水,“碧岫”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绿峰峦,动态跃然。短短十八字就把拱桥附近的湖面描绘出一幅美景,用词十分贴切工整。
河南许昌有一座灞陵桥,千古流传的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辞曹挑袍、义返蜀国,灞陵桥因而名扬全国。其桥联为:
灞桥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而驰,传名不朽;
曹魏于今无寸土,赖此绨袍之赠,遗像犹存。
上联写关羽“策马而驰”奔向蜀营刘备处的情景,作者对此评赞为“传名不朽”。下联写曹操“绨袍之赠”的举动,评赞其为“遗像犹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件的赞美之情。全联措词、练字、用韵均匠心独运,无可挑剔。
(编辑 常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