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迷宫》诞生记

2016-01-08

电影中国 2015年8期
关键词:影展迷宫创作

万事开头难。很多新导演在面对第一个电影项目时,都会遭遇种种困境,忻钰坤也不例外。《心迷宫》从拍摄到过审都一波三折,甚至还改了片名,这部成本仅200万的作品即将悄无声息的上映,对观众也许还很陌生,但却在媒体圈、影迷圈以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掀起了一次次波澜,它是如何做到的?

忻钰坤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很一般的学校里学的导演,毕业以后开始“干活”,拍摄短片与栏目剧。这样工作了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地遇上了瓶颈,于是想到转型。他觉得自己性格偏内向,不能“喷”,不如因地制宜地做摄影。工作了一阵子,结果他发现,其实摄影想要达到一定高度也绝非易事。

很多立志电影业的人都有过与忻钰坤差不多的在业内外厮混的经历,不同的是,他执导完成了《心迷宫》。

成长关键词一:机遇

2010年,忻钰坤和几个朋友计划承接一些网剧、广告之类的拍摄,为此,制作了一个短片,展示宣传他们的工作室。《七夜》的成片30分钟,他们把它推介给了当时的优酷,优酷把它放在了“元旦贺岁档”栏目里,位于首页。放映反响尚可,产生了几十万的点击量,不过后来移出首页之后,点击量的增长就停滞不前了。同时,土豆(优酷与土豆当时尚未合并)计划把《七夜》放进他们的移动端栏目中,并且根据点击量给予工作室一些收益。后来,土豆考虑到,移动端的观众习惯于观看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可能不会看长达30分钟的短片,最后也就没有实行上述计划。

《七夜》虽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获得了优酷土豆等大型网络视频平台的认可,但是实效上未能尽如人意,其后并没有为他们招徕众多客户。这次短片的尝试最大成效就是给了忻钰坤信心,和一个制片人——任江洲。

两人结识以后,一开始也没有太多的计划,只是一些业务上的往来。在2011年底,任江洲的母亲看了《失恋33天》,因为她一生主要生活经历都是在乡村,城市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当听见“失恋”的高票房的时候,非常吃惊,就和两人说起农村里的一件事。她觉得,这个故事要比“失恋”有意思许多。这个故事就是《心迷宫》的雏形。

任母当然不是编剧,所以只是提供了故事的概貌,之后两人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在这件事上,只是过一段时间碰面聊一聊各自的想法。这期间,任江洲写了一稿,但是,忻钰坤觉得内容有些阴暗,结合其他原因,最后没有采用。到了2013年,他们完成了剧本,并于年底开拍。

忻钰坤和很多青年导演起步时一样,缺少人脉,资金匮乏。对他来说,属于他的机会永远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他主动创造。他把握住一些看起来有些琐碎的机遇: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制片人,碰上一个好故事,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向着自己目标——《心迷宫》,迈出了一大步。

成长关键词二:际遇

“没有制片人就不会有这片子了”忻钰坤提到制片人任江洲的时候,这样说。忻钰坤在采访中多次说到自己不会“喷”,不会把项目描述的多么生动,找不来投资。那么,按照资源互补原理,他标配的制片人应该是一个“舌灿莲花”的人。结果呢,“任江洲和我差不多,也不是很能说”。

在《心迷宫》创作前期,两人做了分工,任江洲负责筹集资金,忻钰坤专心创作。资金筹集过程,忻钰坤描述为“众筹”,其实更像“告帮”。任江洲会找到身旁的,以往在工作中结识的朋友,向他们介绍这个项目。他并没有过多地宣扬项目,也没有夸大他的盈利率。这些朋友平时和两人都有过业务往来,对他们的信用为人都有了解,最后共有20多人,或投资或借(因为对投资回报率没有要求),给他们“凑”足了拍摄的资金。但是资金的困难依然层出不穷。

开机前,一笔本来定好的资金迟迟未能到帐。在演职人员基本到齐的当天中午,他们在住宿宾馆的楼下边刷着手机银行,边商量着,如果中午12点以前,资金再不到帐,他们就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回去,他们自己剃个光头回北京。他们一直刷一直没钱,直到12:05的时候,制片人的妹妹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到帐了一小笔资金。他们估计仅够两天拍摄的消耗,可是依然不顾一切地开拍了。拍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遇到资金问题,他们想尽办法,最后完成拍摄。所幸,在2015年,买断给太合影业发行,他们把所获资金,尽己所能地以一定的回报率返给了投资人。

《心迷宫》完成后开始了它的宣传期。忻钰坤他们得知FIRST青年影展面对的是青年导演的前三部作品后,觉得与自身情况相符,就在截止日期(6月1日)的前一天(5月30日)向影展投递了影片的光盘。半月后,影展给了他们取得入围资格的回复。此时影片的后期尚未全部完成,为此,任江洲再度筹集了些资金完成了后期。影片最终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奖项,当时的终审评委谢飞、葛优等人都给予了影片好评。“从FIRST出来之后,知名度就不一样了”忻钰坤有些感慨。

之后,借助FIRST的媒体、电影渠道,和他们对青年导演的大力推介,《心迷宫》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直到与太合影业签约。

一个画家、文学家取得成绩可能要感谢自己老师、友人,而一个青年导演则要感谢许许多多的身旁的工作人员,这里出力最多的往往是制片人。忻钰坤与任江洲,还有FIRST的际遇没有太多的大事件可以宣扬,他们联系的纽带仅仅是对优秀作品的喜爱、对创作的渴望。所以,一个青年导演所渴求的、能够成就他的际遇的根源并非是他多么的“能喷”,而是他对待电影创作的本心。

成长关键词三:本心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创作了”忻钰坤如此描述拍摄《心迷宫》时的内心感慨。因此,他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一直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擅长的。

在创作初期,他们讨论影片以后的出路时,设想过一部低成本影片想要引起关注可以借助影展。但是,一般来说,海外影展的观众习惯上看到一个异国他乡的一些奇异景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和任江洲都不想这样去迎合海外影展的品位。

想到是“最后一次创作”,他们还是决定喜好和熟悉的手法与表达形式,来编制剧情,讲述故事。于是《心迷宫》故事的看点主要集中在多线悬疑剧情,以及情节突转上,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符合具有一定观影量的影迷的需要。他们总是希望看到一些与主流商业影片的直白剧情不同的,富于“烧脑”特征的影片。

《心迷宫》完成后并未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与影展绝缘。他们先后参加了FIRST青年影展、威尼斯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以及土耳其、瑞典、华沙、新加坡等地的电影节。与影迷的交流也不是集中在异域的景象和文化现象,而是在故事与剧情上,观众也没有明显的理解障碍,大多把它看作是一个黑色幽默故事。在威尼斯时,一个海外影评人评价它“幽默”,“影片结构很有意思”,并设想“在多年以后会不会被大卫芬奇翻拍”。

在采访中,忻钰坤谈到后《心迷宫》时期的工作状态,说到,现在会有些公司找他谈合作,递给他项目有的只是一些元素的拼凑,有的是时下大热的青春、校园题材,他都不算很熟悉,也就没有贸然应承下来。

可见,忻钰坤在创作中始终坚持本心,保持了剧情发展的自然明晰,使得影片有着完整连贯的面貌,最后也吸引了他们预想的目标观众——“烧脑”片的爱好者。

忻钰坤的故事对一个青年导演来说,并非是一条捷径,更不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奇迹。它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为梦想勤奋不懈地努力工作,并且切合实际地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猜你喜欢

影展迷宫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大迷宫
迷宫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
创作随笔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