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育》我一生的挚友

2016-01-07任耀敏

新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队球场上中国女排

任耀敏

这些年看过的书和杂志,不知被我丢弃了多少,唯独不曾丢弃的是《新体育》。如今,它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5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与《新体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90年,我12岁。一天,我去邮局的书摊买书,在众多的杂志中,发现一本封面人物是中国女排队员李月明与许新的杂志。尽管,当时我连繁体《新体育》的“体”字都不认识,可是出于对女排的崇拜和对李月明、许新的喜爱,我认定这是一本好书,便不假思索就买了下来。没想到,这一意外的发现竟使我与《新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我成了《新体育》的忠实读者。不管想买的书有多少,每月总要从有限的零花钱里留出固定的部分来购买《新体育》。不管学习多忙,总不忘抽空仔细阅读每期的《新体育》。通过《新体育》,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知道了无数关于他们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奥蒂,年近40岁的短跑运动员,虽然从未获得过百米世界冠军,却依然活跃在赛场上,因为她知道,赢了自己就赢了一切。

瓦尔德内尔,乒坛常青树。不管冠军是不是他,他总能表现出一种王者的气度,他赋予乒乓球艺术的内涵。看他打球是一种享受。

中国女足,在寂寞中默默绽放的玫瑰,尽管无人喝彩,倍受冷落,但她们依然无怨无悔,凌霜傲雪。她们用青春和汗水告诉大家,球场上的胜利源于精神。

《新体育》已把我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那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鼓舞着我,使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

1996年那个炎热的夏季,当体育健儿从亚特兰大凯旋归来时,我却从高考的战场上败下阵来。那年10月份,我怀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走进了一所中专学校的大门,学了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生活从此暗淡起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第二个学期末。

那时,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我带领的一支杂牌军赢了正规的校队。由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我被选入了校队。从此,每天早晨我都是全宿舍楼起得最早的。北方的冬天特别寒冷,摸黑爬起来,我只能借助路旁微弱的灯光训练,空旷的球场上也只有我拍球的声音。每当这时,那些体育健儿顽强、坚韧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面前,使我振作。训练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当我掌握一个新动作,或是比赛赢了球时,心中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逐渐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体育的精神正悄悄融入我的生命,我真正读懂了体育的内涵:在向体育最高境界冲击的过程中,没有失败者,只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挑战者。体育如此,人生亦如此。在篮球场上,我又找回了自信,战胜了自我。

2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已走在奔四的路上。面对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无奈,很多时候我被打磨得激情全无。对于体育的那份热爱,似乎已尘封于心。但2015年夏天,中国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用她们的努力和执着,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份久违的激情。从年初女排集训到世界杯开赛前连续损兵折将,从松本的纠结到名古屋决战,郎平指导和姑娘们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力量,她们将体育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正如曾春蕾所说: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的磨练,给了她一生对抗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我想说:因为爱女排,爱体育,我拥有了一生对抗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这种内化于心的力量,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财富。

感谢缘分,让我们一路同行。

新年伊始,送上一句心里话:我爱《新体育》。

猜你喜欢

校队球场上中国女排
高职院校武术校队的组织和管理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成功需要冒险精神
“无人飞的”
超级射手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
如虎添翼等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