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2016-01-07牛长征
牛长征
(桂林综合训练基地 军事基础教研室,广西 桂林 541002)
● 部队体育训练
新兵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牛长征
(桂林综合训练基地 军事基础教研室,广西 桂林 541002)
体能是一切军事训练的基础。入伍新兵体能训练是为提高新兵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适应能力而进行的身体训练。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新兵体能训练的效益。
新兵;体能训练;体能
新兵体能训练对于新兵打好体能基础,完成后续训练任务,强化新兵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养成具有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部队要强化新兵体能训练的意义,不断克服传统体能组训的弊端,纠正错误的训练观念,强化训练组织者科学练兵的意识。强调机关遵循新兵的智能、体能和机能形成规律,处理好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科目的强度关系,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强调连队干部和骨干要依据机关的教学计划,制定切合本队实际的体能训练实施方案;强调在组训中必须遵循新兵体能形成的阶段特点和全面协调发展规律,建立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的模式。在拟制计划、训练实施、制定指标、考核验收等环节上做出科学练兵的典范。
1 整体规划,系统训练
根据入伍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按纲施训,确保新兵的体能素质达到全面的发展,为将来过渡到单兵专业训练(包括专业体能训练)打好身体基础。
1.1 拟制好训练前的计划
按照相关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规律和新兵体质状况的特点,在符合训练损伤防护的要求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倡在单位时间内,先简单后复杂,先分解后综合,统筹安排,穿插进行。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强化适应性训练,做好分段、分组、浮动升级、循环训练。
1.2 搞好训练中的协调
要求组训者做好讲解、示范,防止因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导致新兵训练要领掌握得不正确而受伤。强调提高正课训练质量,防止急于求成,随意加班、开偏方。科学调控训练负荷,保证好训练中的休息时间,以减少因训练疲劳、情绪消极而发生训练损伤。
1.3 做好训练后的考评
每次训练后都要对新兵的反应情况做出分析,进而及时调整下次训练强度和实施方案。另外,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测试,熟悉入伍体能的考核标准,制定详细的考核实施方案。在考核中严格标准,严密组织。考核后做好及时分析,提出下一步训练的修改意见。
2 摸清底数,分组训练
新兵体能训练进行能力分组,分组施训能够充分调动体能差和体能强的新兵的训练热情,克服部队体能训练“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的弊端,做到区别对待,提高训练效益。新兵入伍后要进行体能素质摸底,根据新兵的体能素质状况,进行分组训练。定期组织阶段测试,及时调整分组,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2.1 根据能力进行合理分组
能力分组主要依据入伍训练体能标准和新兵体能测试成绩。我们通过对基地501名新兵的体能摸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男兵3000 m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合格率最差,分别为28.2%和42.9%;女兵3000 m和100 m的成绩合格率最差,其次是俯卧撑,分别是25%、30%和40%。为此,3000 m和引体向上是男兵训练的重点。男兵主要以3000 m成绩和引体向上成绩相结合进行分组。3000 m、100 m和俯卧撑是女兵训练的重点。女兵主要以3000 m成绩和100 m成绩,结合俯卧撑成绩进行分组。男女兵主要以3000 m成绩为依据划分组,可以使训练更加安全和有效。根据能力通常分四组,分别是甲组(体能优等组)、乙组(体能良好组)、丙组(体能较差组)、丁组(体能困难组)。
2.2 “小灶式”分组训练
在训练中,连队“统抓”,统一指导,集体测试,全连编组;新训骨干“主训”,分组施训,各组自训,因材施训。
为体能优等组,训练重点是提高成绩,争取优秀,培养训练尖子。训练预备期短,训练负荷安排较大,重点突出强度。乙组新兵为体能良好组,此组综合成绩比较接近达标标准,是提高全连成绩的主力军。训练预备期较短,训练负荷中等偏大,在强化3000 m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速度和力量训练。丙组新兵是体能较差组,此组新兵体能综合素质较差,心肺能力和力量较差,是训练重点关注的人群。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以增加训练量为主,适度增加训练强度,训练方法灵活多样。丁组新兵为体能困难组,体能综合素质差,心肺能力和力量差,大多体重超重,为肥胖人群。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重点进行减脂训练,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3 循序渐进、分段训练
要根据新兵体能素质的特点和运动训练的规律,循序渐进、分段训练。新兵入训练划分为预备阶段、提高强化、考核调整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要有所区别。
3.1 预备适应阶段训练
预备适应阶段是新兵入伍后体能训练开始前2周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训练阶段,主要帮助心肺系统以及肌肉运动系统逐步适应训练,使机体做好提高强化阶段的训练准备,目的是打基础和进行“能量储备”。此阶段训练应克服训练量过大、训练方法简单粗暴、训练场地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预防胫腓骨骨膜炎等早期训练损伤。遵循循序渐进,分步细训的原则,提高新兵体能训练的自信心和兴趣感。训练重点是入伍体能达标项目动作技术学习和有氧耐力及全身主要肌肉群力量的适应性训练。
3.2 提高强化阶段训练
提高强化阶段是在预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始于第3周,通过进一步加大训练负荷,使受训者达到理想的体能水平,有效提高训练成绩。此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克服内容计划不合理、方法手段不灵活、负荷强度不适合、监控调整不及时和恢复放松不彻底;二是积极预防运动性疲劳综合症等严重性训练损伤,避免新兵过早出现成绩障碍;三是要重视新兵个体差异,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四是负荷强度要科学,方法手段要多样,监控调整要跟上,疲劳放松要到位,营养膳食要合理。训练重点是有氧耐力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围绕3000 m、100 m、引体向上和俯卧撑等合格率较差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3.3 考核调整阶段训练
考核调整阶段是考核前的1~2周,主要进行调整训练,使新兵的体能状态恢复到最高水平,考出最好成绩。此阶段应克服训练随意、盲目加量、恢复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救治训练损伤,防止训练过当造成损伤加重;要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组织好考核前一周的超量恢复训练,使新兵体能得到超量补偿,在考核时做到超常发挥。训练的重点是科学组织考核前一周的超量恢复训练。
4 浮动升级,循环训练
在训练中,及时掌控新兵训练反应变化,灵活调整训练组和训练负荷,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突出新兵综合素质提高,做到内容丰富和循环多样,提高训练效益。
4.1 及时动态调整和浮动升级
随着新兵体能素质的提高,通常每2周进行一次测试,成绩达到上级组的标准就要浮动升级,参加上级组的训练。甲乙丙丁组的新兵,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循环训练后,再次组织测试,对于各组成绩提高明显并达到上级组的分组成绩的新兵就要调整到相应组,重新分组,依次循环每隔2周,调整一次人员分组。由于每个新兵能力提高的速度不同,当新兵能力提高后,应当升级到更高的组,对那些在组中训练跟不上的新兵,应该降组训练。随着部队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每一组的训练强度也应相应地提高。在训练中,尽量避免不同分组间的新兵由于缺乏训练效果而出现的频繁更换。
4.2 科学运用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很适合新兵的体能训练,将新兵训练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合理搭配在一起并组成循环训练套路进行训练。循环训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易于组织,能够充分调动新兵的训练热情。在编排循环套路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组的要求进行。
4.2.1 科学计划“大循环训练”
“大循环”主要是从周计划层面讲,安排身体各素质交替循环训练。新兵体能训练的内容按照速度、耐力、力量交替循环,突出耐力和力量素质。按照大负荷训练后肌肉疲劳48 h恢复的规律,“大循环”的最佳训练安排是不同肌群和身体素质进行隔日训练。交替隔日循环训练既可以使新兵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又可以将过量训练引发的训练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2.2 有效组织“小循环训练”
“小循环”主要是从课时计划层面讲,对多个不同性质的训练内容(训练点),按照一定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分布特点,以及排列顺序串起来,组成一个循环训练。力量循环训练部队组织的比较多,要注意各肌肉练习内容交替循环训练。“小循环”的具体组训方法有三种:流水式、推进式和分配式。流水式循环训练是建立若干训练站后,新兵按一定的顺序,一站接一站地周而复始进行单个训练,完成各站的训练量,可以有效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并可使机体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得到训练。推进式循环训练是将新兵分成若干组,各组新兵在同一时间在各自的练习站中训练,然后按规定的轮换时间要求,依次轮换练习站,可以有效集中发展某一运动机能和机体的某一部位,使身体局部产生强烈反应。分配式循环训练是设立较多的练习站,然后根据新兵具体情况指定每个新兵在特定若干练习站内训练,主要运用于补差训练。“小循环”的组织实施方法是新训骨干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通常所讲的体能循环训练。
5 结语
新兵体能训练在具体实施中应做到:在训练上定期测试,在人员上分类编组,在内容上分别计划,在组织上分开施训,在进度上分段要求,在强度上分定标准,在难度上分等对待。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新训骨干的体能组训水平,二是要保证训练时间,三是要兼顾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科目训练强度的关系,四是要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兵体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确保连队在单位时间获得最大的训练质效。
[1] 艾英伟,谢文杰,吴海波.新兵军事体能训练计划研究[J].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89—91.
[2] 艾英伟.让新兵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J].中国军事教育,2008,(6):58—60.
[3] 孙毅.入伍新兵体能训练标准指导手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the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of Recruits
NIU Chang-z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Basic, Guilin integrated training base, Guilin 541002,China)
Physical fitness is the basis of all military training. The army recruits physical training i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recruits, exercise capacity, physical strength and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level of physical training.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hysical training of recruits.
military recruits; physical training; physical fitness
2015-12-21
牛长征(1978—),男,陕西商洛人,讲师。研究方向:部队体育训练。
G808.12
A
1671-1300(2016)04-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