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兵站力量建设述论
2016-01-07★
★
兵站力量包括运输、仓储、招待等勤务力量以及防卫、交通、通信等保障力量,兵站力量建设是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兵站勤务、保障装备的现代化、体制编制的正规化以及兵站人员的革命化等。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军兵站力量的现代化、正规化程度不高。抗美援朝战争中,随着志愿军参战部队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后勤保障的规模和内容也相应地扩大化和复杂化。为此,志愿军后勤积极开展兵站力量建设,大力加强兵站装备现代化,勤务、保障部队的正规化和兵站人员的革命化建设。
一、现代化建设
兵站力量的现代化包括兵站勤务、保障装备的现代化和使用这些装备的人的现代化。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现代化主要表现在运输、通信工具的部分现代化上。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兵站的现代化也主要表现在勤务、保障装备的现代化上。
(一)兵站运输工具的现代化
抗美援朝战争中,铁路、汽车运输迅速成为兵站运输的基本手段。汽车运输主要在分部所属的后方执行战役运输任务,部分汽车配属军后勤领导,执行部分战术运输任务。在运动战初期,汽车部队数量少、质量差。随着战役的胜利进行,后勤系统逐渐补充汽车。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汽车数量逐步增加。据统计,在3年抗美援朝作战期间,志愿军以载重汽车为主的各种汽车,从1950年底的3954辆增至1953年上半年的1.86万辆;由初期入朝的3个汽车团增至1953年的17个汽车团,入朝3年共补充汽车3万余辆。①《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船勤务史(1937—1992)》,266页,北京,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编印,2007。在铁路运输上,战争初期,由于敌机的轰炸,朝鲜北方铁路线基本瘫痪,战役运输只能靠汽车运输。进入阵地战阶段后,铁路运输部门与铁路抢修、防空部队相配合,使朝鲜境内主要铁路线逐渐恢复通车,并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路线。火车运输与汽车运输相结合,使志愿军战略战役后方的兵站运输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二)防空力量的现代化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引进了现代化的防空兵器,建立了高射炮兵和空军,建立了现代化的立体防空力量。志愿军每个野战高炮师辖3个高炮团,装备85毫米口径和37毫米口径高炮共48门,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36挺。每个城防高炮团辖3个高炮营,装备85毫米或76.2毫米口径和37毫米口径高炮36门,高射机枪3挺;高炮独立营辖3个高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装备37毫米口径高炮和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各12门(挺)。*齐德学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8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志愿军空军用于后方防空作战的为歼击机师,其作战飞机主要是从苏联引进的米格-15及拉-9、拉-11战斗机。在后方防空作战中,志愿军高炮和空军部队取得了显著的战绩。
二、正规化建设
运输力量在组织管理上的正规化程度,决定了其运输效率发挥的程度。抗美援朝战争中,各类运输力量的组织管理上的正规化程度有所提高。
(一)组建各类正规化勤务、保障部队
1.组建兵站防卫部队。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军兵种结合、空中与地面相配合的立体防御力量。一是在兵站线上部署高射炮兵。志愿军高射炮兵先后参战的部队有野战高射炮兵5个师、64个独立营;城防高射炮兵21个团又10个独立营、5个探照灯营、2个对空监视团和1个雷达营。*齐德学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89页。其中大部兵力部署在后方纵深地区。二是部署防空哨,又称对空监视哨。通常在公路干线上每隔1~3千米设置1个哨位,在美机封锁的重点区段,哨位适当加密。每个哨位一般由3~6人组成。在反绞杀战期间,志愿军在32条总长2500千米的公路干线上,设置了1308个哨位。*《志后防空哨》,5060204-0024,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战争期间,担任防空哨任务的部队先后有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和公安第18、第1师。*齐德学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45~146页。同时,志愿军空军的歼击机部队也参加到后方防空作战中。
2.组建铁道兵、工兵等交通保障部队。铁道兵主要负责铁路抢修、维护和新建任务。1951年2月,志愿军成立铁道抢修指挥所,1952年12月成立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负责领导铁道兵部队。战争期间,志愿军铁道兵先后有4个师、1个直属桥梁团、1个直属独立团和6个铁道工程师等共11万人入朝,执行铁路抢修、抢建任务。*齐德学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94页。志愿军工兵包括独立工兵部队和队属工兵部,其中配属后勤部门的有相当一部分力量,承担后方道路的抢修、新建任务。1950年10月,志愿军组建工兵指挥所,1952年7月改为工兵指挥部,直接指挥独立工兵团,并负责队属工兵的业务指导工作。工兵部队边打边建,至战争后期,独立工兵部队增加到15个团又2个营,并装备了工程机械和制式舟桥器材。*齐德学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92~193页。
3.组建担架团和辎重部队,取代民工组织。抗美援朝战争前期,在战术运输和物资装卸工作上,志愿军借鉴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大量动员民工至兵站沿线参加运输、装卸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第三次战役时,仅东北地区就动员民工达13万多人。其中入朝6万多人(后勤系统3.5万多人、作战部队2.5万多人),担架2.32万副。*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编写委员会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第1卷,223页,沈阳,沈阳军区联勤部,2004。但民工是临时支前组织,“多系农民,未经战争锻炼,缺乏军事常识,组织纪律松弛。”*《入朝三年后勤工作经验总结(兵站业务)》,5060402-0154,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同时,由于志愿军后方普遍遭到了敌空军的狂轰烂炸,民工伤亡过重,导致大批逃亡。为此,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人力运输部队,以代替民工组织。在担架部队建设上,1951年3月,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省建立了11个担架团,2.3万人,于3月分批入朝,配属每军1个团,每团担架370副、担架车150台。*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编写委员会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第1卷,226页。在辎重部队建设上,以整训团、独立团为基础,先后组建34个辎重团、64个运输营、448个运输连,有马车、手推车、自行车、担架车8.5万辆。*《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第1卷,266页。担架团、辎重团的大规模编制,使志愿军人力、畜力运输力量建设的正规化程度及战斗力大大提高。
(二)加强兵站对后勤所属各勤务部队领导
大站是兵站勤务系统的最高组织形式,它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常负责某一战役和战术方向的兵站勤务工作。至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创建了后勤分部、大站体制,使兵站勤务体制更加完善。抗美援朝战争中,仍然沿用了这一体制。在运动战阶段,装卸、警卫、仓库等勤务部队及医院分别由分部有关部门直接领导,战时临时配属各大站执行任务。大站对这些单位的领导往往不能得心应手,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志愿军后勤主要抓本部和分部、军后勤的建设,而将仓库、医院、汽车部队等勤务保障部队划归兵站、特别是大站领导,也就是实行站、(汽车)团合并和站、(医)院一体化。如从第四次战役末开始,志愿军后勤对在朝医院进行整编,取消入朝医院大院部,将分院和医疗所改编为精干的能独立完成1000人收容任务的兵站医院,每院编333名工作人员,开设后送股,归大站领导。医院随大站执行伤病员的受治任务,沿兵站线分类逐段后送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部史》,第1卷,267页。这样,大站就由过去单纯地接转物资、招待过往部队的简单组织,转变为基地性质的指挥和管理机构,是集供应运输、医疗后送、道路维修、对敌斗争为一体的保障实体。
此外,军属兵站与有关勤务部门的领导关系也进行了调整,将领导权集中于兵站。如第15军在后勤经验总结中指出:“为了保证及时供应,经过五次战役明确了,本部必须靠近兵站区,沟通有线电话,兵站处要紧紧掌握汽车大队。医院必须靠近兵站,这样才能掌握力量,同时掌握前方需要和兵站的收支库存及在部队的车辆,据此做出当天或一个阶段的运补计划,才能保障供应。”*《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56页,北京,北京军区后勤部司令部编印,1959。这是军属兵站勤务组织领导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对统一后勤组织指挥和后勤力量的机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铁路运输、抢修、防空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由于铁路运输在战略运输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铁路运输力量相对独立于军队后勤建制之外。1951年5月4日,中朝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指出“为适应战争需要,朝鲜铁路必须置于统一的军事管制之下,以便统一指挥铁路运输。”*周中编:《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史简编本》,90页,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5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部之时,曾规定铁路运输也属志后领导,但随即又于21日规定,铁路管理应照中朝两国铁路协议办理。此后,铁路运输、维修等领导机构迅速成立。7月,在朝鲜安州成立了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总局。8月,在沈阳成立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9月,成立前方铁道抢修指挥所。11月,又在安州成立了前方(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作为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的派出机构,负责指挥和协调铁路军事管理总局、铁道抢修指挥所和稍后成立的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的工作。这样,铁路运输、抢修、防空实现了统一领导,对于战胜敌人对铁路运输的破坏,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兵站政治工作
1951年2月,东北军区后勤部指出:“兵站是战争供应的输血管,也是决定近代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要使我们的兵站线成为‘割不断打不破’的钢铁线,除了人力、物力保证及严格的执行命令计划外,还必须有坚强的政治工作来保证。”*《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参见《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重要文献汇编》材料之七十二,5060402-0157,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如何使兵站各类勤务、保障人员迅速适应朝鲜战场环境,并胜利完成任务,是志愿军兵站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政治工作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群众工作等。
(一)组织建设
兵站线上的各级政治组织是兵站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各级政治组织的强弱,决定了相关单位政治工作的强弱。在组织建设上,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级政治组织,加强对兵站的政治领导。东北军区后勤部要求,各级兵站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编制调整干部,严格组织生活,克服兵站现存的组织混乱情况,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纪律教育,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同时,创新政治工作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发挥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如实行分区包干制度,组织行政干部作政治工作;政工干部加强对党团组织及俱乐部的领导和对功模积极分子的培养和使用;采取轮番检查,重点掌握,以加强检查工作;对零散部队和配属部队实行代管代教;采取分散进行,轮番上课的办法;重视对外出部队和外出人员的动员和掌握。*《兵站仓库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初稿)》,1954年7月25日,5060302-0344,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
(二)思想建设
兵站政治部门通过立功运动、解决兵站人员实际困难等方式,以及开追悼会、写慰问信、开设路边鼓动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加强阶级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同志的积极性、责任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2)爱岗敬业教育。如教育兵站仓库人员树立“爱物资爱劳动”思想,并作为各级站点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兵站仓库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初稿)》,1954年7月25日。在兵站医院和担架团的政治教育上,发扬兵站医院每个干部、医生、护士、工作人员高度的爱护部队、爱护伤员的负责精神。*《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3)爱护工具、反对浪费教育。如在司机中开展爱车教育,干部亲自带车,技术员有计划地配备在沿途指挥站,随时检修。*《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182页。第64军要求向所有指战员、特别是供给兵站干部进行爱护粮食的教育。*《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65页。(4)团结教育。包括巩固与加强兵站内部的团结,兵站与政府和人民的团结,兵站与前方部队的团结,特别是兵站与朝鲜人民和朝鲜政府的团结。对任何破坏上述团结的思想和行为,都必须加以克服。*《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
(三)群众工作
志愿军兵站群众工作包括两个方面:①民工工作。这里又包括对国内民工工作和对朝鲜民工工作。对国内民工,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与巩固其战争观念和爱护伤员观念。*《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53页。二是与民工建立血肉关系,体贴他、爱护他、关照他、慰问其家属,贫寒者请政府帮助,作到前后方共同帮助和鼓励,以减少民工和家庭双方的牵挂,达到安心服务。*《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53~54页。对朝鲜民工,更是要上升到国家关系的高度上来看待。“朝鲜民工工作做不好,不但是军民关系,而且是国际关系。”*《后勤历史资料汇编·抗美援朝时期》,第2集,82~83页。因此,在工作分配上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并在动员、教育、生活和宣传上给予特别的重视。②对朝鲜政府和军民工作。要遵守“中朝团结只能搞好,不准搞坏”的原则。教育干部战士,入朝后要尊重朝鲜政府和人民军,要尊敬朝鲜人民,遇事相商,见面和蔼,尊重风俗习惯,保护朝鲜人民的财务,反对片面扩大人家的缺点,切不允许有任何傲气和老大的态度表现。*《为保证春季作战供应关于兵站线上的政治工作问题》,1951年2月。
志愿军兵站力量建设是兵站战斗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兵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兵站力量建设的开端,成果显著。它使志愿军兵站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胜利地完成了兵站各项任务,并为人民军队现代兵站力量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人民军队兵站力量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