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诸葛亮《八阵图》

2016-01-07

军事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方阵战场诸葛亮

方阵作战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基本方式。所谓“方阵”,就是密集厚实的整齐战斗队形,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故称方阵。“方阵”一词,狭义指方形战斗队形;广义泛指密集厚实的整齐战斗队形,多数是方形,也有非方形者。“方阵作战”概念就是用其广义。

方阵作战的基本要求是厚集兵力,统一步调,形成强大的集团冲击力或坚强的整体防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基本是方阵对决,以整胜乱、以整胜散是基本规律——哪一方的阵形先乱,哪一方的阵形先散,哪一方就必然归于失败。因为保持整齐队形的集团方阵,其强大冲击力或坚强防御力是任何散兵游勇所难以对抗的。所以古代实战阵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厚集兵力,整齐统一,即以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密集厚实的整齐集团队形,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其方法并不复杂,其特点就是厚集兵力,简单实用,统一整齐。越复杂的阵法,必然越难以统一一致,往往不足以胜敌,反而自乱阵脚,自取其败。

然而,与实战阵法的简单实用相背离,中国古代阵法理论发展却走上了神秘化、复杂化的玄虚道路。其中有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兵阴阳理论的盛行。战国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趋于成熟,逐渐成为中国人看待宇宙万物世界万象的基本方法论。受此影响,在军事领域也产生了兵阴阳学派,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预测、分析、阐发战争和军事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兵阴阳理论*汉代将兵家总分为四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汉书·艺文志·兵家》述兵阴阳理论:“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斗击,北斗所指,泛指星象;五胜,五行相胜。。这一派人多为占星望气的方术之士,排兵布阵之法是其热衷探讨的重要问题,他们没有实战经验,却有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成套推演方法,其阵法理论,遂越来越脱离实际,而趋向神秘化。

二是文人论兵风气的盛行。文人论兵,发端于战国时期,渐成风气,其流弊便是“披甲者少而言兵者众”,“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益弱”。何也?盖纸上谈兵,不切实用,夸夸其谈成风,反而败坏了社会风气,误国误民。中国历史上文人论兵的风气在宋、明两代达于极盛,这两朝因而也是纸上谈兵风气的高峰。众多文人学士,热衷于谈兵论战,他们没有实战经验,又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这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方法。,更进一步加重了军事理论特别是阵法研究的神秘化和复杂化,于是,在阵法研究中形成了文人论兵和兵阴阳理论的合流之势,大量的兵书,纯粹从兵阴阳的理论模式——诸如阴阳五行、太极两仪、八卦九宫,等等,推演出了五花八门的复杂阵法,在实战中则完全难以运用,其末流,甚至堕落为奇门遁甲的法术。宋、明两朝,兵书撰著之丰创造了“世界之最”,而在实际战场上则疲弱不振,屡战屡败,与此不无关系。

了解了中国古代实战阵法与阵法理论之间存在的悖反现象,有助于我们对诸葛亮《八阵图》研究采取正确的态度,这就是必须以实战为依归,力求把握其实战性特点,切忌堕入传统阵法理论神秘化、复杂化的误区。

诸葛亮《八阵图》历代众说纷纭,后世演绎纷繁,但从当时和接近的时代留下来的可靠史料并不多,从这些较为可靠的史料,笔者认为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

(一)《八阵图》是一部阵法著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这是史籍中关于诸葛亮作《八阵图》的最早而明确的记载。所谓“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也就是对用兵布阵之法进行研究演练,由此而形成确定的作战阵法,著为《八阵图》。《晋书·职官志》记载,曹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后不久,司马昭专门派陈勰去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可见诸葛亮的作战阵法有其独到之处,是对阵法的创新发展,在当时就受到兵家推崇。所以晋·李兴所撰《诸葛丞相故宅谒表》云:“推子八阵,不在孙吴。”*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八阵图》既然名为“图”,应当是以图为主干,辅以文字说明的著作。无图不明,无文不详。图文结合也是古代阵法著作的基本特点。

(二)《八阵图》是指导蜀军训练作战的一部阵法手册。诸葛亮存世的有关兵法的文字大多简略*后世托名诸葛亮的一些兵书,如《将苑》,篇幅较大,本文不将之作为依据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实战紧密相关,甚至直接指导实战。这些遗文中常有关于布阵的训令、教谕,如《军令》:“敌已来,进持鹿角,兵悉却在连冲后”*《太平御览》卷三一七引。;“帐下及右阵各持彭排”*《太平御览》卷三三七引。。又如《贼骑来教》:“若贼骑左右来至,徒从行以战者,陟岭不便,宜以车蒙阵而待之。地狭者,宜以锯齿而待之”*《北堂书钞》卷一一七引。。这反映了诸葛亮的兵法著述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其所作《八阵图》应当是对实战经验的总结之作,具有指导蜀军训练作战的实际作用,可以视之为由蜀军实战使用的一部“阵法手册”,类似于今天军队必然要有的《作战手册》。

(三)《八阵图》中的阵法可以运用于不同战场环境,《八阵图》对蜀军作战有全面指导作用。从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中留下了几条材料,反映出诸葛亮《八阵图》中的阵法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战场环境。《晋书·马隆传》记载,西晋咸宁五年(279年),马隆率军平定凉州(治今甘肃武威)羌人之乱:“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这是诸葛亮《八阵图》中的阵法被运用于西北山地作战的例子*参见《李卫公问对》卷上,唐太宗与李靖讨论诸葛亮《八阵图》,称马隆便是依此“作偏箱车”。。《晋书·桓温传》记载,东晋永和二年(346年),桓温伐蜀,在白帝城附近的江滩上见到了当年诸葛亮军阵的遗迹:“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这反映了诸葛亮《八阵图》之阵法曾被运用于峡江地区的攻防作战。《魏书·高闾传》记载,北魏孝文帝时,大臣高闾上书建策:“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修立战场,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敌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识旌旗之节。兵器精坚,必堪御寇。”《通典》卷一九六《北狄·蠕蠕》又记,北魏皇兴年间柔然犯塞,大臣刁雍也建议“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这说明诸葛亮《八阵图》之阵法可以运用于平原广野作战。

蜀军作战,有三个主要的战略方向,一是北方逾秦岭趋向关中,一是东南出三峡趋向荆襄,一是西南跨大渡河趋向云贵。上述史料反映出,诸葛亮《八阵图》阵法在这几个方向的战场应都可以运用,因此它对蜀军作战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

(四)诸葛亮《八阵图》应包含多种阵法,可以根据不同战场和敌情,选择运用,而不是一套阵法广泛适用,也不是单一阵法只用于某种战场环境或某种类型的作战。从上引史料可见,诸葛亮《八阵图》不是只运用于某一种战场环境或某一种类型的作战,因此,它必然包含多种阵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所面临的敌情,具体、灵活地选择运用。设想它只是一套阵法,而能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战场,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五)诸葛亮《八阵图》阵法的突出特点是组织严整,而非灵动变化。“诸葛一生唯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的才能,“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也就是说,诸葛亮最突出的才能是治国理政,而非带兵打仗,其军事才能,又以治军(即管理部队)为长,作战用兵的出奇制胜是其短处。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也说:“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这个特点,在其指挥的战争中有突出的表现,特别是“六出祁山”攻魏,每次都稳扎稳打,不敢出奇冒险,结果始终不能突破魏军防线,师劳功微。然而,诸葛亮的治军才能,连魏将也深为佩服。其最后一次出祁山攻魏,据五丈原,与司马懿统领的魏军相持百余日,发病卒于军中。蜀军退走后,司马懿查看蜀军驻军布防的“营垒处所”,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天下奇才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司马懿所叹服的,自然是诸葛亮驻军布防的严整有序。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点,可以推知其所设计的阵法,必然以组织严整为突出特点,而不是以灵动变化为特征。传诸葛亮自己曾说:“八阵既成,至今行师,庶不覆败。”*《水经·江水注》。诸葛亮正是靠其创设的阵法,训练蜀军以严整的组织进行各种攻防战斗,确保了蜀军作战的有序性和稳固性,因而不至于轻易覆败。

猜你喜欢

方阵战场诸葛亮
方阵训练的滋味真不好受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诸葛亮喂鸡求学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实力方阵 璀璨的星群
正整数方幂方阵的循序逐增规律与费马定理——兼证费马定理不成立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