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6-01-07代胜勇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官兵基层政治

代胜勇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代胜勇

为掌握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近期作了专题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突出;教育方法手段缺少创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主要对策是:要加强对基层官兵重要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增强针对性;要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持续性;要在观念和方法上求突破,努力增强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当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近期我们专门组织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等形式,对我部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结果及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一些影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调查中发现,45%的官兵反映本单位教育不经常,90%的单位有补笔记的经历,教育“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是各级抓教育的持久性不够。年初布置任务时比较重视,教育展开后又容易放任自流;上级检查时就抓一抓,上级不检查就放松;对大的专题教育比较关注,而对基础性经常性教育却常常忽视。二是政治机关对教育的指导不够经常。调查中发现,机关在抓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存在“五多一少”现象,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只当“发号员”和“传声筒”,没有真正把基层教育当作工作重点。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调查中不少同志谈到,部队各项任务重,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每年54个教育日很难落实。

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突出。调查中我们查看了基层单位的教案和教育笔记本,发现上级规定的学习内容基本都有,教育次数大都符合要求,但从官兵交谈看,教育中不深入、不扎实,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有的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不是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而是“照葫芦画瓢”,把下发的讲课提纲或是报纸杂志上的现成材料原原本本地念一遍了事,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两天的内容,只安排一天的计划;一小时的课程,十分钟就能讲完。个别单位上一堂课包含好几个方面的内容,搞成“压缩式”教育。三是在效果上“舍本逐末”。一些单位只看中教育的形式和数量,对于教案、计划、笔记等有形的东西比较重视,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却很少过问。调研中我们特地把去年各单位进行过的教育内容作为试题组织官兵考试,结果有54%不及格,这也从反面印证了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教育方法手段缺少创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各单位的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教育方法和手段却没有多大变化,“三老”的状况仍比较突出。一是“老观念”。虽然配发了各种教育设备,但是很少在教育上发挥作用。基层一些同志讲,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用老办法省事、简单。78%的基层官兵反映本单位的教育仍然是“一张桌、一块板,嘴皮一动课讲完”的手工作业模式。二是“老套路”。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基层政工干部不完全清楚《教育大纲》规定了哪几种教育方式,绝大多数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延续一上课、二讨论、三小结的“三部曲”。有些单位甚至连这“三部曲”都唱不好,上课敷衍了事,讨论放任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一些干部经常凭经验办事,上面念稿子、下面抄笔记,“我讲你听”满堂灌,“一个题目讲三年”,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影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影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从部队自身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偏。主要有三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思想教育无用论;一种是思想教育与军事训练冲突论;还有一种是教育就是上政治课的绝对论。一些单位仍持有“教育是软指标”的观念,对教育重视不够,开展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调研时,有的同志谈到,政治教育不像其他任务那样急,总觉得军事训练、上级布置的大项工作更重要,要抓紧时间落实,这样挤来挤去就占用了政治教育的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志讲,政治教育是个慢功夫,一时难以见效,平时多搞一课少搞一课看不出来。

二是矛盾多。一方面是教育任务重。基层普遍反映除政治机关外其他一些部门也下达教育计划,加起来各种教育种类繁多,而且什么时间搞、搞几次都有明确要求,再加上上级有时也会布置一些临时性的专项教育内容,还有教育大纲规定必搞的内容,有些超出基层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工学矛盾突出。今年上级安排的教育任务、各类评比检查等大项活动较多,再加上军事训练任务繁重,教育时间较难保证。年中野外驻训展开前是集中抓教育的黄金季节,但实际上这个时期官兵疗养休假多,在位率最低,就是安排教育也很难做到全员参与。

三是资源缺。近几年,我们自己和上级也陆续编发了一批教育材料和辅导光盘,但总的感到还不能完全满足部队的需要。特别是每年主题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多,但经常性教育的材料却很少统一,一直缺少一套比较规范的教材和“资料库”。另外,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网络资源挖掘不够,政工干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较为普遍;部分基层单位学习条件较为艰苦,缺乏必要的教育场所和设备。

三、提高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对策

我们感到,改变当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现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以《教育大纲》为依据,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政治机关和各基层党支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上大胆尝试。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基层官兵重要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增强针对性。当前,部队官兵思想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高度关注官兵现实思想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官兵思想脉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因事设题,因人施教,找准切入点,抓住共鸣点,激起兴奋点,解决疑难点,始终坚持官兵关注什么问题就重点回答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扎根于官兵现实问题的土壤,与官兵的思想实际同频共振。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持续性。在实施教育中,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这是灌输大道理、统一官兵思想、集中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形式。但从目前部队任务繁重、大块时间相对较少的实际看,集中上大课难实现也不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必须要依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来解决持续性的问题。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一事一议”、民主讨论、“面对面”思想交锋、“心交心”互帮互助、集体解答疑难问题等多种形式,既便于操作,也符合单位实际。因此要提高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上级统一部署的集中教育和深入细致的、一点一滴的经常性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观念和方法上求突破,努力增强创造性。一是要树立“处处是课堂,事事有教育”的大教育观。利用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运用军事实践这个大舞台,注意搞好结合渗透,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不受制于空间和时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二是要树立“人人是教员,四处见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教育骨干,推广群众性自主教育形式,鼓励普通官兵走上讲台,讲身边事,析身边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用活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三是要建立思想教育科学评估体系。坚持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来衡量基层单位教育落实情况,即把教育计划、教案、笔记、测试成绩作为硬指标,把部队思想稳不稳、风气正不正、士气高不高、完成任务好不好作为软指标,坚持软指标在先、硬指标在后,科学衡量一个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四是进行教育力量整合。一方面加强对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落实奖惩措施,提高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机关和基层教育挂钩帮促制度,积极采用强弱互补、交叉备课、巡回授课、集中攻关等形式,激发政工干部队伍潜能,实现人力和智力资源共享。

【作者系92925部队政治委员】

E221

A

猜你喜欢

官兵基层政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走基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