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桑尼亚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梳理及特征分析(上)

2016-01-06颜磊陈明昆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坦桑尼亚发展历程职业教育

颜磊+陈明昆

摘   要:坦桑尼亚作为快速发展的非洲国家之一,非常重视本国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与国家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教育领域。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历史十分悠久,文章将其划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滞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并分析各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全方位把握坦桑尼亚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关键词:坦桑尼亚;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征

坦桑尼亚全称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由坦噶尼喀(Tanganyika)和桑给巴尔岛(Zanzibar)于1964年4月26日合并而成,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坦桑尼亚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生产技术低下。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坦桑尼亚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萌芽阶段

在西方传教士与殖民者侵入之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就存在着原始而古老的教育,这就是非洲的本土教育,其目标是使儿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强调通过父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实践获得经验,以及生存所需的各种技能。

(一)不同国家殖民统治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

1884年,坦噶尼喀被德国侵占,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坦桑尼亚正规教育便始于这个时期。统治者为了培养维护殖民统治的人员,建立了数所初中、高中和商业学校[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才短缺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坦噶尼喀。英国在坦噶尼喀建立起了一套殖民主义的教育制度,实行种族歧视教育,目的是培养为殖民统治服务的人员[2]。1923年,英国颁布了《英国热带非洲教育政策》(Tropical African Education Policy of British),提出修建实习场地,提供工业技术培训,并配备足够的教学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此时的职业教育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3]。1957年,英国殖民者在达累斯萨拉姆建立了提供中等技术教育课程的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校(Dar es Salaam Technical School),所授课程包括工程、商业、建筑、社会学、家政等,学生主要来自伊丰达商业学校(Ifunda Business School)和莫希商业学校(Moshi Business School)[4]。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校于1962年升格为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院(Technical College of Dar es Salaam),成为坦桑尼亚第一所正规的技术学院,由原先主要为小学毕业生或肄业生提供简单生存技能培训的学校,升级为专门提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专业职业院校。

在法国殖民时期,统治者对坦噶尼喀提出了4项教育原则,其中一项为“初等教育学校要加强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5],以保证学生在接受完初等教育后顺利就业。同时,在乡村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和农业培训类课程,强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加接受培训的人数,使他们在商业、工业、行政等方面能够胜任某些重要岗位,促进社会的发展。

1948年,比利时发表了一份新的基本政策声明《为土著创办补贴性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 Subsid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boriginals),将教会学校视作正规的学校,选拔个别学生继续接受教育,使所有的土著居民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技术学校的进步。[6]

(二)萌芽阶段职业教育的特征

1.职业教育十分落后

在殖民统治前,坦桑尼亚的教育主要是家庭式教育,缺少正规的教育机构;对于教育内容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强调本土化教育,对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低。

2.实行种族歧视教育

在被殖民后,殖民者实行殖民教育体系,强调种族歧视教育和奴化教育,向非洲人灌输“欧洲人最高贵,非洲人最卑贱”的思想;对当地居民所进行的也是简单而基础的培训,缺乏先进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二、快速发展阶段

(一)快速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

坦噶尼喀于1961年宣布独立。同年,坦噶尼喀政府接管了伊林加市(Iringa)和莫希市(Moshi)的两所职业学校,后由坦桑尼亚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两所公立职业学校均采用三年制人才培养计划,能够同时容纳1200名学员[7]。第一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员主要为退伍军人和小学未毕业的青少年。第一年的培训内容所涉及的岗位包括建筑行业的木工、石工、油漆工、管道工、电工等;第二年与第三年实施“契约制学徒培训计划”(Contract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Program),即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实际场景实践,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学徒出师率高达80%。截至1967年,共有2634名学员从这两所职业学校毕业;1962-1965年,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高达320~360人,达到顶峰。当时,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基础建筑行业就业,如细木工、砌砖工、管道工、电气安装工等;一小部分学员在毕业后选择了基础工程行业的岗位,如装配工、电焊工、汽车修理等。此外,政府在达累斯萨拉姆建立了坦桑尼亚第一所行政管理学院——基伍科尼行政管理学院(Kivu Keni Administration College)。[8]

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之后,坦桑尼亚政府将关注点转向青少年的成长,希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于是着手建立统一的教育体制,并于1969年颁布了《教育法》(Education Act),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成为这个时期教育领域优先发展的重点。到20世纪70年代,坦噶尼喀已有3所技工学校,即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院、莫希技术学校(Moche Technical School)和伊丰达技术学校(Ifunda Technical School)。到1970年,3所学校的在校生总数为1546人,教师145人。各类卫生学校43所,包括高级医助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6所、农村医助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三年)12所、甲级护士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3所、乙级护士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20所、助产医生学校和助产护士学校各1所。位于农村地区的学校有莫希合作学院(Moshi Cooperation College)、姆特瓦拉农业学校(Mtwara Agricultural School)、达累斯萨拉姆渔业学院(Dar es Salaam Fisheries College)、阿鲁沙奥尔莫托尼森林学校(Arusha aoer Motuoni Forest School)等,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9]

进入20世纪70年代,非洲进行了教育职业化改革,这项改革起源于人力资本理论,即教育是一种收益型投资。因此,非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求获得较大的收益,加速国家的发展步伐;另外,尼雷尔倡导的“乌贾马运动”(Ujama Movement)①进入高潮期,有效地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

继1967年发布《阿鲁沙宣言》(Arusha Declaration)后,坦桑尼亚政府又发表了题为《自力更生的教育》(Education for Self-reliance)的报告,大力提倡成人教育;1972年,中央政府将成人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办成人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扫除文盲,发展成人教育,政府又于1975年颁布了《成人教育法》(Adult Education Act)。《成人教育法》规定:13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都要进入扫盲班学习;由成人教育司(Department of Adult Education)接管于1963年成立的成人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Adult Education)[10]。当时的成人教育分为3个层次:扫盲班、半扫盲班、农村发展学校。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在乌贾马社会主义运动时期,坦桑尼亚各类成人教育机构达到1万多所,形成了一股学习热潮,并成为世界上文盲最少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同年,国民议会建立了国家职业培训委员会(Nat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Committee),负责全国的职业培训工作。[11]

坦桑尼亚城乡差距较大,许多农村年轻人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纷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就给城市的交通、住宿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使农村流失了大量劳动力,对城乡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向城镇迁移的青少年数量,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1973年,政府建立了初等教育后技术中心(After Primary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以使他们获得就业或创业的能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初等教育后技术中心学制为两年,毕业后可获得由坦桑尼亚教育部颁发的相应工艺的基本认证书[12]。这极大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1974年,坦桑尼亚成人教育委员会(Adult Education Committee)在对瑞典民众高中系统(Folk High School System)进行研究后,建议本国政府引入这一系统,促进本国国民技术技能的发展。当时的意图是在全国各个地区建立民众发展学院(Folk Development Colleges),并计划将已有的地区培训中心、社区发展中心、教会学校、小学和农民培训中心转化成民众发展学院。民众发展学院的任务是向坦桑尼亚青年和成人传授就业所需的技术和技能,扫除坦桑尼亚的文盲,推动坦桑尼亚文化发展。截至1980年,在瑞典国际开发署的资助下,坦桑尼亚建立了53所民众发展学院[13],极大地促进了坦桑尼亚职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发展,使专业人才的数量不断上升。

桑给巴尔的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4年,桑给巴尔有3所初等专业学校:桑给巴尔米贡古尼职业学校(Migongguni Vocational School)是一所木工学校,主要招收高小②毕业生,学制三年;桑给巴尔技工学校(Zanzibar Technical School),设电工、地下管道和金属板焊接3个专业,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三年;卫生学校(Health School),设护士与助产专业,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三年。另外,还有4所中等专业学校:卢蒙巴学院(Lumumba Academy,位于温古贾岛)、菲德尔·卡斯特罗学院(Fidel Castro College,位于奔巴岛),这两所学院不分专业,文理兼收,若招收初小毕业生则学制六年,若招收高小毕业生则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可选择进入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恩克鲁玛师范学院(Nkrumah Normal College),若招收初小毕业生则学制四年,若招收高小毕业生则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可被分配到中学或小学任教;姆布威尼技术学院(Mbusa Sweeney Technical College),设电工、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和金属板焊接4个专业,若招收初小毕业生则学制七年,若招收高小毕业生则学制四年。[14]

桑给巴尔的成人教育也在快速发展。1978年,桑给巴尔颁布了首部教育法,决定将教育、文化和体育司(Department Education, Culture and Sports)改为成人教育部(Adult Education Division),大范围开展扫盲运动,计划到2000年使识字率从1978年的21%增加到85%。1986年,桑给巴尔识字率已提高到61%;但后来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扫盲班停办,导致成人文盲率不降反升,到1990年增加到40%以上。[15]

(二)快速发展阶段的特征

1.成人教育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坦桑尼亚建立初期,文盲率很高,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975年坦噶尼喀13岁以上的人口识字率为26%,1986年增加到90.4%;桑给巴尔的识字率从1978年的21%增加到1986年的85%。虽然后期有所回落,但总体情况良好,因此坦桑尼亚被评为非洲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扬。

2.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职业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例如,1968年成立坦桑尼亚国家职业培训部(Ministry of Nat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1974年建立成人教育委员会等。

3.职业技术院校类型以及开设的课程更加多样化

在此阶段,坦桑尼亚建立了类型多样的职业教育院校,包括卫生学院、师范院校、普通职业院校等。课程涉及内容也较为广泛,有木工、电工、机械维修等。这些专业为坦桑尼亚提供了覆盖更多行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增长、政治的稳定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停滞阶段

(一)停滞阶段的表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国家财政日益拮据,这就导致投入的教育经费越来越少,职业教育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不足,教师无法领取工资,教学设备短缺,无法对学校进行基本的维护,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倒闭。这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停滞的原因

第一,坦桑尼亚政府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停止了对其的援助;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困难重重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也暂缓了对坦桑尼亚的经济援助。这就导致坦桑尼亚发展教育的资金不足,各类教育均处于停滞状态;第二,社会主义运动中过激的国有化政策,严重影响了私人资本(包括国外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的筹集;第三,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大多数人在小学毕业后就直接选择到企业就业或当学徒,而不愿到职业教育机构继续学习[16],严重影响了正规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量,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第四,20世纪90年代初,坦桑尼亚政府对各行各业的招聘人数进行限制,减少了行业招聘时的录取人数,即使接受了职业培训的人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热忱;第五,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职业化”运动③的失败,也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失去了原有的信心。

(三)停滞阶段所取得的成就

虽然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在这一阶段大体上呈现停滞状态,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截至1985年,坦桑尼亚建立了2所技术学院,共有1449名在校生。成人教育发展依然显著——据统计,坦桑尼亚共有成人教育中心9928个,学生4912511人。成人识字班总人数为4079531人,实用识字班总人数为2493234人,村民发展学院总人数为16419人,短期课程班总人数为13922人,长期课程班总人数为2497人。[17]

为了推动坦桑尼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能够满足坦桑尼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1990年,政府设立了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部(Minist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igher Education),旨在推动坦桑尼亚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才。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科学与教育司(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技术与职业教育司(Department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三司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管理教育事务[18]。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部的领导下,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先后建立了20多所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学校。各所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或开办面向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夜校,或开展职工半脱产和脱产培训,以及对农村地区的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函授教育等,促进了坦桑尼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此阶段,桑给巴尔的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1年以来,桑给巴尔政府、宗教团体和私人组织先后为未能升入高中的青年学生建立了约30所“后基础教育学校”(After Basic Education Schools)或职业培训中心,进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平均每年招收青年学生约5000人[19]。除原有的3所初等专业学校外,政府于1990年建立了旅馆和旅游业管理学校(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chool)。同年,桑给巴尔政府提出政府和社会共同兴办教育的策略,确定鼓励私人、社会团体、社区、地方当局同政府一道办学的开放政策。1993年,桑给巴尔代表会议对1982年出台的《桑给巴尔教育法》做出了修改,为实施“依靠全社会办学”的战略铺平了道路[20],形成了全社会办学的热潮。

(四)停滞阶段职业教育的特征

第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援助组织和外部力量的制约,缺少发展教育的内生力量。例如,1968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与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援助下成立的国家职业培训部,1973年在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援助下成立的达累斯萨拉姆职业培训中心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等,在促进坦桑尼亚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职业教育发展停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影响,这充分表明坦桑尼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外依赖性太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第二,宗教组织、社会团体和私人机构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在促进正规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大力发展非正规职业教育,促进宗教团体、私人机构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更多的职业教育院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接受培训人员的数量,促进了教育公平。

第三,成人教育仍然取得较大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坦桑尼亚人口的识字率以及公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及稳定,为向中等发展国家转型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

注释:

①“乌贾马”为斯瓦西里语,意为“非洲部族传统社会中集中劳动、相互合作、共享成果的家族社会关系”,是“非洲人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精神”。1967年初,坦桑尼亚政府宣布在全国推行“乌贾马运动”,即在坦桑尼亚实行社会主义。

②“高小”即小学高年级,一般指小学的五、六年级,也有的地区指小学四、五、六年级;“初小”即小学低年级,指小学一、二、三年级。

③受西方发展经济学思想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非洲大陆主导了一场教育的“职业化”运动,主张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在发展教育时应首先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实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8][9][10][15][20]裴善勤.坦桑尼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435-451,453,454,461.

[3][5][6]李建忠. 战后非洲教育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7,38,42.

[4][18]许序雅.坦桑尼亚高等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2,55-56..

[7][14]Jon Lauglo.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anzania and the Role of Swedish Suppor[R]. The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celopment Authority and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Di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Labour, Culture and Social Welfare. Tanzania.1990.

[11][17]李湘云.当代坦桑尼亚国家发展进程[M].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4:117,115.

[12][13]Monika Redecker, Anne Wihstutz, Joyce Mwinuk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y Ministries in Tanzania, Examples of FDCs[J]. VETA/GTZ Tanzania, 2000:14,21.

[16]陈明昆,陈江.独立后非洲教育“职业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 2014:1-3.

[19]张斌,邹春凤,王春鹤.桑给巴尔—坦桑尼亚教育发展概况[EB/OL]. http://doc.qkzz.net/article/c0f903f9- 71be-42d1-94cc-71ad95da3b21_2.htm,2015-04-14.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坦桑尼亚发展历程职业教育
一个小奖品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两中国人因走私象牙被坦桑尼亚判刑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