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途径再探
2016-01-06肖健
肖健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视阈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实践中的经验,略陈一些粗浅的见解,祈盼指正。
一、实践引领,经历探究过程
《课程标准》(2011版)把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并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教师应根据教情学情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发展。
【案例1】在探究和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现象及其规律时,笔者借助几何画板,设计了三个实验内容与步骤:
1.探究函数y=ax2与函数y=ax2+k图像之间的关系;
2.探究函数y=ax2与函数y=a(x-h)2图像之间的关系;
3.探究函数y=ax2与函数y=a(x-h)2+k图像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活动中,笔者没有把现成的数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领学生亲自操作、动手实验,亲历抽象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过程的体验,知识、能力、技能的获得,还是情感境界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情感渗透,愉悦探究心理
在探究性学习中,情感因素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启动、引领、调节、持续和强化起着重要作用。据此,教学者应创设各种特定的教育情境,设计各种体验性教育活动,渗润、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愉悦学生探究心理的目的,从而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案例2】李老师布置“完全平方公式”作业时,有这样一题:计算252-2×25×5+52。学生M写到:原式=675-250+25=400。李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打了A,并批注:“真棒,作业认真,答案正确。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算法吗?”过了一会儿,该生重新交上作业本,解:原式=(25-5)2=400。李老师又给他打了个A+,并写上:“你真是个肯动脑的孩子,解法真简捷!加油!”
学生M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李老师关注他的情感需要,用批语这一无声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评价、鼓励。在这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中,学生会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持续发展学生探究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平时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其情感因素,激发其探究欲,从而让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
三、组织优化,拓展探究空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力。基于这一点,教师需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其心理品质,构建起使学生探究兴致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空间和思维空间。
【案例3】在学习“二次函数”概念后,王老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兼顾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全班36人,分成6组,学生“蜂窝”式围坐)的形式,让学生自编二次函数的生活情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合作交流热情高涨,编出了很多不同生活情境的题目,既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本质的理解,又对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采用充满民主氛围的“师生易位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之,教师要在理解数学、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拓展探究空间,才能真正提高探究学习效率。
四、课外延伸,维系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绝不是唯一阵地。因为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探究,不是靠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追探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把这些问题,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进一步维系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一道中考数学题的延伸探究
(2012.无锡)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上,剪去图中阴影部分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图中的虚线折起,折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A、B、C、D四个顶点正好重合于上底面上一点)。已知E、F在AB边上,是被剪去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BF=x(cm)。
(1)若折成的包装盒恰好是个正方体,试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V;
(2)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的表面(不含下底面)面积S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在研究完(1)、(2)两个问题后,有学生提出来,能不能求出该包装盒的最大体积。笔者随即与学生一起探索体积的表达式:
设包装盒的底面边长为acm,高为hcm,则a= x, h= = (12-x),
∴体积V=( x)2. (12-x)=2 x2.(12-x)=-4 x3
+24 x2,
其中 0 显然,V是关于x的三次函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函数最(极)值的求解,但有解决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经验。于是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给他们两个星期的时间,求出体积的最大值。 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学生用列表描点法画出了该函数在0 一个学生的追问,变成了一个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角,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勇于创新的能力。 以上为笔者对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思考。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地运用智慧演绎探究性学习之精彩,从而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