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跳水动作划出我的人生

2016-01-06

环球时报 2016-01-06
关键词:高敏体育产业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2016-01-06/ 第12版面/娱乐·体育 /作者:本报记者 张妮

图高敏照片为汤辉摄。

起跳、翻腾、入水……这是跳水的基本动作,也像极了人生的轨迹。对于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高敏来说,她的职业生涯绝对称得上辉煌:1986年到1992年,她创造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神话,称霸世界跳坛。1992年,处于人生巅峰的高敏毅然退役。如今,“跳水皇后”过上了“入水”后平淡自在的生活。最近她正忙着为一档冠军访谈节目担任主持人。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高敏向记者畅谈起退役后的生活。对待冠军、对待体育,如今的她已有更深的理解。

环球时报:你淡出公众视线多年,现在是否想回到专业跳水领域做教练?

高敏:我之前在加拿大的跳水俱乐部做了8年教练。现在已经回国10年。可能是因为当运动员时约束太多,我现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积极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平时喜欢种花种菜,写字画画,生活比较随性。退役后,我更愿意去享受跳水这项运动,而不想再回到那种压力很大的竞技状态,我已经走过那条路了。

环球时报:前两年你作为教练参与电视节目《星跳水立方》时,曾发表博文《请不要妖魔化跳水》。你认为大众对跳水有什么误解?

高敏:当时很多观众觉得跳水很吓人,不是普通人参与的活动,其实没那么严重。整个中国注册跳水的运动员估计几千人。而加拿大一个跳水俱乐部每年都有几百人,都是来玩的。至于受点伤,任何体育项目都可能遇到。中国人喜欢让孩子学弹钢琴、画画,这很好。但是,你的身体在哪里?我觉得体育不应该是兴趣,而是刚需,跟吃饭一样重要。体育还有一个好处,能在无意识中培养人对成败的承受能力。比如踢一场足球,20分钟就可以让孩子尝到各种感情起伏,让孩子更坚强。我们常说外国运动员心态好,这与他们从小在体育中磨练心态有很大关系。全民参与度提高了,拿奥运冠军就是顺其自然的事。

环球时报: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

高敏:国外体育产业背后有一系列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比如美国大学对一些体育项目有奖学金。一个孩子发现练跳水可以拿奖学金,他就自然会专注练跳水。游泳衣、运动服等花销随之跟着解决。等他长大了,也会愿意看这个项目的比赛转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更多人往体育上消费,体育产业才可能赚钱。现在中国的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转播费或赛事上。不过,很多上班族已经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如果在政策上再有一些引领,中国体育产业会发展得很快。

环球时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22岁的你就退役了。现在很多运动员30多岁还在比赛。你有没有一点后悔?

高敏:我不后悔。别人觉得我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一方面,我那时身体条件确实不行了,疲惫到极点。另一方面,心理承受的压力也到了极点。当时的感觉是,拿了6年世界冠军没输过,如果1992年演砸了,这一辈子得有多大遗憾。但现在我还是会和年轻运动员说,能坚持一定坚持,因为你一旦退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代表你的国家了。

现在的运动员和我们那时有很大不同。我们比赛时中国刚改革开放,世界上能见到中国人的场合不多,运动员出去就代表中国的那种感觉比现在更突出。很多华侨看完我们的比赛后都在掉眼泪。同时,我们承受的压力也比现在大很多。现在的运动员比我们更拿得起放得下。输了也更容易得到原谅。那时我对世界的了解太少,但如果有现在的心态,我可能也取得不了那么好的成绩。

环球时报:你和水之间有如此深的缘分。水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高敏:我们跳一个动作,起跳决定着最终入水的质量。空中的翻腾是一种调整,入水是你的结果。对我来说,入水入好了,“唰”地一下进去,那种感觉特别舒服。入水速度越快,水的声音就越脆越响。听入水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自己跳得怎么样,特别过瘾。我有时候跳一个好动作能沾沾自喜好久。

我是因水而起的。2015年的一个慈善拍卖会上,我拍卖了自己写的一幅字:上善若水。这4个字来自老子《道德经》,很能代表我对水和人生的理解。水,泽被万物而不择名利。水,被誉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我希望自己能像水一样,在纷繁的生活中磨练出谦虚、大度、坚毅的品格。▲

猜你喜欢

高敏体育产业环球时报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代表中国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