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01-06宋华文李忠光伊洪冰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我军部队装备

王 鹏, 宋华文, 李忠光,, 伊洪冰

(1.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 2. 装备学院 训练部, 北京 101416;3. 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 天津 300161)



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 鹏1, 宋华文2, 李忠光1,3, 伊洪冰3

(1.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 2. 装备学院 训练部, 北京 101416;3. 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 天津 300161)

准确把握、科学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发展的突出现实问题,是推进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建设的有力举措。着眼于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全要素、全过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梳理了当前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的理论研究滞后、对象要素缺失、内容设置不健全、环境构设相对片面、组织模式与时代要求脱节、考评规范化精确化程度不高等具体矛盾问题。结合客观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发展训练理论、动态调整训练对象、充实完善训练内容、全面构建训练环境、优化训练组织模式及科学规范训练考评。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强军目标

聚焦新形势下强军目标要求,推进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是国防与军队建设关注的重难点问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是实战化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为基本遵循,以战时装备保障任务需求为根本牵引,以构建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体系为核心,而进行的装备保障理论学习、技能教练和综合演练等训练实践活动。近年来,我军在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仍存在着若干瓶颈问题,阻碍着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向更高层次迈进,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整体水平,深化军事斗争装备保障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弄清制约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加强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讲,当前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的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创新对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牵引作用[1]。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综合运用军事训练学与军事装备学的理论知识,复合属性突出,时代特征显著,前沿性较强,标准要求高,而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相对较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来有效指引训练实践,从源头上破解实战化训练发展难题。近年来,军内的专家学者针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部分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综观现有成果,普遍存在着口号性、政策性、宏观性研究过多,而对于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本质内涵、时代要求、特点规律和运行机理等基本问题研究不透,成系统全要素研究不够,现实可操作性不强,理论创新性不足,权威性和统一性研究缺乏等问题。使得理论研究对实践发展的先导作用体现不够充分,难以为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跃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2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要素缺失

训练对象是训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训练的客体。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中介,能动地接受组训者所施加的影响,进而实现训练目标的受训个人和单位。只有将实战中所涉及的装备保障力量因素,在训练进程中作为训练对象有所映射体现,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实战化训练的有效性。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元、装备型号繁杂、保障时效性和军民融合技术保障要求较高,仅仅依靠部队建制内及战时配属的装备保障力量很难满足实战装备保障需要。因此,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必须顺应战场形势发展和保障样式演变,紧密结合战时装备保障力量运用规律,增强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的全面性。在我军目前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实践中,由于顶层设计缺失与统筹考虑不足,造成训练对象要素的结构性缺失,例如作为战略、战役支援保障力量重要组成的装备修理工厂应急支援分队以及动员抽组装备保障力量,并没有被纳入当前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当中,导致其训练无大纲可循、无规则可依,难以具体操作落实。

1.3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合理性、完整性有待提高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是部队组织开展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实践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是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2]。现阶段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与实战装备保障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不够强。例如,应对不同作战方向、遂行不同使命任务、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特性不够突出,未能充分依据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调整、作战时空拓展、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和战时装备保障需求变化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二是各项内容设置的比重不够合理。例如,现行大纲中,单兵训练与整体训练、专业技术训练与战斗勤务训练、营区等级维修训练与野战综合抢救抢修训练的内容比例约为4∶1、5∶1和8∶1,导致了装备保障部(分)队在实战化训练具体组织实施中,重单兵轻整体、重技术轻战技结合、重依托固定设施设备形成保障能力而轻野营机动保障能力的生成,总体上不利于部队实战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三是内容体系不够完整。例如,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控制训练欠缺,致使实际战场环境下装备指挥链路运行不畅,对保障行动的实时掌握不精确,造成装备抢修作业及弹药供应行动的有效性差,装备保障行动与实战的同步性弱;部队装备实打实保训练欠缺,使部队对实战条件下的装备战伤战损机理与相应的保障模式及保障筹组规律缺少直接、客观、深入的认识;基于联保联训的装备保障力量融合训练欠缺,导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部队建制内和配属装备保障力量衔接不顺畅、不紧密,装备保障效能聚合性差,直接降低了实战装备保障效率。

1.4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存在短板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是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开展的依托与载体[3]。加强训练环境构建是全面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现实要求,但我军目前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现有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装备保障要素体现不足。训练基地是实战化训练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基地训练主要依托军种、战区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展开,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及基地配套条件的制约,基地建设主要侧重于作战训练,而对装备保障要素的构设相对缺失,使训练基地的装备保障训练条件适应性、资源配套性、业务针对性和“装备蓝军”组建受到影响,限制了实战化训练环境效益的发挥。二是复杂电磁环境构设不全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电磁环境空前复杂,对战时装备保障行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军目前在复杂电磁环境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探索中,普遍将复杂电磁环境理解为多种电磁辐射的简单线性叠加,而未将信息化装备自身产生的自扰、保障装备与侦察、指挥、作战等装备之间形成的互扰、自然电磁辐射源施加的干扰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同时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与作战装备保障进程结合不够紧密,运用综合方法手段创设不同频段、参数、强度、密度、适用性电磁环境的能力不足[4],削弱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的实用性与拟真度。三是战场氛围环境构设不到位。未来战争的快节奏、强对抗、高强度表现突出,战时装备保障要有效适应这些客观实际。而当前部队战场氛围环境建设中,存在着主观不重视,对战场氛围环境构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战场装备保障场景构设方法手段单一、信息化含量不高、氛围真实感不足等问题,使装备保障人员在实战化训练中无法切实增强应对现实战场氛围的心理、生理和技能适应力,不利于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的全面建设。

1.5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组织模式还需优化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组织模式是否紧贴战时装备保障需要、是否科学有效,与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息息相关。这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装备保障单兵专业训练组织实施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我军装备体系的日益完善,装备保障部(分)队的岗位分工日趋细化、工种数量不断增加,对装备保障单兵专业训练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军装备保障建制分队中3人以下的小工种约占总工种数的60%以上,小工种、小专业集中训练难落实,训练资源和配套条件难保证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部队现行单兵小工种和兵种专业训练组织的集约性欠佳,且缺乏法规政策的支持,导致装备保障单人专业训练质量难保证。二是装备保障分队集成训练程度较低。体系作战要求体系保障,体系保障要求集成训练。着眼于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形成,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必然强调以集成训练为主要方式,确保各种作战装备保障要素、单元、系统的高度融合和整体联动[5]。当下我军装备保障分队训练由于相关专业限制与各自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主要还是基于班组展开训练,与战时装备保障力量根据实战需要编组、依据模块化原则运用的要求不相符,客观上不利于实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分队整体效能的发挥。

1.6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不够精细量化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是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6]。加强训练考评的精细和量化,是提升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质量的有力抓手。当前我军在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方面还有以下问题。一是考评的实战化导向不明显。部队整体训练进程中侧重于平时营区静止状态下的装备保障训练考评,而缺乏与特定战术背景和实战环境条件相结合的动态装备保障训练考评,实战化训练考评的牵引作用不突出。二是考评标准有待完善。目前我军还未形成具体量化、要求明确且具有刚性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标准体系,致使部队在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工作中的依据不明确,易造成训练考评的盲目性。三是训练考评管理不够科学。在我军装备保障训练考评管理方面,还客观存在着“训”与“考”不分离及单位自评自考等现象,考评模式仍有缺陷;训练考评的反馈增益机制[7]不畅,“为考核而考核,为评估而评估”问题时有发生,难以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实践的改进推动作用,实现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健康发展;训练考评手段信息化含量不高、技术综合性运用不足,使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数据和信息的挖掘、采集、记录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

2 系统推进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对策建议

针对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作战装备保障需要,立足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客观实际,系统推动实战化训练要求在装备保障训练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贯彻落实,以促成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2.1 创新发展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

大力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依靠军事理论创新实现国防军队新跨越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加强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工作的客观需要。因此,要充分重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基础与应用理论研究,更新思想观念,运用创新思维,将概念、内涵、特点、类型、任务、规律等基本问题和训练需求分析、发展动因研究、训练要素构成、基本原则、方针和指导思想等重难点问题辨析清楚、研究透彻;同时注重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前瞻性,在保持我军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外军相关先进的思想、方法、技术成果来丰富发展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体系,实现借鉴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8]”的研究思路,将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实践中涌现的有益经验做法及时纳入理论研究框架中,实现从实践成果到理论层面的迅速转化,使理论研究在实践进程中不断成熟,形成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

2.2 动态调整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

根据战时有任务平时就要有训练的总体要求,坚持从顶层设计着手、统筹协调发展、及时规范固化、动态更新调整的宏观思路,完善与实战保障力量运用相统一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体系。将部队装备修理工厂应急支援分队和战略战役临时抽组装备保障力量纳入装备保障训练大纲体系之中,同时将预备役和战时动员装备保障力量训练纳入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管理体系,使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的结构更加完整。另外,聚焦高新技术装备发展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要,不断充实现有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对象体系,将自行火炮、远火、无人机、特种作战等装备使用分队建制内装备保障机构和人员作为实战化训练对象,并以此为抓手加快高新技术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战时装备保障力生成速度,提升战时装备保障效能。

2.3 充实完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

区分战略、战役、战术装备保障力量和各类典型装备部队,通过作战保障任务分析确定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能力需求,基于训练能力需求与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现状分析训练差距,并着眼机降作战、两栖突击、通道贯突、自卫反击等典型作战行动对装备保障的特殊要求,围绕体系作战装备保障模式的新特点,科学设置针对特定作战样式的装备保障训练内容,使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始终紧贴使命任务和保障行动需要。实现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管理的滚动式发展和动态化更新,明确必训和选训内容,赋予各大单位根据任务和能力生成需要组合优化训练内容的权限,满足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个性化和针对性要求。在抓好装备保障专业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扩展装备使用分队“用与修结合”和装备自救互救等训练内容,实现战时条件下装备保障技术与战术训练的有机结合,使主战单元训练与装备保障单元训练平衡发展。强化装备保障信息化指挥训练,强化装备保障机关迅捷感知战场保障态势、准确判断保障位置、实时控制保障行动、灵活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以装备实打实保训练、装备保障实案实地训练为重点,突出勤务保障、野外生存、防敌袭扰等内容的训练,加大夜间、极端天气、陌生地形、复杂社情环境下的野外机动装备保障训练内容比重。

2.4 全面构建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

要立足于我军客观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补齐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环境建设的短板和弱项,尽可能地把未来真实的战场保障环境复制到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场中去,确保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质量效益。依托军种、战区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现有条件设施,通过统筹共建、基础改造、专业融合、功能拓展等方法,为现有战术训练基地内部嵌入装备保障训练要素和模块,形成专业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基地(中心),创设适用于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逼真物质环境。准确把握复杂网络电磁环境频域重叠密集、时域随机多变、空域纵横交叠的属性特征,充分考虑复杂网络电磁环境对战场装备保障行动的独特影响和多维威胁,根据敌我双方用频装备的技术参数、战术特性和作战装备保障运用原则,从时域、空域、能域、频域等多方面营造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复杂网络电磁环境;同时注意动态调整复杂网络电磁环境构设装备的类型、参数与配置,适应不同装备保障训练阶段的差异性要求。从实际战场建设需求出发,建立健全部队实战化训练标靶装备体系,混合运用烟雾、激光、炸点、声学等手段,以及模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视情架设工事、火力、障碍等目标,构设逼真战斗场景及战场设施,使部队在平时装备保障训练中体验到真实的实战氛围,增强战场综合适应力。

2.5 系统优化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组织模式

着眼推进不同层次装备保障系统的互联互通互动,增强系统综合装备保障效能,按照专业基础训练、保障要素训练、保障单元训练、保障系统训练的不同特点,明确针对各个重难点课目、高技术工种、不同层级装备保障力量集成训练的组织模式,通过组训模式的调整优化,促使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集约、高效、顺畅地运行。全面推行基于“三统三分”(统构训练布局、统筹计划管控、统用教学队伍,分工种组训、分优势承训、分级别施训)的装备保障专业基础统筹分训组织模式,依托军级单位修理机构建立的装备保障训练中心和兵种部队专业技术保障优势建立的专业统训点,集中组织小工种和专业复杂工种进行单个人员复训、补训。着眼打破专业限制、突破层级制约、生成体系装备保障能力的整体目标,规范固化基于装备保障要素、单元、系统编组合成的集成训练模式,依托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基础,结合全军现有装备保障配套条件,以组网联通、指挥技能、岗位协同、野战作业为重点开展装备保障要素训练,以组织指挥、保障行动、战斗勤务为重点开展装备保障单元训练,分层、逐次提高装备保障机关和部队的高技术协同能力与装备保障行动能力;以分析判断情况、确定保障决心、制定保障计划、组织保障协同、实施保障行动为重点开展装备保障系统训练,提升部队综合装备保障能力。

2.6 科学规范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

基于作战能力考评的原则,遵循明确考评导向、量化考评标准、细化指标构成、规范考评管理的思路,全面加强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工作。依托每年部队例行演习和重大演训活动,结合演习综合评定与战备检验,采取临机确定演练地区、临机构设演练情况、临机组织保障作业、临机导调讲评情况的方式,定期实施装备保障全系统、全要素实战化训练考评。根据部队装备保障岗位练兵比武和野外换件修理工时试验结果,总结梳理各层次、各类型、各专业的装备保障定量数据,有选择地对装备保障训练考评指标的条件设置、作业时限、技术要求等进行细化量化,对于定性要求高、不适于细化量化的指标,则尽量用百分比予以衡量,提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强化问题导向,创新训考分离、多头施考、互评互考等训练考评模式;提升考评手段的信息化含量,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增强考评数据记录、分析、评判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公正性;健全训练考评激励机制,使实战化训练绩效与评优、奖励、晋职直接挂钩,以提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质量。

3 结 束 语

大力发展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是全面贯彻“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要求,聚焦战时装备保障能力需求,推进我军军事训练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难题,随着我军新一轮改革强军战略的深入推进,“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指导下的新型军队指挥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一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体制机制、管理方面的新问题将会不断涌现。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直面制约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顺利开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系统提出加强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对策建议,持续提升部队实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

References)

[1]吴清丽.论推进我军训练理论创新发展[J].中国军事科学,2013(3):20-24.

[2]张伟红,周同喜,姚原.高原山地作战后装保障实战化训练内容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5, 26(6):48-51.

[3]王文胜.装备保障训练环境建设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1, 22 (6):53-56.

[4]宋华文.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8-10.

[5]张践.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集成训练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军事科学,2011(1):34-39.

[6]于洪敏.装备维修保障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5.

[7]陈永龙,丁德政,郝冉.新形势下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5, 26(2):14-17.

[8]刘继贤.军事与军事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234-238.

(编辑:李江涛)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LA’s Warfighting-oriented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ANG Peng1, SONG Huawen2, LI Zhongguang1,3, YI Hongbing3

(1.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2. Training Depart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3.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Suppor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equipment support,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in the PLA, we must accurately master,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and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constraining the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This paper, aiming at all elements and full process of equipment support,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using a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sorts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PLA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which includes the lagging behind of advanced theoretical study, the missing of important elements, the incomplete content setting 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 the out-of-date organization mode, and the inaccurate evaluation measure. In line with the status quo, the paper brings ou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innovate training theories, to adjust the training object dynamically, to improve and enrich the training content,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environment,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organization model and to standardize a scientific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equipment support;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trong military

2016-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GJ003-130)

王 鹏(198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与指挥。wangpeng19861118@126.com 宋华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E13

2095-3828(2016)06-0016-05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6.06.004

猜你喜欢

我军部队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俄部队军演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儿在部队又立功
防晒装备折起来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