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联名信戳中减负的痛处
2016-01-05王瑶
王瑶
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补课似乎成了一个极富争议的教育问题。一方面是各级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要求禁止补课来为中小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却又出现学生家长联名请愿,要求学校恢复补课这样的“奇葩”之举。作为一种有违教育发展规律并加重学生负担的学习方式,补课本不该有存在的土壤。然而,当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因为补课问题相互争论时,作为补课的主体,中小学生的意见却也被完全忽视了。
如果当前的教育是处在一个良性循环中,素质教育盛行、应试教育衰败,减负的举措真正深入人心,如此之下,恐怕没有几个家长会主动要求学校恢复补课。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现实的教育情景是,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和孩子都在拼命的“抢跑”,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等对于成绩的关注度不减反增,这就迫使学生家长不得不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躁。学校是减了负,但应试教育的氛围未减,所有孩子都在为考高分而努力,这就势必会加重家长内心的负担。
前不久,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在教育部举行的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城市学校“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凸显。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更大,补课似乎就成了一件“理所应当”之事,一旦这种“理所应当”受阻,反而会招致批评。这表面上看是因家长过分在乎孩子成绩,但实质上,这一事实暴露的是当前教育的固有问题:正因对于诸如补课之类的事情,很多地方教育部门采取不同的对策,有的严格禁止,有的默许,这种政策执行上的不一致击垮了家长们对于减负的信任。“要不补,都不补,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当试验品”,家长此言反映的正是教育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高中学校对高考升学率的追求是首因。并且,当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也违规我也违规之时,关于禁止补课的规定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政策上的执行不力,教育评价方式的一成不变,家长关于补课的联名信显然戳中了减负的痛处。
?笙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