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2016-01-05陈复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技能

陈复兴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提到了不久前红遍网络的中英教育对比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该纪录片还原了在中国教师赴英支教过程中,部分中国教师没有充分了解英国学生自由随性和英式课堂自主建构的特点,导致课堂上噪音不断,课堂秩序濒于失控,被该校校长形容为“麻木和无趣”。虽然最后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实验班超过英式教学班平均分10多分,但校长在祝贺之余表示,这“不像是童年,像是坐牢”。习总书记说,这部纪录片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习总书记和英国校长从不同侧面道破了不重视学生精神成长的恶果。的确,教师们都喜欢用分数来衡量教学的好坏。事实上,分数不过是从某个侧面、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学生现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已,无法完整客观地呈现学生素质发展的全貌,更不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论断。

新课改强调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多教师都认为,只有知识与技能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量化的,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有些抽象。用一个不是很精当的比喻,知识与技能好比是盐,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可以量化;过程与方法好比是汤,将盐化入水中、并且添加了其他的食材和调料,使这盐喝起来不至于苦涩难咽;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喝汤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课堂,就等于整堂课就叫学生吃盐,吃不完或吃得太少就要接受惩罚,于是本应属于学生精神成长之旅的课堂,就变成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劳作场甚至是折磨人的刑场。换一种思路,教师用大厨般高超的技艺将这些盐和其他食材做成一锅美味的汤,并且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口味自主选择添加何种调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和方式喝,这种喝汤的感受真可以用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

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还需要厘清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忌无的放矢、手忙脚乱。根据笔者多年的思考与研究,这三维目标之间并非是一种并列式的关系,而是一种层递式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接近教育本身的宗旨和要求,居于统摄地位,属于上位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联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纽带,居于桥梁地位,是中位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完成课堂教学过程的显性要求,居于基础地位,属于下位目标。我们一线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了下位目标,而忽视上位目标和中位目标,这是背离新课改精神的,也是教师沦为教书匠的根本原因。就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既有课堂教学知识本身蕴含的显性目标(在文科类课程中相对突出),又有贯穿于所有学科课堂始终的隐性目标,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是相对而言的,但无疑都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上下对接,就需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中位目标,要讲究技术、艺术乃至赋予哲理的色彩。

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还需要从课内到课外的全方位关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平等,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后进生”“差生”等标签,须知如来佛的一张签条就压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五百年;其次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差异,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特别是作业要求上对所有学生搞一刀切,这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再次要关注学生成长平台的多元化,像习总所说的“让他们多玩一玩”,让学生明白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肯定行”;最后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无论是多小的进步,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都值得表扬,“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这也是学生获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无情绝非真教育。”我们的教育假如不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期待每一位教师心中的警钟长鸣,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不要让学生回首校园生活时,总是有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痛苦。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拼技能,享丰收
态度决定一切
画唇技能轻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