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人》
2016-01-05桃子D
桃子D
About the Film
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终于迎来了一个新成员——Ant Man,蚁人。故事发端于一位科学家皮姆博士,他发明了一种皮姆粒子,能够将物体或生物放大、缩小。他制作了一件蚁人战衣,只要穿上它,按下控制器,就能变得像蚂蚁一般大小!
影片的主角是落魄的工程师斯科特,他穷困潦倒,因为没有收入,连女儿的探视权都失去了,不得不冒险闯空门。没想到,这次偷盗事件是皮姆博士设的局,他看中了斯科特的机智应变,说服他穿上蚁人战衣,去偷出反派手里的另一件战衣,避免邪恶组织把这件战衣用在危害和平的地方。除了变小,斯科特还要接受训练,操纵自己的战友——真正的蚂蚁。在险象环生的潜入任务中,蚂蚁战友按种群特点分工,有的是突击战士,有的是后援工兵,还有那些带翅膀的,成为斯科特的飞行坐骑并领衔空军。看完电影的你,一定对这批蚂蚁大军印象深刻吧?
Real Story
蚂蚁战友知多少
电影中戏份最多的蚂蚁大军有三种:子弹蚁、火蚁和木工蚁。子弹蚁就是大军的突击部队,个头大又凶猛,咬起人来非常疼,只要跳到目标人物身上,就能让对方手舞足蹈,瞬间丧失战斗力,被它们的人类战友一击KO。火蚁是工兵部队,它们用自己红彤彤的身躯搭建成道路、桥、筏……就像流动的建筑,载着斯科特一往无前。这与现实的火蚁特征一致,它们在水中搭建蚁筏的场景可是昆虫世界中的著名场面呢!木工蚁被选为空军部队,是因为它们会搬运较大的物体,而且在离巢时会长出翅膀,是蚂蚁中的“运输机”。同样有翅膀的白蚁,大概因为个头小又不能搬东西而落选了吧。不过,所有蚂蚁都只在繁殖期才长出翅膀,这空军部队也只能在春夏出动三四个月而已。
蚂蚁社会的启示
电影中的蚂蚁大军,除了身怀绝技,还能指哪打哪,仿佛通灵一般,不仅听从斯科特的调度,而且相互间的交流也畅通无阻。电影会这样设计,是因为现实中的蚂蚁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给人以军队般井然有序的印象。
蚂蚁的种群分工明确,个体之间合作紧密,因此往往成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生物社会性的理想目标。如爱德华·威尔逊,这位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发表了从蚂蚁得出的惊人理论——社会性并非习得,而是深深刻在生物的天性(基因)之中。他研究了蚂蚁之间的通信和社会结构后认为,生物之间的合作和利他行为,并非如以前想象的以亲缘为基础(即个体生物会为了与其有亲缘的其他个体,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应该以“巢穴”为基础,许多个体同居一处并形成分工。合作并非因为个体间的亲缘程度而产生,自然界有很多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并没有产生这种社会性。
更有趣的是,科学家研究美洲沙漠中的红收获蚁发现,它们之中存在着“一呼百应”的信号发布员。红收获蚁的一个种群包含上千只蚂蚁,它们每天都在巢穴入口发生互动,用触角摩擦彼此外表面的分泌物来获取信息。其中有10%的个体与其他蚂蚁的接触次数占所有接触活动的绝大部分,就像信号中转站一样,接收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整个种群。蚁群规避天敌、寻找食物等需要互相沟通合作的行动因此变得井然有序。这种沟通方式,就像社交网络上的“大V”与网友分享微博一样,让信息流通速度在群体中呈指数级扩散,令人惊叹。
History and Future Science
昆虫成军的野望
人类在间谍战争中运用动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动物能根据环境的暗示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以此理论为基础,动物间谍出现了。冷战期间,美国中情局雇佣了一些训练动物的人,试图让渡鸦飞入目标房间获取机密文件,或者让猫带着窃听设备潜入,在目标人物附近走来走去,以获取谈话录音。这些行动是否成功呢?我们不得而知。据说,一次大火烧毁了相关活动的大部分资料,只留下一些实验文件,动物间谍成为了都市传说。
昆虫在间谍活动中无疑拥有极大的优势,因此,随着技术进步,研究者开始把脑筋动到甲虫、苍蝇身上,试图让它们携带微型摄像头等设备去执行任务。2011年,一位科学家为金龟子装上了微型发电机、摄像头和麦克风,由其煽动翅膀发电来提供能源。他计划让昆虫探察人类无法进入的地方,如灾难搜救等。由此可见,昆虫间谍似乎已从幻想走向了现实。那么昆虫大军呢?也许我们可以幻想得更加大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