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草锌颗粒联合丁苯羟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016-01-05张召力李淑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张召力 李淑香

【摘要】 目的 评价口服甘草锌颗粒联合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5例。治疗组给予甘草锌颗粒口服联合丁苯羟酸软膏外用, 对照组给予丁苯羟酸软膏外用。疗程均为30 d, 两组均于用药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疗效评估, 记录不良反应, 并于疗程结束后30 d进行复发率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分别为15例(44.1%)、13例(38.2%), 总有效率分别为73.5%、70.6%,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7例, 复发率20.59%, 对照组复发14例, 复发率41.1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甘草锌颗粒联合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面部脂溢性皮炎;甘草锌颗粒;丁苯羟酸软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96

本院皮肤科门诊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口服甘草锌颗粒加外用丁苯羟酸软膏的联合治疗方案对7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皮肤科门诊, 均符合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 有不同程度的面部黄红色斑片, 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3~50个月, 平均病程(21.55±6.77)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5例。治疗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17~60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18~59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和排除标准 ①自愿参加本试验并能遵从医嘱;②为非妊娠期和哺乳期;③排除面部伴有其他皮肤病影响疗效观察者;④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系统性疾病;⑤3个月未系统使用及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⑥近2个月内未系统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其他药物;⑦排除对锌制剂和丁苯羟酸软膏过敏者。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甘草锌颗粒(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 4.5 g/次, 2次/d, 同时于早晨和睡前洗脸后外涂丁苯羟酸软膏。治疗过程中少吃辛辣、富含油脂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对照组患者仅外用丁苯羟酸软膏,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疗程为30 d。两组均于用药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疗效评价, 记录不良反应, 并于疗程结束后30 d进行复发率评估。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湿疹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法(EASI)[2], 仅限于面部。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红斑、脱屑、瘙痒的程度和皮损面积。红斑、脱屑、瘙痒程度分别按无、轻度、中度、重度记为0~3分, 皮损面积按直径0、<2 cm、2~5 cm和>5 cm分别记为0、1、2、3分。各项指标评分和为临床总积分。以疗效指数为临床终点。疗效指数=(治疗前临床总积分-治理后临床总积分)/治疗前临床总积分。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好转: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 70例患者中有2例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实验, 其余68例患者完成了本实验, 其中治疗组34例, 对照组34例, 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分别为15例(44.1%)、13例(38.2%), 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 P>0.05);治疗组和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73.5%、70.6%,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 P>0.05);治疗组复发7例, 复发率20.59%, 对照组复发14例, 复发率41.18%, 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1例患者服用1周后出现面部水肿, 后停用甘草锌颗粒, 退出治疗。对照组1例出现面部色素沉着, 停用丁苯羟酸软膏并退出治疗。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头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 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且停药后容易反复并形成依赖性, 疗效不够满意。

甘草锌颗粒是甘草酸与锌的有机结合制剂, 甘草酸由2分子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聚合而成, 其在分子结构上有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类固醇环, 因此与糖皮质激素作用相似;但甘草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不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能够作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3]。同时甘草锌还有抑制皮脂分泌的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4]:锌能调节上皮细胞的角化, 促进维生素A 的利用, 使皮脂腺导管畅通利于皮脂的排泄;直接增加表皮内的含锌量, 起到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

丁苯羟酸软膏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具有抗炎抗过敏等功能,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氧化酶及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来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 从而抑制炎症介质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 减少炎性渗出, 达到抗炎止痒的目的, 其临床疗效与糖皮质激素相似[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分别为15例(44.1%)、13例(38.2%), 总有效率分别为73.5%、70.6%,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7例, 复发率20.59%, 对照组复发14例, 复发率41.1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甘草锌颗粒口服配合丁苯羟酸软膏外用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能降低皮脂分泌, 减轻炎症反应, 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741-742.

[2] Hanifn JM, Thurston M, Omoto M, et al. The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assessm of reliability in atopic dermatitis EASI Evaluator Group. Exp Dermatol, 2001, 10(1):11-18.

[3] Bordbar N, Karimi MH, Amirghofran Z. The effect of glycyrrhizin on maturation and T cell stimulating activity of dendritic cells. Cell Immunol, 2012, 280(1):44-49.

[4] 陈浩宏.痤疮的药物治疗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10):1009-1010.

[5] 徐刚, 朱小瑾, 余开梅.丁苯羟酸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11): 1079-1080.

[收稿日期: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