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腘窝囊肿及囊肿破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2016-01-05李玉燕
李玉燕
【摘要】 目的 总结腘窝囊肿的声像图特点,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腘窝囊肿及囊肿破裂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小腿肿胀疑似腘窝囊肿患者声像图分析。对超声明确诊断腘窝囊肿病例二维图像及其彩色血流进行分析, 对超声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超声明确诊断单纯腘窝囊肿38例, 诊断符合率100%, 破裂4例, 需与腘窝破裂鉴别诊断病例:9例肌间血肿病例, 超声明确诊断6例, 其中3例肌间血肿患者超声误诊为腘窝囊肿破裂, 11例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鉴别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声像图分析, 能做出较明确诊断,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诊断信息, 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腘窝囊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41
腘窝囊肿临床表现为腘窝处囊性包块, 多数无明显不适, 囊肿较大时可有膝后不适肿胀感, 破裂时囊液可沿小腿筋膜流入肌间隙引起小腿胀疼。儿童多在体检触及光滑活动性包块。腘窝囊肿单凭临床表现与触诊不易与小腿其他软组织包块、肌间血肿及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鉴别, 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将其明确诊断,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指导临床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2例小腿肿胀疑似腘窝囊肿病例进行超声检查, 对确诊病例及疑似腘窝囊肿破裂鉴别诊断的病例进行总结, 回顾分析其各自声像图特点, 旨在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腘窝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小腿部肿胀疑似腘窝囊肿在本科行超声检查患者共42例, 经超声诊断腘窝囊肿42例, 经穿刺或手术确诊, 其中38例为单纯囊肿, 4例囊肿破裂, 超声诊断与穿刺或手术结果符合。需与腘窝囊肿破裂鉴别诊断病例:9例肌间血肿病例, 超声明确诊断6例, 其中3例肌间血肿患者超声误诊为腘窝囊肿破裂, 1例经穿刺证实为肌间血肿, 2例经手术证实为肌间血肿, 11例为肌间静脉血栓, 超声均明确诊断。
1. 2 方法 使用PHLIPS iU Elite及HD-11超声诊断仪, L12-3、L12-8探头, 频率5~12 Hz, C5-1、C5-2探头, 频率3~5 Hz, 患者取俯卧位, 充分暴露患侧肢体, 必要时患侧肢体足侧加枕使患肢适当屈膝放松, 首先使用线阵探头对检查部位扫查, 如肿物较大, 加凸阵探头扫查以便显示肿物全貌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检查重点为肿物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周边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层次关系, 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物内血流特点, 肿物与周围血管位置关系, 并对侧腘窝进行常规扫查对比。
2 结果
本组超声明确诊断腘窝囊肿病例42例, 均以小腿部肿胀、疼痛不适为主诉就诊, 超声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声像图表现为腘窝处囊性包块, 境界清晰, 形态规则, 多数内透声好, 部分内可见密集点状及絮状回声, 可呈单房, 可有分隔, 多数囊肿内壁光滑, 少数内壁毛糙, 可有滑膜增生。大多囊肿可见明显呈“C”型颈部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直接向深处关节腔方向凸起。囊肿破裂时, 原有囊肿消失或明显变小, 张力减低, 囊液可渗于皮下及肌肉间隙, 于皮下、周围组织及肌肉间隙内可见斑片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成像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3 讨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腘窝囊肿为腘窝处囊性病变。可位于腘窝任何地方, 不是仅位于半膜肌-腓肠肌滑囊处。最常见为Bakers囊肿, 即半膜肌-腓肠肌滑囊扩张[1]位于腘窝处腓肠肌与半膜肌滑囊膨胀所致囊肿最早由Baker报道, 因此称Baker囊肿。也有学者认为腘窝囊肿即为Baker囊肿, 属于滑膜囊肿, 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积液形成, 多与膝关节相通[2]。腓肠肌-半膜肌滑囊为正常解剖结构, 位于腓肠肌-半膜肌之间, 在儿童时期滑囊与关节腔不通, 因此儿童的腘窝囊肿多为原发性病变, 仅仅表现为滑囊扩张而与关节腔不相互交通, 膝关节无其他疾病。少数囊肿继发于炎症性关节炎、骨软骨炎、半月板撕裂、前交叉韧带撕裂等膝关节疾病, 囊肿与膝关节相通[3]。随着年龄增加, 滑囊出现缺口几率增加, 成人滑囊囊肿多继发于关节内病变, 有学者认为, 成人患者半膜肌腱、腓肠肌腱及后部关节囊直接的慢性摩擦和微创伤引起局部穿透, 滑囊和关节腔相通[1]。
Baker囊肿在囊肿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具备肿胀及肿块, 囊肿较大时可影响关节屈伸, 甚至可使小腿部静脉受压影响其回流引起远端肢体水肿, 其关节症状与其引起囊肿的关节病变相关。
Baker囊肿是肌肉骨骼超声最先应用的疾病之一[1], 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性质及其完整性, 但有时会因为囊肿较大, 张力较高或囊肿破裂后不易显示其颈部, 此时应仔细扫查, 横断面可同时显示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切面为观察颈部的最近切面, 与此处活动超声图像尤为重要, 因为这两个肌腱之间液体积聚是诊断Baker囊肿最可靠的依据[1]。
在囊肿较大引起局部不适可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 可迅速缓解症状, 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囊肿抽吸及注药治疗, 经济、便捷、创伤小、重复性好, 还可反复多次检查评价其疗效。CT与MRI在腘窝囊肿诊断中也具有超声欠缺的优势, 如MRI可明确显示包块与关节腔的关系, 但因其价格昂贵, 不易推广。
需要与腘窝囊肿鉴别疾病有:腘动脉、静脉瘤, 肌间血肿, 肌间静脉血栓, 腘静脉血栓, 其声像图特征各自不同。腘动脉瘤:搏动性包块, 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①真性动脉瘤二维图像显示动脉管腔局部呈梭性或囊状膨大, 瘤壁仍表现为动脉壁的各层结构, 两端壁与未扩张的四肢动脉壁向连续彩色多谱勒表现(CDFI):瘤体内可探及血流信号;②假性动脉瘤为动脉壁破并在局部周围软组织内形成局限性血肿所致, CDFI:瘤体内呈旋转血流信号, 破口处血流呈“双期双向”[4]。腘静脉瘤:腘静脉官腔局部膨大, CDFI:其内可探及与腘静脉相延续静脉血流频谱。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小腿后方肌肉内条状或称串珠样低回声, 横断面呈圆形/卵圆形, 探头加压不可压瘪。肌间血肿:继发于肌肉损伤, 根据血肿形成时间不同, 血肿的声像图表现各异, 临床多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2]。其横断面、纵断面均呈梭形, 该点为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鉴别特征。腘静脉血栓:腘静脉局部膨大, 内为低回声充填, CDFI:内无血流信号显示或血流信号或官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探头施压不可压瘪, 急性期时切忌不能加压。
综上所述, 腘窝囊肿及破裂与其临床需鉴别疾病在超声检查中, 其声像图表现各异, 超声检查能明确区分鉴别,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并因其检查无创、直观、简便、经济, 其良好的重复性, 更便于临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观察, 因此, 超声检查可作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凤琴, 丁萍, 吕宗昌. 超声检查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2):120-121.
[2] 王金锐, 刘吉斌.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140-142.
[3] 夏焙.小儿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80.
[4] 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第5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601-602.
[收稿日期: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