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6-01-05李显坤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流程

李显坤

【关键词】思想品德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 流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之中。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集中在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但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交往、身体素质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因为只有全面协调发展,个人才更易找到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教育的目的也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发展、明辨是非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笔者试验性地推行小组沙龙式教学,结果发现此种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例如,笔者采用单向性传授的方式时,一个班级50人,频繁在课堂中提问的学生往往只有三四人;而开展小组合作后,笔者发现,主动提问的学生至少有20人,较之此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这些提问都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本组组员或其他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发现的疑问而提出的,这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任务切换能力。

(二)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双轻松”

很多时候,学生误认为思想品德课堂不会留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教材中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就是真理,所以学习时也多是死记硬背,不愿理解其中的逻辑联系,或者即使能理解,也不认可其中的道理。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其叛逆心很重,一旦逼他们接受不认可的东西,他们极易产生反感和排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会减少,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课堂设计、讨论和评价,自然感到自由,没有太多顾忌。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自主思考,还要观察、倾听、表达,甚至动手操作。笔者曾经与多名学生谈心,学生普遍反映,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差太远,比较抽象、难理解,总觉得“没什么用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集体的智慧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得到了同伴的帮助和赞赏,人际关系也变得更为融洽。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内容时,有一个学生勇敢地说出了难言之隐:自己因为轻信网友,被骗款将近1000元,又不敢告诉家长,不知如何解决。在讨论中,同学们群策群力,鼓励该学生寻求警察的帮助。这样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了,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厌学、怕学的状况明显改善。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地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剖析教材的疑难问题,还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搜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在课堂上分享。例如,笔者讲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内容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身说法”,并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最典型的案例,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可信度。李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了他身边发生的事情:李同学的一个邻居好吃懒做,以借债度日,渐渐地社区里的人对他避之不及。结婚后,他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开始改变自己。后来,他勤俭持家,早出晚归,邻居们也愿意和他交往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真实而鲜活,恰恰印证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作用的理解不透彻,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小组内各成员分工不合理,不能发挥每个成员最大的优势,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不积极,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笔者认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应坚持以下原则,运用合适的策略。

首先,教师在建立小组之前,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状况,比如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争取实现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合理地调整小组,当然,调整的只是事先判定有误的极个别学生,而不能大幅度调整。

其次,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比如,小组由组长、辩手、记录员、资料员、机动人员等成员构成。教师要确定各岗位选举的标准和注意事项,保证选举过程的公平和公正。小组成员的角色确定后,成员的具体工作由组长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身兼数职,能力弱的学生只负责某一方面。小组成员严格各司其职,讨论效率才能提升。

最后,教师还要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消除竞争、抹杀竞争,而是要在合作中良性竞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竞赛活动,如课堂展示、作业展览等。在组间竞争时,各组展示本组的任务成果,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判,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指出表现不好的小组的不足之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根据经验,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材料、思考的时间。教师布置的任务要难度适中,同时注重合作性,即任务不是某一个学生单独能完成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人就无法实现任务目标。

第二步,充分讨论。讨论不仅是组内活动的环节,组间也要相互讨论,组间主要是以展示的形式开展讨论。组内讨论是为了让本组成员研讨得出一致认可的结论,而组间讨论既可以展示本组成员的配合程度,也可以向其他组学习。

第三步,辩论。辩论是指一组在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另一组要聚精会神地倾听,领会其表达的核心信息、观点,加以思考,找出其弊端,并且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的组要对对方的质疑和观点提出反驳理由。辩论环节最能锻炼学生的思考速度、严谨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定论。即在讨论和辩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观点,修正自己的研究结论,对最后结论做总结陈述,并付诸行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充分讨论,教师的价值导向依然必不可少。某班在学习“做诚信的人”的内容时,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诚信是无用的”,还得到了一些同学的认可。由于教师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又没有在课堂中及时总结,指出诚信的必要性,导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学生抄袭作业被发现后顶撞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伍×说‘诚信就是傻挺有道理的!”可见,教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讨论,应及时为讨论“定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般来说,思想品德教师优化小组建设和合作学习的程序,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尊重,主人翁意识更强,个人价值能够更好实现,参与积极性也会变强。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数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