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

2016-01-05燕,任燕,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黄 燕,任 燕,李 勇

(1.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2.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

黄燕1,任燕1,李勇2

(1.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1;2.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714000)

摘要:文章从旅游需求、国家政策和区域旅游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了其面临着区域内竞争力不均衡、旅游业态类型单一、文化旅游开发不够、产业结构不完整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要充分利用关天经济区内旅游资源创新业态,制定整体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加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等对策,以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态;业态创新;关中—天水经济区

一、引言

旅游业态通俗地讲就是旅游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经营形态来发展自身的问题,指的是旅游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经营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自身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再开发。旅游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产品形态、旅游业经营方式和旅游组织形式的一种综合性描述,不仅包括对当前所处的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也包括对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是一个包含了业种、业状、业势的综合性概念[1]。

中国旅游业发展三十多年来,从业态创新的角度看,一直处于摸索和变化过程中。旅游业态创新的产生,大大增强了中国旅游业的自主性。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也正在由新兴产业转化为新型产业[2]。旅游业态创新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民俗旅游、高端旅游、特种旅游、游轮旅游等,几乎所有旅游产业的新型经营方式都可以称之为旅游业态创新。但是,如何进行业态创新来实现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因此,面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创新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发展可以推动关天经济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竞争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使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对丝路经济带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旅游需求提升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资源禀赋良好,拥有秦唐文化资源群、宗教旅游群、生态旅游区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但从目前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来看,大都是以历史古迹游为代表的单一观光游,而这种模式相对需求越来越细分化、层次化、多样化的市场而言比较滞后,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旅游业态创新是给需求不同的游客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必由之路。2009年以来,随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旅游圈逐渐打造形成,历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大力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而不断扩大。虽然目前仍然以休闲观光游为主,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重点逐渐由休闲观光向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过渡。特别是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陇海线、宝成线的修建,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关中—天水经济区从交通上形成了立体网络,将成为陕西省和甘肃省乃至国内旅游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二)响应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的号召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9年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西安为中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将西安(包括咸阳)作为经济区的核心,打造成国际旅游都市。西安、宝鸡、天水、铜川、商洛等都位于精品旅游走廊和旅游精品区的发展规划内。陕西省和甘肃省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可以更好地顺应国家政策的需求,促进经济区实现旅游发展目标。

(三)增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整体旅游竞争力

关天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之后[4],整个经济区旅游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旅游总收入增长较大,旅游产业成为各市区的新的经济增长引擎[5]。但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区内各市(区)旅游产业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市(区)旅游资源开发并不充分,与其他市(区)的旅游收入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从表1、表2可以看出,作为中心城市的西安,旅游总人数和收入遥遥领先;铜川、杨凌、天水等地市旅游收入增长较慢,远远落后于宝鸡、渭南等次核心城市。这说明关中—天水经济区没有充分利用各市的优势旅游资源。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中—天水经济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旅游业态,可以为游客提供最基本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但是其现有的旅游业态类型与当地旅游资源不够契合,部分市(区)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尚未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表1 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区)2003-2012年旅游总收入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2003-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同表2。

(一)部分市(区)竞争力不强,制约经济区旅游开发程度和规模

近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七市一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好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6],经济总量差距明显。例如,天水市2012年GDP为413.9亿元,而西安市和咸阳市的GDP分别为4 369.37亿元和1 616.8亿元;天水市2012年人均GDP为12 750.96元,仅占西安市的24.84%和咸阳市的38.74%,具体如图1、图2所示。天水、商洛等地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地区旅游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容易产生合作上的摩擦,增加了政府协调方面的成本。如果不及时利用各地优势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来改善不平衡状况,那么难免会使整个经济区的旅游开发受到掣肘。而旅游开发投入不足或者旅游开发程度规模受限制,会导致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影响目的地旅游形象。

图1 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区)GDP

数据来源: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2同。

图2 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区)人均GDP

(二)旅游整体规划起步较晚,旅游业态类型稍显单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区内旅游发展起步于2009年,开始探索经济区整体发展旅游之路,提出了打造西安为国际旅游都市,建设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等精品旅游走廊,建设周秦汉唐文化旅游精品区等旅游发展思路。但是部分已经开发的旅游景区则处于简单开发的状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产品开发,缺乏让游客长时间游览的景点。整个经济区的旅游开发除了西安、咸阳、宝鸡等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外,其余城市大都停留在简单的观光休闲旅游类型上,挖掘特色旅游资源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与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市场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精品文化旅游开发不够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十三朝古都西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羲皇故里天水等都是十分具有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除了西安的《梦回大唐》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外,宝鸡、天水等城市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像云南的 《云南映象》和《丽水金沙》、贵州的 《多彩贵州风》、广西的 《印象刘三姐》、内蒙古的 《昭君情缘》等知名文化旅游品牌[3],使得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因此很难形成旅游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经济区目前也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四)产业结构不够完整

关中—天水经济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产业结构。但是部分地市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完整,各个旅游行业没有实现优势对接。目前西安也存在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发展滞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明显[5]。经济区的文化旅游虽已初具规模和特色,但是缺乏产业化、整体化、规范化经营,难以让游客顺畅地游览景点,部分已开发的景区产业要素不完整,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四、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充分合理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新业态

关中—天水经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业态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围绕旅游行业的基本六要素,创新和开发旅游新业态产品。充分挖掘西安传统特色美食;充分利用多样传统文化打造特色主题酒店;以连霍线、包茂线等为依托,大力发展自助游、自驾游、自行车游;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红枣、猕猴桃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和剪纸等特色工艺品,合理布局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购物街区;以古丝绸之路为载体,让游客在旅游观光中体验历史的变迁;充分利用周秦汉唐和伏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宗教寺庙、各种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古文化风情游、自然生态游、宗教游、节庆游等旅游类型;大力宣传和举办以秦腔、皮影戏、秧歌等为载体的特色民俗活动,让游客参与进来,体会独特的西北风情,丰富旅游的娱乐性(见表3)。

(二)制定整体品牌战略,提高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品牌知名度

对旅游目的地来说,强大的品牌实力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华山、兵马俑;天水的伏羲庙、三国文化和早期秦文化;宝鸡的太白山;杨凌的高科技农业游等都是非常具有开发潜力和价值的旅游品牌。因此,应站在经济区的宏观角度来进行整体旅游品牌建设,构建经济区全面的旅游信息平台,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旅游信息需求,提高经济区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提高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品牌在旅游业中的知名度,为经济区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和投资。通过成立各种探险俱乐部、自驾游俱乐部,举办各种民俗节庆活动等形式来拓宽旅游客源,不断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新型旅游业态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表3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新业态类型

(三)整合并对接优势景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

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秦岭北麓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考虑将天水的伏羲庙、街亭古战场、李广墓等历史文化遗迹与宝鸡的炎帝陵、咸阳的乾陵等建筑遗迹旅游资源进行对接,将天水与关中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对接,构建秦汉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景区的优势对接提供了可能,可以把华山、华清池、兵马俑、麦积山石窟和法门寺进行整合和打包,打造成贯通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旅游产品。通过深度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航空科普游、陶艺体验游、工业旅游等新型旅游线路,实现经济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

(四)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加大营销力度

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共同支持和推动。因此,借鉴国内外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大企业运营和政府调控发展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一方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旅游资源,例如湿地、森林等自然保护区采取以政府调控为主,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另一方面,对环境承载力比较好的旅游资源开发区,可以学习雅安碧峰峡的宝贵成功经验,各地方政府构建畅通的投资环境,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大型旅游集团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旅游开发,支持大企业来运作区域内旅游资源,用大型项目深入发展旅游相关产业,通过大企业来进行行业内进一步细化和旅游业态的创意式开发[7]。

(五)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旅游电子商务

通过常规文化产业与关中—天水地区周秦汉唐文化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培育和创新旅游业态产品,全面推进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周秦汉唐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支持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构造精品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区旅游形象的整体提升。同时可以带动餐饮业、旅游酒店业、旅游地产业、旅游交通业、特色旅游工艺品业等产业的发展。低碳旅游和绿色旅游兴起的大环境,为关中—天水经济地区特色生态农产品创造了前景广阔的市场。经济区内生态旅游产品丰富且优质,但由于交通和信息方面不够畅通,未能很好地打开全国市场。因此,创新旅游电子商务业态可以为特色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搭建平台,同时也可以为经济区内政策协调、旅游行为链接、旅游交通和旅游信息交流无障碍的新型旅游区的打造提供便利[7]。

(六)营造旅游新业态的良好发展环境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新业态的开发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硬环境而言,加强经济区内旅游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推进经济区内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从软环境而言,首先,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经济区旅游市场秩序,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和管理,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氛围;其次,充分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丰富的高校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为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注入新鲜有力的专业力量;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合理规划经济区内的医疗急救中心、旅游安全管理中心,合理应对探险爱好者的危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以及游客在旅游历程中遇到的安全事件等。

参考文献

[1]邹再进. 区域旅游业态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学,2007(5):101-102.

[2]魏小安.旅游业态创新与新商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77.

[3]王兴贵.甘孜州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6):48-51.

[4]赵建昌.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及联合开发战略研究[J].旅游经济,2011(5):168-170.

[5]孙林霞.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1):55-56.

[6]王宏波,张小溪.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问题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98-102.

[7]施紫姣.试论我国旅游业态的创新与发展[J].旅游研究,2011(3):22-26.

(责任编辑:王晓红)

收稿日期:2014-06-04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都市旅游城市化:演化、机理与调控——以西安市为例”(2014JM2-7130)

作者简介:黄燕(1988-),女,湖南娄底人,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任燕(1966-),女,辽宁盖州人,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管理;李勇(1985-),男,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F59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2-0047-05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orm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HUANGYan1,RENYan1,LIYong2

(1.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061,China;

2.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ouris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necess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ourism demand,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region competitiveness is not balanced,the tourism form is too simple,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not enough,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complete.It put forward six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tourism business innovation,overall brand strategy,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novating the mode of tourism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fusion and creating the new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eywords:tourism form;form innovation;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