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关系属性的四维分析

2016-01-05陈翔

战略决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越两国越南

陈翔

中越关系属性的四维分析

陈翔

越南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渊源,中越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特别是东南亚外交的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可以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和把握中越关系。从历史维度来看,中越两国有着长期的交往史,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逻辑起点。从地缘维度来看,中越两国比邻而居,存在着鲜明的利益博弈,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物理规定。从意识形态维度来看,中越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包涵着深切的观念认同,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理念支撑。从发展维度来看,中越两国都是崛起中的新兴国家,夹杂着纷繁的竞合关系,这是两国关系的演绎走向。基于四维分析,可以看出中越两国纵然有着历史认知、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对冲性,但合作、交流与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好朋友、好邻居、好同志、好伙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势。

中越关系;越南;四维分析

越南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越关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占据着非比寻常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越关系取得很大的进展与突破,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麻烦与问题。中越关系本身具有复杂性与多面性,不同的视角会得出多样的印象。通过历史、地缘、意识形态与发展等维度,可以对中越关系的属性进行一个相对直观与全面的梳理,并从中把握中越关系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一、历史维度下的中越关系

当前中越关系是历史中越关系以现代方式与全新面貌的呈现与展示,是传统中越关系的延续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越两国分别以不同的身份与各异的角色处理双边关系,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与明朗的过程性。

(一)郡县阶段/北属时期(前214~968年)

当今越南这块土地,两千多年前依然处于分散的、蒙昧的、无秩序的原始部落状态,文明的曙光始终没有铺洒到这块土地。具有强烈大一统情怀和明确帝国冲动的秦始皇在华夏核心地带开疆拓土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位于边缘地带的南海之滨。随着古南越的平定,秦始皇在这里设置了岭南、桂林郡与象郡等三郡。从公元前214年开始,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的治理框架内,中央政府派驻了军队与官吏,鼓励经济发展,推行教化改制。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中国中原王朝政府对越南的治理与管辖逐渐成熟和完善。汉朝时,越南地方叛乱四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兵平定。在国力强盛的唐朝前期,中央政府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统辖今天越南的大部分地区,时间是公元678年。可以说,直到公元968年,越南一直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有效治理之下。

事实上,公元前214年到公元968年的历史时期,中越两国有着不同的说法,中国称为郡县阶段,越南称为北属时期。叫法的不同体现的是观念的分歧与认知的差异,中越两国历史观的歧异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也是当前两国民间学术界及媒体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

(二)朝贡体系时期(968~1885年)

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独立建国成功。当然对此问题,中越两国的认识不同,越南把这当作是其长期独立斗争的结果,中国则认为越南从中国分裂出去。不管怎么说,从968年到1885年(1407~1427年除外),中越两国是在东亚朝贡体系下的宗藩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越关系是一般意义上国家之间的交往,中国不干涉越南的内政与外交事务,只存在天朝上国与藩国的等级秩序以及文化上的天朝礼制关系。但是中越关系不是正常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在政治上,越南国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认可;在经济上,藩属国的进贡与宗主国的回赠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形式。不过,在总体上,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越关系基本上处于友好的交往状态。越南从中国的“母体”吸取了成长的有益营养,在政治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以及文化思维模式等学习与借鉴中国。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重金有着较为客观且全面的评价,他认为在朝贡体系时代,“越南濡染中国文明……向中国朝贡并无多少损失,国家仍保持独立”。①[越]陈重金,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86页。胡志明同志也指出,“我们中越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相同,在历史上可称是兄弟之邦”。②梁志明:《中越关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前瞻》,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5月(上),第21页。

(三)法属时期(1885~1950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885年,中法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战后签订的《中法新约》规定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华夷秩序在亚洲的这一角落就此崩溃,中越国家关系自然地转化为中法关系。在中法关系框架下,两国就中越陆地边界划分条约文件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归属。

在这种情况下,中越关系成为半殖民地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事实上,早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侵略越南期间,中国义军领袖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名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与越南的张定、阮文学、黄花探等领导的越南起义军相互配合,共同打击且多次打败法国侵略军,延缓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与统治。中国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思想对越南的民主革命者潘周桢、潘佩珠有着深刻的影响。潘佩珠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有着深厚的交往,广州一度成为越南革命的海外基地。越南人民最为爱戴与敬仰的胡志明同志在1924年来到中国,参与创造与领导了越南共产党的活动,与周恩来、陈赓、韦国清等有着极深的交情。越南党的组织活动也得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四)社会主义时期

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是西方内部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的外溢,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非西方世界的大规模造反与“叛逆”活动,促使东方大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独立与自由。

1945年8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独立之花即将盛开。二战中惨败于德国、羞愧至极的法国似乎要将这种种屈辱强加在前殖民地身上,九年战争的结局是法国从印支半岛灰溜溜地离开。在这期间,东亚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千年中越关系史上的大事,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总结,更是新历史时期的起点。之后的中越关系经历了1950~1975年的友好阶段,1975~1991年的对立阶段,以及1991年后的正常化阶段。

1.1950~1975年的友好阶段。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层面的考量,中国在这一阶段大力援助越南先后抗击法国与美国的军事入侵,并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中国成为越南的大后方,成为越南战胜强敌的强大外部保障。中越关系融洽,被称为“同志加兄弟”,这种蜜月期也是中越关系在历史上最友好的黄金时期。③宋北仑:《关于中越关系的分期问题》,载《东南亚纵横》1999年第5、6期,第16页。

2.1975~1991年的对立阶段。越南国家的统一,苏联涉足的深入,中越两国在领土争端、华人问题以及对地区与国际问题的看法出现大的分歧,特别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领导人上台,导致两国关系的摩擦、争吵不断,并最终兵戎相见。80年代中越 1360公里的边界炮声一直不断,这是两国紧张关系的真实写照。

3.1991年后的正常化阶段。后冷战的环境下,中越两国实现了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各领域的合作得到很大发展,同时两国之间的问题与矛盾也在发展之中。在新的形势下,中越关系依然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中越关系的历史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史,也有着短暂的紧张冲突期,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状态,本无可厚非。中越历史关系的特性注定了两国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与理解有些偏差、有些分歧,并影响到现实中的中越关系,是中越当前关系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关系发展的历史参考。中越双方需要以大局为重,深入地领会两国数千年友好交往的主流,深刻地辩证看待两国关系中不愉快的经历,从而正确把握两国历史关系的发展方向。

二、地缘维度下的中越关系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接的邻国,越南的北部与中国的云南和广西陆上接壤,东边和南面与中国的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隔海相望。呈“半月形”状的越南与中国华南地区海陆相邻的现实赋予了中越关系特定的地缘性。一般来说,地缘因素始终是影响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本质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及对国际关系产生全局性影响的地理条件的总称。④尼古拉查强、沈伟烈、蒲宁编著:《地缘战略与大国安全》,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通常,地缘关系包括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与地缘文化关系。在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地缘关系结构中,中越关系呈现了出不同的图景,展现了各异的形式,涵盖了多样的特征。

(一)中越地缘政治关系:存在难以解决的现实挑战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和外交政策把握常用的分析视角和有效工具。通常意义上,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提供理论依据”。⑤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中越两国比邻而居,且有着其特殊性,这种地缘政治现实影响着中越两国的战略选择和现实关系。中国是越南最大的邻国,越南是东南亚国家唯一与中国海陆兼连的国家。地缘上的毗邻,领土上的争端,再加上历史上的纠葛,使得中越两国在地缘政治方面面临难以解决的现实冲突和挑战。

首先,中越两国在安全上存在一定的冲突。越南位于中国南边,是南部中国的重要安全屏障,也是外敌入侵中国的便捷通道和有利跳板。中国位于越南北方,与其有着1300公里的陆上边界,是越南最大、对其影响最深的邻国。越南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中原封建王朝的征伐,这种被“侵略”的悲情历史观深深印在越南人的心中。

伴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作为中小国家的越南对中国强大实力和不明意图的担心、疑虑与恐惧心理加重,中国威胁论在越南有一定的市场。越南国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与中国的国力差距不断拉大。尽管越南无力与中国抗衡,但却有心拉拢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域外的大国来为其撑腰,并以此来平衡中国愈加强大的实力水平。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以维护本国安全与世界和平为宗旨,以“安邻”为原则,以发展周边外交为首要,希望实现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针对越南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国是抱着理解的态度应对。但是越南进行针对中国的对冲战略,对于中越关系的发展势必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⑥对冲战略(hedging strategy),即两面下注战略,是指一国对于其他国家既依靠又制衡的外交战略模式。关于越南对中国开展的对冲战略,参见黄黎洪:《越南对华实施对冲战略的利害关系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7期,第49-59页。尤其是在当前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大有在安全上看管中国之势。越南与美国的各方面合作尤其是在军事安全上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不得不引起中国的关注,加大了中越在安全领域的内在张力。

其次,中越两国有着尖锐的领土主权争议,这是中越关系最大的负面因素。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为中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所包围。南海不仅有着丰富的油气与渔业资源,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联结太平洋与印度洋、东亚与澳洲以及欧洲等地的“海上走廊”,也是东亚各国的“海上生命线”。南海对越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地缘上看,越南国土狭长,南北长达165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最狭窄处仅有50公里,战略纵深较为狭窄,极易受到来自海洋方面的攻击。因此,在南海领土与主权争端中,越南的要求最大,所占南沙岛礁最多,态度相当强硬。越南不仅宣布全部南沙岛礁和大部分西沙岛礁为其所有,且事实上占领南沙岛礁29个,更是以立法、派兵、行政管辖等方式强化占领。同时,越南还希望南海问题能够多边化和国际化,极力拉拢美日等大国以及东盟组织对抗中国。

最后,中越两国的地缘冲突还体现在对于地区影响力的竞争与博弈。尽管越南是一个中小国家,却有着强烈的大国情结。越南与柬埔寨、老挝两国有着传统的联系与历史的纽带,对这两国有着特殊的影响。在历史上,越南一直渴望建立以它为中心的印度支那联邦,以实现控制中南半岛的目的。当前随着中国与柬老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引起越南方面的一定关注与某种疑惑。有一些越南人担心中国在柬埔寨、老挝占据上风,试图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⑦Mark E.Manyin, U.S-Vietnam Relations in 2009:Current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CRS Report for Congress,July,29,2009,p.26.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与柬老两国的政治联系,频频实现领导人的互访;强化经济贸易往来,加大对柬老两国的援助力度等。

总之,作为两个邻国,在地缘政治方面,中越两国有着国家安全、领土争端以及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战略歧异,存在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按照地缘政治的边际效应,一个对你不友好并给你带来损害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国而使这种损害倍增。⑧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这是地缘关系留给中越两个邻国消极与不利的一个方面,也是需要两国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中越地缘经济关系:互利性多于对撞性

在地缘经济理论的框架下,相邻国家进行经济交往,以地理要素为基础,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目标,推动经济的整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各国可以从合作中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中越两国作为山水相连、隔海相望的邻国,地缘的毗邻性同样促进了两国经济整合的力度,便利了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程度。

首先,中越两国海陆相接的地缘现实便利了两国开展边境贸易。中越两国的陆上边界长达1300余公里,多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且有着相对发达的交通设施,方便两国开展边境贸易。中越两国远在宋朝时期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沿边贸易活动,以后不断延续与发展。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的边境贸易又逐渐兴盛起来,原来的“战争前哨”变成了“贸易前沿”。1998年10月,中越两国签订了《中越边境贸易协定》,规定了中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河江、老街、莱州六省的两国陆地边境口岸和边民互市点进行贸易。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中越两国交界地带开放的国家级边境贸易口岸共有七个。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很大。

其次,中越两国地理上的毗邻性为两国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来说,相邻国家可以依托各自国家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工。中越两国在2004年提出“两廊一圈”经济带计划,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涵盖了中国的广西、云南、海南和广东四省区以及越南的北部地区,合作内容涉及到农业、交通、能源、物流、加工业以及旅游等方面。之后,中越两国又协商建设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东兴——芒街和龙邦——茶岭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提出、建设与运营对于中越两国经济贸易和产业部门的发展与提升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中越两国还依据地理靠近的优势,参与到相关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组织所建立的商品自由流动的区域性贸易区。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将于2015年正式加入自由贸易区,这必将推动中越经贸关系的发展。此外,中越两国还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东盟北部成长区计划、东盟东部增长区计划、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框架下进行相应的合作。

在中越两国的共同推动下,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从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也呈现逐年递增的势头。尽管中越两国在贸易结构、贸易逆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冲突性,但地缘毗邻给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的更多是积极作用。中越两国的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出的一致性远远高于二者的差异性。

(三)中越地缘文化关系:一致性胜于差异性

地缘文化是探究与分析国家关系的一种新视角,着重从文化关系的角度研究相邻国家之间的特定关系状态。所谓地缘文化,是指同一区域内的社会群体因受到所处的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内容和特征的文化系统。⑨张继国:《论地缘文化》,载《社科纵横》2011年第9期,第126页。具有强烈认同感与一致性的地缘文化有利于国家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良性互动,有助于国家关系向着友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越两国在地缘文化上有着明确的同构性与明显的一致性。两国都有着类似的民族起源观。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通常以黄帝和炎帝为始祖,越南称自己为“龙子仙孙”,主张自己是越族系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并将炎帝、黄帝、伏羲氏供入神庙。越南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关联,当地的旧苗裔与古迁华夏族群融合而成的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其文化的根与中国文化紧紧相连。⑩古小松:《中越文化关系略论》,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6期,第94-101页。同时,越南的语言受到中国汉字的深刻影响,是“汉字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汉语与汉字在越南历史上长期是越南官方的正式语言。在当前的越语词汇中所保存的汉语或源于汉语的词,约占总数的一半。⑪马树德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7页。

事实上,越南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一员,是与中国文化联系非常密切的国家,是历史上中国文化积极的学习者与接受者,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之一。正如有中国学者指出那样,“越南受中国影响之深,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⑫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越南学者也有谈到,“越南文化,无论是文学、政治、风俗、礼仪、艺术、信仰,没有哪一点是不带儒教印记的”。⑬[越]潘玉:《越南文化本色》,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中越两国均以儒家思想为根基,重视社会和谐、家庭关系、尊重权威、崇尚礼义、讲究道德等东方价值观,

中越两国地缘文化的相亲性还体现在两国边境的大量跨界民族(Cross-border ethnicity)。中越两国地理相连,历史相通,在中国广西、云南等西南省份与越南中北部地区有着大量的跨界民族。据统计,中越两国间有岱依、泰、侬、苗、瑶、热依、克木、哈尼、拉祜、布依和华等十多个跨界民族。⑭王士录,刘稚编:《当代越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页。这些跨境民族在服装、头饰、习俗、节日、婚姻、宗教、生产模式、社会组织方式等方面呈现着明显的一致性和类似性。

可以说,中越两国在民族起源、语言结构、文化理念以及跨界民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共性和亲缘性,可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正能量,发挥一种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在特定的地缘文化环境下,地缘文化会对相应国家产生长时间、结构性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拥有大体相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乃至拥有较高的地缘政治、政治整合性的地缘文化共同体。⑮陈铠:《试析中国与中南半岛地缘文化关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载《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第166页。

文化同根性为中越关系的积极健康发展注入“甘泉”,营造了一种相对更容易相互理解的交流与沟通环境。正是基于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上的相似性,中越两国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关系。这在中越的长期交往史上已经得到深刻与明显的体现,比如越南人民敬仰的胡志明主席就是怀揣着中越“同根同族”的情怀与中国建立友好和亲密的关系,演绎了中越关系史上一段美好的回忆。

同时,文化同根性能够夯实和扩大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支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些年来,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中国的文化产品如电视剧、流行歌曲等都在越南风靡一时,对于汉语的热衷在越南也是经久不息。这种文化上的密切性有利于民间层面的友华、亲华倾向的增加,有利于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和强化认同,为更好地开展中越关系奠定坚实的民间基础。中越两国地缘文化上有着强烈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对于中越两国在进行外交决策、开展外交活动的时候提供了一种文化视角,也为两国关系的良性与健康发展奠定了相对稳固的文化基础。

总之,比邻而居是中越两国的物理限定,是历史、现实与未来中越关系的基本依凭与外在框架。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中国与相对较为狭小的越南,基于国家权势基值与国家利益外延的差异,邻国关系既为两国地缘政治上的冲突创造了条件,也为两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互动带来了契机。

三、意识形态维度下的中越关系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科学”(science of ideas),指的是人们在教育和社会化基础上形成观念和意识的过程。⑯Leon Baradat, Political Ideologies: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4,p.6.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系统的价值话语,旨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和规范作用,对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订和国际活动的开展亦有着显著的价值和意义。中越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的意识形态理念、相近的发展方向与相似的执政理念为两国的合作与友好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意识形态的契合性是中越“隐性同盟”的有力抓手

中国和越南在意识形态上都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党为唯一执政党,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为两国应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压力方面提供了相互支持和依靠的基础。

首先,中越两国在冷战后都面临着西方国家在民主与人权等方面的压力,在应对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引起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的西方国家大为惊喜和极大鼓舞,布热津斯基高喊“共产主义大溃败”,弗朗西斯·福山则疾呼“历史的终结”,即共产主义作为人类一种统治形式的结束。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中国、越南等依然在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和进步。西方国家并不甘心,也不死心,扫除社会主义的“残余”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成为应有之义。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在冷战刚结束时就英明和冷静地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⑰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

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越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频频以民主和人权为幌子向中国施压,并纠集欧洲、日本、加拿大等西方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中国进行攻击。越南同样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和人权攻势,美国一刻也没有停息“变色越南”的战略妄想。1995年7月,克林顿在宣布美越关系正常化之际,直言“美越关系正常化以及两国人民的接触,将会促进越南自由事业的发展,正如在东欧和苏联所发生的那样。”⑱Bill Clinton,U.S.Normalizes Relations with Vietnam,Washington D.C.July 11,1995.美国经常对越南的国内政治举措提出批评,2007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越南人权法案》,要求越南提高人权标准,切实保障人权。在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召开之际,竟有10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要求越南政府释放被捕的“民主人士”。⑲The Hanoist,Obama's Moral Dilemma in Vietnam,Asia Times,September 30,2010.另外,在海外越南人中还有140多个从事反越活动的组织,大部分以美国为基地,以推翻越南共产党为奋斗目标。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持续地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中越两国均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和警惕,并相互视为依托。对于为数不多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意识形态成为特别重要的因素。⑳Carlyle A,Thayer.Sino-Vietnamese Relations:The Interplay of Ideology and National Interest,Asian Survey,Vol.XXXIV,No.6,June,1994.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西方和平演变愈发加剧的情势下,中越两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共同抵制与反对西方世界的民主“讨伐”和人权攻击。中越两国采取相同的立场,即反对利用人权、宗教、民族为幌子,强行灌输西方价值观,干涉中越内部事务的阴谋。㉑黄云静:《文化、意识形态与当代中越关系》,载《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第34页。

在应对西方冲击方面,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越南对中国有着更多的战略依赖。面对国内与党内出现的西化、自由化的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面对要求“取消越共对国家领导权”以及“修改国家名称”的呼声,越南政府积极开展整党工作,大力推行“反渗透、反西化、反颠覆”活动,明确坚持越共的执政党地位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属性。与此同时,越南注重来自中国方面的意识形态支持和政治鼓励。美国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Brantly Womack)曾指出,“假如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越南的社会主义就很难生存下来”。㉒Brantly Womack,China and Vietnam:The Politics of Asymmet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p.254.前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认为,越南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初顶住西方的压力和苏东剧变的冲击,并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越南旁边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越南世纪之交的两任总书记黎可漂和农德孟致力于与中国建立意识形态同盟关系,曾经几次向中国提出类似建言。㉓Alexander L.Vuving, Strategy and Evolution of Vietnam's China Policy:A Changing Mixture of Pathways,Asian Survey,Vol.46,Issue,6.2006,pp.816-817.

(二)党际关系是中越两国关系的稳压器

政党是意识形态色彩相当浓厚的组织,都有着自身特定的政策主张和政治纲领。一般而言,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相同或接近的政党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和更为强烈的认同感,也因此有着更为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更为有效的双边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作为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一致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促进和维护两国关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与正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通过国家机构来实现,党对国家机器起着领导和监督作用。㉔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98页。中共与越共通过对各自国家政权的掌握和运用,以两党关系推动两个国家的关系,产生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正如澳大利亚学者卡莱尔·A·塞耶所言,“越南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处理两国的双边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㉕[澳]卡莱尔·A·耶:《越南语崛起中的中国-成熟的不对称性动力》,载《南洋资料译丛》2010年第4期,第36页。

首先,在中越关系出现不顺或者麻烦之际,在现有政府外交运行不畅的情况下,政党外交为突破口,力求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政党外交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交往为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对政府外交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㉖周余云:《论政党外交》,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7期,第20页。中越两党关系对于两国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早在冷战时期,中越两党为成为两国关系的支柱,中越党际关系甚至影响到中苏越三角关系。

中越政党外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铺平了道路,促进这一进程的最终实现。中越关系在冷战后期一直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这不利于两国、两国人民和两国的社会主义事业。1990年9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越共中央顾问范文同等秘密访问成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进行了友好会谈,并指出“我们决心纠正过去的错误政策,决不忘恩负义,要重新恢复胡志明主席的对华政策,恢复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㉗张青:《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前前后后》,载《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2期,第6页。1991年6月,越共七大通过了“促进同中国关系正常化进程,逐步扩大越中合作”的决议。当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访华,中越“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其次,中越党际关系还为当前处于胶着状态的两国关系提供了扩大接触、增强共识、加深互信的渠道。近年来,中越两国因为南海主权和领土争端闹得不可开交,国家层面的关系处于相对冷淡和僵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两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显得特别重要。2014年8月,越共中央总书记特使、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黎鸿英访问北京,与中国主管党务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举行了会谈。黎鸿英还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接见。在接见中,习近平直言“中越两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把两党高层会晤达成的共识和成果落到实处,推动中越关系切实得到改善和发展”。㉘新华网:《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特使黎鸿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7/c_1112255473.htm应该说,黎鸿英访华是中越两党高层会晤而非全面政治接触,显得更加灵活与便利,使得会谈气氛更加融洽和友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中越密切的党际高层往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导向功能,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中越两党总书记江泽民和黎可漂在1999年会晤时,共同确立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21世纪发展两国关系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了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时间表。㉙张毓诗:《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368页。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中越两国相继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中越渔业合作协定》等文件,解决了相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2008年,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越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越关系步入新的台阶。中越频繁的党际交往配合着国家层面的往来,体现了明显的双轨性,有利于两党两国关系的深化和互信的增加。1991年以来,中越两党领导人互动频繁,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领导人互访几乎每年都有,中共中央的几任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都不止一次地访问过越南,越南党历届总书记更是到访不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为原则处理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受到越南党的赞同与支持,有利于推动两党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此外,中越党际关系为两国相互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与良好的渠道。中越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契合性有助于两国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方面进行更多的接触、交流与沟通,为各自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事业提供有益与宝贵的经验。应该说,在国内问题上,中越两国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㉚Carlyle A.Thayer,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The Interplay of Ideology and National Interest,Asian Survey,Vol.XXXIV,No.6,June,1994.中越两国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处于改革进程与转型阶段的共产党国家,历史任务相同,面临的问题类似,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事实上,中越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进程本身就有着某种连带效应。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宣布进行改革开放,其后在社会主义框架内不断进行农村、城市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苏联式计划经济暮气沉沉的情况下,越南在1986年越共六大上宣布进行革新开放,紧随中国步伐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改变。越南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有效经验,在沿海地方建立特区,引进外资,破除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利用市场的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越两国两党频繁交流执政与经济建设的经验,以求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目标。中越两党从2003年10月开始举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就党风廉政建设、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保障金融安全等深入探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强化了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感知,为新的国际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实力的突飞猛进,越南方面积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以促进自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步。就有越南高层领导人坦言道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是美元所不能买的。越南总理潘文凯上任后的首场外国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指出越南要借鉴中国经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刚刚闭幕,越南就派出总书记特使访华,了解中共十八大内容,领会十八大精神,以吸取有益的理论成果和有效的经验总结。

中越两党在多个层级、多个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合作,并建立了相关的互动与学习机制。在两党和两国最高层的牵引下,中越签订《中越两党合作计划(2011~2015)》,为两党在宣传、思想文化、经济建设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描绘了蓝图。针对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相关尝试,中国方面频频派出代表团参观学习。应该说,越南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还是有着卓有成效的创新,比如健全党内民主、优化国家机器的组织结构、设立质询制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方面借鉴与学习的。可以说,没有中越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两国交流的频度、经验的可取性以及实践的适用性都是值得怀疑的。

总之,以政党外交推动国家整体外交的发展,以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顺畅,是中越关系的特色,更是中越关系的优势。这是两国两党历史关系发展的经验之果,也是今后中越总体关系发展的动力之源。中越两党的友好关系可以为两国关系保驾护航,可以成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压舱石。

四、新兴国家崛起维度下的中越关系

新兴国家的崛起是冷战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中最为重要、最为显赫的事件。表现突出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和越南崛起为实力较强、影响渐长的新兴国家,这成为中越关系中新的干预变量。

(一)中越两国崛起以及关联性

如果说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是近四分之一世纪最为令人惊讶奇迹的话,那么中国的快速崛起则是奇迹中的奇迹。中国的经济腾飞是从1978年开始的,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决策是那一年做出的。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为3645亿元,占世界总量的1.8%,位居世界第10位。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 568845亿元,为 1978年的 156倍,占世界总量的12.3%,位居世界第2位。

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的是其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塑造国际制度的能力提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0年,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投票权由原来的3.72%提高到6.39%,排名从第6升到第3位。中国在世界银行的份额也从2.77%增加到4.42%,从而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3大股东国。中国通过“金砖国家”机制以及“20国集团”等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释放着中国的能量,发出中国的声音。

中国的崛起值得世界关注,但越南的发展成就同样需要重视。事实上,自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年均经济增长率大约保持在7%左右,居东盟各国之首,在亚洲亦仅次于中国。㉛中国贸易新闻网:《越南:正值经济生长季》,tp://www.chinatradenews.com.cn/html/huizhanzixun/2013/0619/2018.html1986年,越南经济总量为52.68亿美元,人均85美元。2013年,越南的经济总量达到1712亿美元,为1986年的32“展望五国”是指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因各国英文首字母组合VISTA而得名,由日本“金钻四国”研究院2006年提出。倍,人均收入为1908美元,为1986年的22倍。正是凭借越南取得如此的经济成就以及可观的前景市场,越南才得以新兴国家的称呼,并在“展望五国”、㉜“灵猫六国”、㉝“灵猫六国”是指哥伦比亚、埃及、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南非,因各国英文首字母组合CIVITS组合而得名,由《经济学人》智库EIU2009年提出。“新钻十一国”㉞“新钻十一国”是指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孟加拉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由美国高盛公司2006年提出,称为Next--11。均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称为“钻中之钻”。

越南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的强势崛起有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事实上,中越两国国情相似,意识形态相同,地缘相近,人文相连,两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腾飞有着一定的联系。越南学者Do Tien Sam就曾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于越南是一个积极的促进”。㉟“Reform,opening-up have given Chinese greater happiness,freedom,says Vietnamese scholar”,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8-12/13/content_10498130.htm中国的改革是在1978年开始的,首先是在农村然后是城市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80年代,“守着粮仓没饭吃”的越南学习中国的经验,将革新开放的突破口放在农村。1987年,越南出台一系列旨在解放农村生产力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革新政策,核心是借鉴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交给农村生产、出租、抵押等。1988年就比前一年增产200多万吨,实现了粮食自给。2012年,越南超越泰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

与此同时,越南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与转轨,大力推行私有化。1986年,越南共产党出台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一大批国有企业被承包、转让以及出售。1990年,越南通过《公司法》与《私营企业法》,1992年新宪法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2004年,越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2007年越南颁布《企业法》与《投资法》等,鼓励外资的进入。越南积极学习中国经验,实现国有银行的上市。作为越南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纺织与服装集团公司及越南航空集团公司在2008年实行股份制改革,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极大兴趣。

可以说,越南一直有一个“中国影子”,越南的革新与改革事业很大程度上借鉴中国的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诸多做法。正如瑞银集团驻香港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如果中国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的话,越南也不会开始市场化改革。”㊱新华网:《中国的崛起越南受益 或续演高速增长神话》,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2/c_12908170.htm.从历史上来看,知识的传播不是必然的,但经过实践证实且具有极大效应的知识的弥散与扩展具有不可避免性。作为体制相似、历史文化相通与地缘相接的越南,必然会关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一举一动。越南可以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发展的有效模式,可以吸取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少走弯路,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实现快速发展。中越两国的改革与开放、中越两国的崛起与发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更有知识运用上的前后顺序。

(二)中越两国崛起背景下的合作

中越两国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伴随着各自实力的增强以及市场机会的扩大,有了更多的互利和合作的空间。中越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次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契合点实现两国的共同利益,维系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在双边层次上,中越各自的发展对于对方都是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机会。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越南来说是积极的有利因素,正如越南前驻美大使阮心战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崛起对于亚洲、对于越南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㊲阮心战:《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载《开放论坛》2011年第1期,第64页。中越贸易额呈逐年递增的发展势头,中国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涌入越南,同时越南的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从2004年起,中国就是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越南的投资也不断增长,促进了越南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提升。越南的发展同样是中国的福音。近年来,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日益增多,国内市场日趋庞大,成为中国商品理想的销售地。中国投资于越南,同样有助于中国资本的发展壮大。

在地区层次上,中越两国的崛起势头有助于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以及区域的经济整合。长期以来,中越两国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亚洲的首席与次席,为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与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组织的合作得到了很大提升,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与美国,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对象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此外,中国与越南还参与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开放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积极推动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共建和谐、富裕的东亚。

在全球层次上,中越作为新兴国家积极配合,在关乎自身利益的全球治理等领域相互支持、相互声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动,导致世界经济的重心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㊳Antoine Van Agtmael, The Emerging Markets Century: How a New Breed of World--Class Companies is Overtaking the world.New York,LLon.pp.10-11.中越两国作为新兴国家需要加强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与完善方面的对话与合作,增强行动的协调性,强化身份认同,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主体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方面,中越两国可以相互合作,为提高新兴国家的代表权共同努力。在世界贸易组织里,中越两国可以在涉及农业、非农业市场准入、贸易与环境等领域相互配合,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抗衡发达国家的力量。在气候问题国际谈判问题上,中越两国更要抱团合作,为维护各自的权益以及新兴国家的共同利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

总之,作为新兴国家,中越两国应该有合作意识和认同观念,应该更多地把握和认识到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与契合性,从而实现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三)中越崛起背景下的竞争

作为新兴国家的中越两国不仅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还有着利益的冲突与不一致所带来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体重体现在经济结构的同构性以及贸易地位的不对等性。

首先,中越两国的经济结构具有类似的特征,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产品出口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有着竞争性。中越两国的产业布局中,纺织、服装、电子产品以及农水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两国在争夺国外市场层面相当激烈。比如越南出口到欧盟的鞋帽规模仅次于中国,且有超越中国之势。越南对美国的出口逐年递增,其中很大部分是纺织品,挤占了原有的中国市场份额。

同样,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越南劳动力资源丰富,年轻人居多,文化程度较高,识字率达到90%以上,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据日本国际组织2006年统计,越南工人的最低工资为50美元,比亚洲其他国家低得多,印度为74美元,印度尼西亚为92美元,菲律宾为135美元,泰国为110美元,中国南方为92美元。㊴Karl John,Vietnam's WTO hopes and dreams.From Asia Times online,Southeast Asia,Jan 12,2007.此外,越南的土地价格在东南亚各国中是最低的,电费、水费等生产成本都相对低廉,再加上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优惠的政策,使得外资大规模流入。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的大量资本不断地进入越南,而这些外资原本都是基本上登陆中国的。

新兴国家的崛起是当前国际关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中越两国作为新兴国家同时崛起是历史上两国所没有遇到的现象,是前所未有的且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的国际环境,丰富的资源禀赋,使得中越两国的后发优势明显。越南的崛起是紧随中国之后,从时间到现象都是如此。在两邻国相继崛起的背景下,中越两国存在着合作关系,更存在着竞争关系,正确处理好这种竞合关系是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中越两国作为“好伙伴”共同持续腾飞的重要条件。

五、结论

中越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路途,经历了一番不平坦的发展轨迹,当前也正面对着种种不平静。但是不管是历史上、地缘上、意识形态上,还是在未来发展空间上,中越两国均有着深厚的友谊、深刻的交集、深远的合作,这是国际关系事实的客观描述,并不是溢美之词。

历史作为时间变量,是中越关系的逻辑原点。历史维度下的中越关系尽管有不愉快的往事,但有着更多的友好交流与更长时段的和平阶段,中越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前世今生可以说是有着“好朋友”的传统。两国应该也可以有信心与能力把两国这种历史上维系下来的朋友关系传承下去,使两国关系万古长青。中越两国的学者可以本着对历史负责和对两国关系大计负责的态度就历史问题进行更多的对话与讨论,多宣传两国的友好交流史,少纠结于特定或偶然的历史事件。

地理作为空间变量,是中越关系发展的物理限定。地缘维度下的中越关系尽管有着一定的地缘政治冲突性,但更有地缘经济上的相吸性与地缘文化上的相亲性,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可以有效稀释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某种冲突性,从而走向“好邻居”的状态,成为相邻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中越双方需利用好两国相邻的有利条件,抓住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促进双方在各个层面的合作。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存在,是中越关系的理念支撑。意识形态维度下的中越关系更多的是对共同价值观的坚持与类似发展道路的坚定,是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价值与利益的相伴,体现着“好同志”的情谊,并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正能量与稳压器。强化两国共产党的多方沟通与相互学习,以政党外交助推国家外交是中国始终需要把握好的一条线。

中越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面临着更大发展的艰巨任务。发展维度下的中越关系有着极其复杂的竞合关系,是发展迅速且独具特色的后发国家之间关系的特殊形式,但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以及相互依赖性增加,必将成为后发国家崛起道路上的“好伙伴”。中越需加强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平衡贸易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良好的经济关系促进全面关系的发展。

陈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越两国越南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读图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越南Vedana餐厅
中越情谊深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越南百里“银滩”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