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处显现艺术功力
2016-01-04李桂芳
李桂芳
《变脸》是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精彩的细节刻画功不可没。
一、用细小的场景烘托环境气氛、表现人物心情
剧本中有很多信手拈来的场景,如 “狗娃穿着一新,吃得香甜,给老人斟酒添菜,做事勤脚快手。水上漂怡然自得,饮酒抒情。”这是水上漂从人贩子手中购买狗娃后两人在一起生活的场景,从“怡然自得”“饮酒抒情”可以看出,“水上漂”很喜欢“狗娃”,从“斟酒添菜”也可以看出“狗娃”也很疼爱这个爷爷。正是通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在这些若有若无的看似是闲笔的场景中,营造出了一种祖孙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与下文水上漂知道狗娃是女娃要赶走她的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带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的细枝末节,剧本的感染力将要逊色许多。
二、用精致、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剧本中的“水上漂”是四川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其老江湖的身份也决定了其独具个性的话语,当他不知道狗娃是女娃时,以为自己找到了继承人,找到了事业的接班人,“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这些直白的疼惜狗娃的话语也就脱口而出。可当他得知“狗娃”是女娃后,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也决定了他必然会说出“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这样的话语,并作出要赶走“狗娃”的举动。而“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又是他善良的本性使然。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精致的、具有对比性又充满个性的语言,又怎能折射出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人性光辉,从而带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呢?
三、用细腻的心理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
恰当的心理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揭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主题。例如剧本仔细描摹了“水上漂”的乐、怒、惜,乐在以为收养了狗娃,能解除“两怕”,断香烟与断祖宗绝活,怒在变脸传儿不传女,而狗娃是女娃,惜在同是苦命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水上漂”的善良、有情有义与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在这一乐一怒一喜中展露无疑。所以,如果剧本没有抓住“水上漂”和“狗娃”这一老一少细腻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冲突便不能展示,那人物性格也就不能凸显,人物形象也不能丰满,读者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了。
一篇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字、词、句、段对于文章来说,就是细小的组成部分。文章要出色,细处必传神。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人体没有细胞,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正如作家李准曾经说过的:“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课内巩固】
1.当“水上漂”得知“狗娃”是女孩后,他的心情如何?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描写此时此刻“水上漂”的心理活动。(想象需合理)
“水上漂”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火熄灭,暗中,远处吼起无词的川江号子……复明,满天阴霾,满江愁浪。”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剧中塑造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4.运用各种修辞,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能把画面描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营造一种贴近题旨的神韵。品析下面文字的细节描写。
几场春雨一过,它好像被这气息唤醒了。阳台上紫盆里被妈妈插上了几根绿萝,“光杆司令”,长长的,挂在盆边,只有未扎根的茎与泥土相连。
这春雨的力量兴许是无限的。在经过了几日浸淫后,绿萝茎儿竟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触摸,硬硬的,像宝宝的乳牙。再看那盆里,似乎都染上一层朦朦的绿色,连喘息,都能嗅到青春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定位人物的一种动作或一副表情,注意它们应有代表性或个性特征,写出其曲折变化,丰富人物的表情,能凸显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读来情节有波澜起伏感。品析下面文字的细节描写。
这次,我又赶在了玉米收获的季节回到了奶奶家,一到家,奶奶就拉着我进了厨房,说要给我烤玉米吃。她坐在那张放了十几年的小凳子上,一旁的篮子里放了好几个大玉米。她拿起一个玉米,作势要叉在那黑糊糊的铁叉上。她手一抖,玉米便滑过去,手上多了好多道铁叉拂过的黑色印记。
叉好后,她点燃柴草塞到灶膛之中,柴草被烧得清脆。奶奶拿起铁叉小心翼翼放进燃烧得正旺的大火中,凑近了去看是否把玉米放在火中央,她小小的脸离灶膛越来越近,她眯着眼睛,脸被烘得通红。不时还有调皮的火苗蹿出来,险些蹿到她的脸上,我一阵惊呼,她却笑着说:“没事,老了,皮也老了,烫不着了。”我的心有些许酸涩。奶奶的手不停转着叉子,我仿佛能听到玉米在大火中跳跃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