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让人与众不同
2016-01-04吴晓波
吴晓波
时间像一场梦,昨日的已逝,将来的朦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人生的价值,拓展生命的宽度,成为我们孜孜不倦探索的问题。时间能送走你的欢乐悲伤,也能带给你企盼与希望,帮你书写与众不同的人生。
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的一句话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年轻人。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前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在我熟悉的中国经济学家中,张五常大概是天赋最高的一位,他在40多岁的时候就差点儿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早年为了写《佃农理论》,他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项工作大概是很多博士也不屑于去做的。到今天,他已经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了,可是每周还要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
在我了解的当代西方学者中,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是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三界,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可是他的勤奋又是非常人能比的,为了写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他和助理翻阅了罗氏家族百年以来的上万封家信及成吨的原始资料。
所以,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
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瓷器中,有犀皮斑纹的是最昂贵的,几乎一器难求。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由哪些天才制作出来的。后来,王世襄终于在他的书中把秘密“泄露”了出来,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工匠制作犀皮,先用调色漆灰堆出一颗颗或者一条条高起的地子,那是“底”;在底上再刷不同颜色的漆,刷到一定的厚度,那是“中”和“面”了,干透了再磨平抛光,光滑的表面于是浮现细密和多层次的色漆斑纹。
当我读到这个秘密的时候,突然莞尔。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选自《时代青年》2014年第8期,有删节)
心动感言
天才总是孤独,成功离不开汗水。无悔的付出、青春的磨砺总是生命旅途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