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业《免疫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1-04许慧卿田颖
许慧卿 田颖
【摘 要】免疫学作为一门肖沿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免疫学对于营养专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理论丰富,实践扎实的学生,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从认识免疫学重要性、培养学生兴趣、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加强研究性教学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力求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营养;免疫学;教学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同时又是生物科学中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免疫学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1]。营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通过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使体内外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达到预防疾病,健康体魄的目的。免疫学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营养在抵抗感染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对免疫系统都有不利的影响,而健康的免疫系统也能保证人体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免疫学是营养专业最需要,也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本文在探索营养专业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改进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充分认识免疫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健康的免疫系统无可替代,它能对抗外来有害物的持续侵染,防御疾病,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保持免疫系健康需要提供免疫系统均衡的营养,。因此说营养与免疫密不可分,并且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对免疫系统都有不利的影响,比如人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会引起免疫功能失调。另外,适当的营养摄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的产生,却不会带来任何不良作用。比如有些植物性营养素、抗氧化剂和多糖体等营养,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极其有益的。因此,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是营养学探讨的关键议题之一。
科学家已经发现愈来愈多的食品会影响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而免疫的强度及功能绝大部分取决于饮食[2]。因此,一旦营养失调,影响最深、最大的也是免疫系统。如饮食中蛋白质不适当时,会抑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抗体浓度减低,早年的营养不良会造成免疫系-如胸腺的的不健全,容易导致以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的重复感染。重复感染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其他严重的感染。免疫系统一旦受损,人体也容易感染,且此种损害通常难以弥补。而许多植物,如天然菇类,不但能去除身体内的毒素,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免疫系统不受各种疾病侵扰。
充分认识营养与免疫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免疫学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入浅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理论相对深奥、抽象,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为当今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之一,且独领风骚。但在实际本科生教学中带来的困难就是学生理解困难。因此,要讲好这门课,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教学内容。首先,精心挑选教材,结合参考文献,丰富讲课内容。通过多方比对,采用江汉湖的《食品免疫学导论》为教材,同时参考于善谦的《免疫学导论》、庞广昌的《食品免疫论》及陈昭妃的《营养免疫学》等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色,或全面或从某个角度,或深入或浅出地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果。通过综合这些教材的内容,反复钻研究,全面理解,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精心安排各章节的内容,使讲课内容既包括最基本的知识,又有前沿的内容,同时还要把营养与免疫有机地结合。其次,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更方便学生理解。免疫学的理论较深奥,所以相对较难理解,因此讲解时用学生比较容易理的语言来解释很重要。比如在讲解免疫系统时,把骨髓比作兵工厂,把胸腺比用训练营,把淋巴结比作战场,把免疫细胞比作战士,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其间的关系了。再者,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讨论、演示、讲解、练习及实验等多种手段,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点,有层次,容易懂,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多普及一些与免疫学发展有关的知识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免疫学的由来,免疫学领域有百年来有二十多位科学教获得诺贝尔奖[3],疫苗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免疫学家的小故事。再比如超敏反应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营养与免疫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3 融会贯通,建立网络式知识结构体系
免疫学是在人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已有60多年历史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免疫学的研究早已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概念,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派生出了许多相关的分支学科,如免疫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免疫学、食品免疫学、营养免疫学等等,在实践应用方面也已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作出了巨大的项献[4]。因此,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免疫学,学好免疫学,必需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贯穿到免疫知识中去。同时,免疫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也相互交融,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学生很容易把各个知识点相互割裂,或相互混淆。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前后贯通,纲举目张。首先,建立一张学科知识点的网络。比如说讲免疫系统,那么一定要讲清楚各个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在免疫系统中分别处于一个什么的地位,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讲免疫分子时,也一定要强调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在免疫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使学生对静态的知识点有一个动态的,全面的了解。其次,将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免疫学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三方面。作为营养学专业,将来可能从事医学检验及食品开发、检验等工作,因此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及免疫学技术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Ⅰ型超敏反应,在理解其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哪些食物可导致这种过敏反应,用什么免疫学技术,如何检测这些蛋白质抗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有机地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免疫学的各方面知识。
4 改进实践课内容,增强运用性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手段不但用于免疫学领域,在其他方面如食品检验,医学等方面有有广泛的运用。因此,改进实践课程内容,使学生拥有基本的检验检测技能,也免疫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开设免疫学实验。营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会从事食品、医学等方面的检验工作,针对这一特点,除了最基本的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的观察、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电泳等一些基本实验外,还可增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抗原制备甚至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实验,为今后的科学研究、营养品研发、医学检测工作提供指导。其次,增加演示实验。有些实验,是免疫学中非常常用的操作技术,但由于设备要求比较高,或者说时间比较长,不能保证学生或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比如免疫印迹实验、免疫PCR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等,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演示或视频演示,使学生对这些实践操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以便于在以后的科研或工作中能更容易地使用这些技术。再次,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纸上学来终觉浅。即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认真地参加实验操作,但如果要用到实际研究或工作中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参加一些相关的科研工作,真正地体会这些免疫学实验的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为学生将来自主地设计实验和快速地溶入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加强研究性教学内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性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5]。对于免疫学这种理论较深,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研究性教学更加有利学生对免疫学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技术运用的熟悉。根据研究性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及总结提高,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就某一案例谈谈营养与免疫的关系,然后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自主探究,然后在课堂分组研讨,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主题进行总结,指出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
在研究性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要强化对免疫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然后确定主题,查阅大量课外资料,制作课件,并且要考虑交流过程中老师和同学有可能提到的问题并如何回答。通过自主探究与研究,使学生对免疫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解,并且更清楚免疫学对于本专业的意义。
总之,免疫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前沿的学科,对营养学专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教学应该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前沿热点相结合,普遍理论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使本课程的教学更符合专业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理论丰富、技能扎实、具有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高素质营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 22(2).
[2]陈昭妃.营养免疫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彭晓丽,张强,夏效东.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教学体会与思考[J]. 中外食品工业,2013,03.
[4]于善谦,王洪海,朱乃硕,等.免疫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黄国举.关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01.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