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延伸题的互置式解析
2016-01-04刘中梅
刘中梅
我们阅读、欣赏一首诗歌,首先面临的就是“读懂”,就像我们面对另一个宇宙,另一个平行时空,只有找到“虫洞”(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不同时空的隧道)才能完成时空旅行。这个属于诗歌的“虫洞”,是形象窗口,是情感密道,更是意旨“灰桥”(虫洞的别称)。
应运而生的诗歌阅读延伸题,就是要求我们如何通过诗歌“虫洞”进行形象、情感和意旨的互置。
何为互置?如何进行互置式解析?且随行文。
打开“窗子”辨意象
形象是诗歌的窗口,窗前可谓意象攒动,辨析意象那一个个亲切而模糊的面孔,就不难了解我们和诗人、诗人和诗歌的关系,找到诗歌真谛。
例1 对本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分析“相携”是一个关系动词,在它的两端行走着人——山人、诗人,依偎着物——山月、翠微、幽径、美酒……打开形象这扇窗,一系列意象纷至而来,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从而触发我们的联想或想象。这是通过诗歌“虫洞”之一的形象窗口,完成第一次由诗及人、由内向外的“形象”转换。接下来,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判断、思考以及个人知识水平,重返文本或试题,进而生发出新的形象,这次转换是由人到诗、由外向内的形象转换。这就是形象互置。
回到试题,答题时从“我”出发,在诗歌的形象窗口撷取与题干相关的“人”“月”意象群,结合“我”的体验,然后调动“我”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番联想、想象、判断和思考,最后重返文本或试题:
“我”认同“月与诗人相携”,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令人脑中顿时现出一幅诗人行于青山苍郁之中,山间明月照地,洒下一片碎光,与人同行的画面;这让人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同为放弃世间名利俗物之人,同为向往隐居生活之人,李白同陶渊明一样,孤身与月相伴,更好地体现他心境的淡泊与安宁……
如此这般的形象互置,就能生动阐述自己的认识了。
穿过“密道”说情思
情感的密道直抵诗歌的核心,也通向我们的内心和生活的本质,为此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必须特别重视情感色彩的意象。
例2苏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其中的“梅格”(梅花的品格)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分析梅位列岁寒四友之首,兼具元亨利贞四德,独天下而春,入肌骨还红。梅的自然品格,总是让无数诗人折腰,千百年来撇下了一地的诗句。
回到这道题上,我们来互置解析。从诗歌中我们可捕捉到与“梅格”相关的情感色彩词汇:“红”“独”“恐”“孤”“寒”“晕”……因情生情,张开情感的风帆,在记忆和现实之海乘风破浪,当然也不要忘了航向——由“梅格”触发的联想。
情感是多维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关键是有“我”在其中:
“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一种坚守节操的品格,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种高贵的人格;“寒心未肯随春态”,呈现的是品格的高洁,人也应具有这种高洁的梅格。回看历史长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不屈于匈奴,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都表现出梅的品格,梅的精魄。如今,我们依旧需要“梅格”,梅花正因不畏惧冰雪,才有“酒晕无端上玉肌”的美丽?梅因高洁的梅格而为人所称赞,人因高洁的人格而留芳百世。
我们阅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由诗及人,往往会触动联想与想象;由人及诗,每每能引发判断和思考。这联想、想象、判断、思考可能通过诗歌“虫洞”延伸到其他诗歌,其他作品,也可能延伸到个人经历或社会生活。这种互置过程,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都是饶有兴味的。它一方面会丰富我们对这一首诗歌的体会和领悟,另一方面还会促进我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使我们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品味更高尚,审美更愉悦,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做人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望断“灰桥”看旨趣
“灰桥”并不呈灰色,它是虫洞的别称,更是对看似灰色实则蕴含真趣的旨意的象征。下面以顾炎武的《精卫》为例浅析之。
例3《精卫》一诗题咏精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刻寓意?试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种寓意的理解和认识。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分析顾炎武把自己与神鸟互置,寄托了自己对反清复明斗争的矢志不渝决心,表达了绝不苟且的爱国情怀。我们今天看顾炎武,渎他的诗歌,不知不觉中也与顾炎武互置,会自然而然地把从书本中认识的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爱国名士的爱国精神与顾炎武类比,拿我们经历的当前一些“人”的矮化与俗化现象来反思,激励我们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分析至此,互置尽现。所谓互置,就是把文本中的诗歌形象、情感和意旨转换为阅渎者所捕捉到的形象、情感和意旨,由此与阅读者的感知、联想、体验以及阅读经验相结合,再次返回到文本和试题,从而生发出诗中之我、我中之诗的新意境、新情感和新旨趣。
诗歌阅读延伸题是一种新题,更是一道难题。诗歌“虫洞”只是一个比喻,互置也只是一种方法,目的是引领我们真正地进入诗歌时空。
练习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阅读延伸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
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
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10分)
参考答案
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2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2分)生活中,也确实会遇到一些喜欢“呵护拍马”的领导,嫉贤妒能。明明是德才兼备,就缺少“拍马”之功,照样被“踢”在旁边;明明是不学无术,却有“吹牛拍马”特长,颇受重用。,一些有一技专长的人,因而产生消极思想,以致“白了少年头”。因此,应该着重教育那些嫉贤妒能、有眼不识泰山者;但从不被重用者自身来说,要自强自信,不被重用,当重“自用”。(4分)(语言结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