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创建的应对措施分析
2016-01-04姜乐
姜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且为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化工企业的重要产品,危险化学品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的用途。然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工作却是我国长期以来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的一项关键性监督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危化品的监管效率,防止危化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文通过对我国危化行业的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危化品监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创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危化品 安全监管体制 法律法规 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a)-0205-02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确保产品,特别是危化品生产、运输和保管的安全性,是监管部门实现全面监督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当前,生产环境较为复杂,且人们的安全意识也相对淡薄,因此,如何在了解危化行业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对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创建和完善,已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及各化工企业需要共同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我国危化行业安全监管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安全生产的总体态势相对平稳,但危化品安全生产的形势却颇为严峻,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是危化品事故现状方面:(1)危化品的上伤亡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据国家化工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危化品伤亡事故共140起,且死亡人数达到210人,而2012年,危化品伤亡事故共153起,死亡人数共计223人,分别同比增加5.3%和3.1%。(2)2012年,危化品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频发。从事故环节进行分析,危化品生产环节所发生的伤亡事故共115起,死亡人数高达193人,分别占总数的74.5%和78.1%,运输、使用环节的伤亡事故次之,分别为20起和18起,伤亡人数分别为18人和12人[1]。
第二,是危化品的安全监管方面:(1)危化品事故逐年上升的势头得以遏制。2013年,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数量共为89起,死亡人数为125人,同比减少64起和68人,且分别下降35.4%和32.1%;(2)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得以有效控制。2013年,全国共发生烟花爆竹事故78起,死亡人数98人,同比下降11.2%和13.5%。
由上述危化品事故及其安全监管现状可知,在我国政府以及各级监管部门、化工企业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危化品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未能全面遏止,故下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
2 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经验不足
我国从21世纪初期才初步建成相对独立的安全监管部门,至今为止才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由此导致政府对危化品安全监管的经验极度缺乏,降低了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此外,缺乏危化品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也是导致安全监管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尤其对于基层监管部门而言,此种情况尤为突出。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多家企业,仅存在几名安全监管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得诸多生产环节存在监管漏洞,增加了危化品安全事故风险。
2.2 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导致其安全事故频发和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的另一关键原因。就现阶段而言,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较多,例如:《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但却并不具备专门的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企业以及危化品的生产、使用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加之过度追求生产效益,而对生产的安全性产生了较大忽视,可增加了危化品安全事故隐患[2]。
2.3 监管部门权责不明
监管部门权责不明是当前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危化品进行分析可知,其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等环节均存在相应的事故风险,因此,不仅需要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生产和存储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还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危化品危险性的宣传机构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到危化品的监管工作当中,实现对危化品的科学、全面监管。但现有的情况是,各相关部门彼此权利划分不明,当发生危险品安全事故时,各部门经常推卸责任,从而使得事故责任无从追究,增加了事故处理的难度。
2.4 化工企业对最大化利益的盲目追求
对地区经济进行分析可知,衡量其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准便是经济产值,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也必将使得化工企业将其利益的最大化放在首要战略位置,而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则通常要为其经济利益所让路。在此种情况下,化工企业则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其生产效益方面,而对危化品生产的安全性以及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产生忽视,进而增加其对危化品生产的安全风险,最终造成事故伤亡。由此可见,化工企业对最大化利益的盲目追求是导致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而这一原因则恰是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的具体表现。因此,未来,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化工企业的正确引导和全面监控,从而使其规范生产,协调好自身利益与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3 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创建和完善的相关措施
3.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国外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借鉴,同时,加强对危化品安全监管人才的培养是创建并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首要措施。首先,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方面,由于我国关于危化品的安全监管体制的构建起步较晚,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使危化品安全事故得到初步控制,但仍未能达到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预期效果。因此,可充分借鉴国外关于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经验,将其监管体制中的可行之处转变为适合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和危化品生产特点的相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危化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例如:在监管机构方面可借鉴USCSB,即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的相关做法,USSB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进行独立调查的主管机构,对美国国会负有直接责任,且由美国总统亲自任命。USCSB的主要责任为对化工生产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同时,根据所获调查结果,提出防止同类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类措施。基于此,我国也可根据化工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控制情况,组建针对各省、市、地区危化品安全事故的直接调查小组,使其负责各地危化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等,而非在事故发生后,临时组建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分析和调查。其次,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由于我国关于危化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故而导致对事故的预防、控制以及调查和责任追究等监管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十分低下。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应加大对危化品监管人才的培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具体做法如下:一方面,加强对高校危化品专业的投入力度,在必要时,可以试点的方式在部分高校设置危化品监管专业,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人才在化工专业的比例,使人才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4]。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通过对化工企业进行积极引导,使其与高校达成关于危化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共识,在高校设置实践基地,并使专业人才所学理论能够应用到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当中,为今后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加强监管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选拔。根据地区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适当提高对监管人才的招聘门槛,使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在初始阶段便有所提升,确保其后续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建立并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力度是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构建的关键任务。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历史危化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法的经验总结,并通过分析危化品的特征和生产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危化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具体构建原则如下:首先,应以我国《安全生产法》作为核心,将其所规定的各项法律制度作为基本框架,从而构建起相对健全的危化品生产法律体系。其次,从化工行业特点和安全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对重大、特大事故的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关键问题与生产、运输的薄弱环节,制定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需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全生产法的顺利实施,还需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条例以及其他辅助类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对全面了解化工企业对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通过引导企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形式进行危化品的生产和管理,将员工培训、设备维护、安全技术执行等各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一旦在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主体,对事故予以负责,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5]。
3.3 建立鲜明层级的危化品监督管理体系
政府应以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转变传统的危化品安全监管理念,将人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结合地区化工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危化品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不同部门建立起不同层级的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对危化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通过组建以其自身为核心的危化品联席会议,定期开展危化品监督管理的经验总结和探讨工作,进一步加强其同各相关部门在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对危化品事故的预防力度和事故的处理力度[6]。其次,加强监管部门同新闻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促进二者功能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化工生产领域的信息共享。通过对新闻媒体所披露的危险品生产、管理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并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了解各地区危化品的管理情况,从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解决既有问题的解决措施,使危化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7]。
3.4 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是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方法,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政府应视地区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化工企业成立的准入条件,即并非全部企业均能够成功登记成为化工企业,而应在符合一定标准后向地方政府进行申报,此类标准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各项指标,也包括对环境和能源构成影响的排放类指标。其次,建立专门的危化品监管机制,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以所建立的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各化工企业的生产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将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纳入到监管机制中来,促进化工企业形成全面的内部调整机制[8]。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岗位责任制,使各部门明确危化品安全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以及检查方法和考核标准的高度协调、统一,最终在化工企业内形成人人安全、事事安全的良好局面。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透过现状发现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各类问题,进而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并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建立鲜明层级的危化品监督管理体系和强对化工企业的引导和监管等方面对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创建的措施做出了系统探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力度,在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的基础上,为促进化工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宇.中国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监管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82-85.
[2] 张爱玲,刘茜紫,朱亮,等.改革创新,让安全监管更有力量[J].中国安全生产,2015,2(11):24-35.
[3] 王海军,曲福年,晓讷.关于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劳动保护,2011,11(16):12-15.
[4] 王晓宁,王明贤,陈万金.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的影响[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12,7(21):29-31.
[5] 晓讷,周秀玲.推进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访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J].劳动保护,2011,4(20):40-43.
[6] 肖兴志,郭启光.中国危化品安全事故频发之谜——基于佩尔兹曼效应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31-38.
[7] 聚焦:危化品储运安全[J].中国远洋航务,2015,9(17):22.
[8] 刘强.落实责任防范危化品事故[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5(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