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史彩笔绘

2016-01-04李传锋

民族文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陵土司

用文学来描绘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不了解土司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土司制度从宋朝的“羁縻”政策萌其芽,明朝永乐定其制,清“改土归流”而式微,直到新中国成立止,这一制度在中国存在上千年,而大多数人对此知之不多。

土家族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比较活跃,现有人口800多万,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川交界的武陵山区。关于土家人族源,学者多认为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也融合了其他族群。潘光旦先生曾说:“土家”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毕兹卡族的祖先,“在汉代属‘武陵蛮,在南北朝属‘五溪蛮,在宋代属‘南北江诸蛮的一种,是可以肯定的。”在封建王朝的“正史”里,将西南诸多少数民族统归之于“蛮夷”,没有“毕兹卡”这个名称。宋代设羁縻州县制度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之后,特别是元明,中央政府设立和完善了土司制度,而且经常征调“土兵”帮朝廷打仗,其中最能战斗的就有“毕兹卡”的先祖们。毕兹卡族将威猛的山之精灵——白虎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予以崇拜。今日的土家人多自称“毕兹卡”或“贝锦卡”。语言学家认为“比几”、“毕兹”、“贝锦”等只是同一语词的方言化,“毕兹”或“贝锦”是名称本身,“卡”等于“族”“人”。

何谓“土司”?“土”是汉官为了对非直接统治管理地方以示区别而以“土”名之,“司”是官署之意。中国历史上,凡是设有土司或土官的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地区。土司的实质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大小首领官职——世袭其官、世长其民、世领其地,这就是土司制度的根本要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多建都中原,重内轻外,对交通阻隔的边远版图鞭长莫及,时常难以经略,不得不实行“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的统治策略。由羁縻而土司,朱明王朝使土司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仅武陵一山,先后得到朝廷放印的大小土司数十家。重庆的石柱、酉阳土司,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土司,贵州的思南土司,鄂西的容美、唐崖、施南土司等等,都很有影响,何况土司之后数百年间,在这一片热土上又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武陵山地处西南高地与中原交接带,是文化交汇之地。相比之下,武陵土司有较强的中央政权依服心理,对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善于借鉴和包容。武陵土司制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成功尝试。近千年的土司时期是很多少数民族形成和成熟的时期。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体的进变和民族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大势。在民族关系上是多元共存还是强求一统,是封建制还是郡县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土司是作为朝廷代理人和地方统治者双重角色存在的,是王朝国家运作的区域化表现,自有其当时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对后世也产生着深远影响。后来,中央王朝和土司的矛盾日益加剧,土官与土民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土司制度逐渐僵化,以至难以化解国体的矛盾,中华民族不得不用沉重的代价推动着历史车轮继续前行。

武陵圣山,毕兹卡历史多姿多彩,我们就想用长篇系列小说的方式来描绘这段历史。《武陵王》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中心,传奇演义成书,大的历史背景、大的情节事件、包括主要人物都未敢编造。作品试图以广阔的视角,将土司王的命运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变革状况中进行描写,重点展示我国明、清时期武陵土司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突出历史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着墨于当时毕兹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着墨艰难的生活景象和向往文明的追求。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重史诗性、文学性、可读性。土家族先民的勇武彪悍、聪颖多才、忠义淳朴、嫉恶如仇等品格亦在作品中多有表现。同时,该作品也想给读者展示一些生动的民族风景和古邦风俗。试图营造出一处神秘莫测、瑰丽无比的武陵秘境,诱人进入巫风烈烈、巴俗奇特的时空洞穴之中。

近千年武陵土司历史为多民族国家治理积累了成功经验。武陵土司是如何强盛起来?土司制又是如何走向僵化?各土司和中央王朝如何相处?土司王在中国历史大剧中各自如何伴舞?这些问题也是吸引我们写作土家族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武陵王》的动因之一。 “容美”这两个字是古贝锦卡语的汉字记音,在不同的资料中,有的记为“雍米”,有的记为“雍尼”,有的记为“容米”。从元代始,称为“容美土司”。据历史学家研究,“容美”,在贝锦卡语中是“妹妹的住地”之意,由此可以推论:是由远古一支女性部落衍演而来的。容美部落在族群纷争、弱肉强食的1600多年里,估计先是融入巴,楚灭巴后,国破而家未亡,“避秦”于武陵山中。元初,羽翼渐丰的“容美”才开始初露锋芒,向四周频频出击,以证实自己的存在。到至大四年,元朝中央政府在“容美”设立“黄沙寨千户所”,任命容美峒主田墨施什用为千户。这是一个相当于县衙的品级,级别虽然不高,但它标志着容美由“化外之民”从此进入中央王朝的视野,并服从于国家的管辖。

容美土司在武陵土司中持续时间不是最长的,经历422年,跨元、明、清三朝,历经15代23位土王。爵位级别在从五品安抚使、从四品宣抚使和从三品的宣慰使上下间升降。钦封的功勋爵位,曾达到正一品太子太傅、骠骑大将军。这些钦封爵位有爵无禄,有名无实,只是虚荣。容美土司地域最大时包括现在的湖北鹤峰、五峰两县和长阳、巴东、建始、宣恩、恩施和湖南石门、桑植诸县的部分区域。清雍正皇帝曾在一份奏折上批示:“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

纵观有史记载的容美土司23位土王,都有十分生动的故事和爱恨情仇。田墨施什用算是第一任,他凭借自己的实力,第一次将容美峒从无人知晓的后台,推到群雄纷争的历史前台,之后经过其子田先什用的努力,联络“12峒蛮”攻打长阳,再次用武力证实了自己的存在,得到元廷进一步重视。容美峒被确定为相当于州府级别的“四川容美军民总管府”。而第三任土王田光宝在元、明交替的关键时刻,审时度势,向还是吴王的朱元璋缴纳元朝授予的权力印信,受到朱元璋的嘉许,被授予当时土司最高级别:容美等处军民宣慰司,为从三品衔级。传说还有“金书铁券”之赐。以后又经过田胜贵、田潮美、田保富、田镇、田秀5任土王的经营。给容美带来巨大灾难的是第九任土王百俚俾。他本为第八任土王田秀的庶子,弑父杀弟,血洗王宫,制造枭獍之祸夺得土司政权。后来,他的恶行败露,被朝廷下狱论死,司主为宣抚同知田世瑛,代理6年,未能有突破性发展。

而将容美土司推向中兴的是第十一任土王田世爵。田世爵为田秀幼子,百俚俾谋逆时他6岁,靠奶母覃氏及其丈夫麦文松以子代死,逃到邻司桑植,在外戚的帮助下,得以长大成人,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3岁时,他回司主政,将一个濒临衰亡的容美土司,逐步壮大为受到朝廷高度重视,在武陵众土司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强大土司。田世爵为政33年,实际控权39年,其文治武功最突出的有4个方面:其一,他率先将孔孟汉学引进容美,讲土语,学汉话,兴办学堂,以诗书“严课诸男”。尤其是六子田九龄竟以诗文与当时的“明七子”齐名,开启土司文学之先河。其二,他关注民生,重视农桑茶药,发展冶炼工业,与汉地通商,壮大了土司的经济实力。第三,他发展武备,开疆拓土,吸纳招垦外地流民,将容美土司发展成为有民众数万人,可调动兵力达到两万余人的大土司。第四,他训练的“铁塔阵”土兵,勇敢无畏,多次奉朝廷征调,所向克捷。尤其是他亲率土军两次赴浙江抗倭,“容美精兵悍甲诸部”,立有战功。最后,终因积劳成疾,田世爵60多岁客死于军旅之中。

之后,田世爵的儿子田九霄、田九龙先后继任,继续发展容美的大好形势。嗣后九龙的两个儿子田宗愈、田宗元相承袭。为争袭司主,又发生了嫡庶内讧,司内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传之田宗愈的儿子田楚产,再传其子田玄。田玄再度将容美土司推向中兴。这时的容美土司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达7000余平方公里,土司级别再一次由宣抚司升为宣慰司。田玄死后,他的3个儿子:沛霖、既霖、甘霖先后继任宣慰使职。此时正值明清政权更迭之时,兵祸连连,形势复杂,容美土司两次惨遭李自成败兵洗劫和南明势力的勒索,社会经济受到极大影响,容美土司几近崩溃。

再一次振兴容美的是田甘霖的儿子,容美第21任土王田舜年。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奋力撑起摇摇欲坠的容美府衙,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又一次开辟了容美盛世。他的突出功绩也有4方面:第一,他在复杂难辨的政治形势面前,夹缝求生,审时度势,毅然投顺新的中央政权,从而获得清廷赏识,被授予正一品的骠骑大将军,使司主的官阶品级名义上超过了行省主官,并且开了武陵土司觐见皇帝的先河。第二,他打开山门,兴利除弊,发展经济,吸纳人口,使容美再次出现“出山人少进山多”的局面。第三,他在司内修桥修路修楼宇,炼铁炼铜炼硫磺,发展手工业生产,开发药茶贸易,经济建设活跃繁荣。第四,他最大的功绩在于“文治”:他引进人才,兴办学堂,广推汉学,倡导诗文,崇尚演艺,并且身体力行,倾注了大量心血。此一文治传统影响深远,为子孙所称道。他著述颇丰,亲手编辑的田氏6代10位诗人的诗词大成《田氏一家言》,乃是我国文学史上虽少为外人所知却十分罕见的土司家族诗集。他引进、传播被清廷封杀的孔尚任《桃花扇》一剧,显示其思想开放包容的一面。他是一颗高高升起在武陵上空的闪亮文星。可惜他的应袭长子田昺如乏德乏才,田舜年将司位传给他之后又反悔,岂料覆水难收。加之自身猛虎秉性,刚直无畏,得罪于行省,又受内外政敌的夹击,冤殒于武昌狱中。容美盛世遂告终结。

收拾容美残局的是末代土王田旻如。他是文武全才。青少年时期被其父送往汉地求学,聪明勤奋,出类拔萃,得以入京师国子监就读。后被选为皇家禁宫侍卫,不久任命为直隶通州同知。此时,上上下下都看好这个精明干练勇武彪悍的汉子。用今天的话说,他是选调上派到中央国家机关重点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然而就在他升迁在即的时候,父王死于冤狱,容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司主,朝庭令他回容美袭任司职。他在任职的26年里,发挥在京都和通州见识到的先进管理理念,兴利除弊,交好四邻,发展农耕和贸易,使司内一度出现再度振兴的局面。尽管他踌躇满志,却生不逢时,“改土归流”的大潮汹涌到来,打破了他的乌托邦理想。他以为自己本属“流官”序列,拘泥于桃花源中,对多变的国情形势和封建官场残酷斗争估计不足,作出了错误的应对抉择。最后带着满腔的遗恨、难了的深情,投环自缢于爵府平山。这“改土归流”从明朝即有行动,田旻如不会不知,他为何还回司任职?他为什么把最后希望寄托于皇帝?他如果离司赴京结局又会怎样?这都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

随后,我们开始了解石柱土司、酉阳土司、永顺土司、保靖土司的历史。酉阳土司历600余年,袭递20余代,其中不乏经邦治国之才。《武陵王之酉水流香》着重写了酉阳土司历史上一个奇女子,写她从土王千金沦落为舂碓使女,又如何自强不息成长为巾帼英雄的历程。《蜀锦征袍》则着墨于著名的石柱女土司王秦良玉,她忠君爱国,保境安民,从一个汉家女子成长为南征北战、威震一方的大将军。她是唯一一位进入中国封建帝国军事正史的女都督。湘西毕兹卡刚烈,彭家军应召抗倭勇立“东南第一战功”。《虓镇南疆》生动演义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古话,写保靖土司和永顺土司彭氏双雄共赴国难、抗倭卫国的生动故事。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体的进变和民族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大势。从周天子分封诸侯、战国时期创立郡县,封建与郡县便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关于国家结构的两种理想思潮。在民族关系上是和睦共存还是强求一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土司是作为朝廷代理人和地方统治者双重角色存在的,是王朝国家运作的区域化表现,自有其当时的合理性。元明两朝推行土司制度,确曾对巩固王朝统治、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维护边疆的统一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土司制自身具有浓厚的割据性,少数民族群众要承受来自于朝廷和土司两个方面的封建统治和任意剥削。又由于土司间为了争夺领地、承袭权而导致的仇杀、内讧时有发生。在那个时候,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可是一对矛盾,封建王朝视“少数民族”为“蛮夷”,遑论平等与信任,集权与一统是朝庭的既定方针,“羁”与“縻”只是约束“蛮夷”软硬兼施的手段。明王朝虽然大力推动“改土归流”,却不断反复。土司和王朝就成了一种若即若离、时叛时顺的关系。由于王朝自身的衰落,土司制度的僵化,“羁縻政策”亦少创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内忧外患,明王朝已经难以化解国体的僵局。当清王朝入主中原,由小弟做了大哥之后,他不再像前朝那样犹豫,“改土归流”得以比较彻底和大规模推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统治者的“改土归流”是建立在“皇权唯一”基础上的,“因俗而治”没有得到好落实,对各少数民族尊重因应不够,加之高压与灾变,当然遭到抵制,其中尤以西南“苗蛮”的反抗最烈。清廷用武力踏平了云南贵州上百处土司及“苗人”寨府之后,又兵踏广西,再回过头来收拾武陵山中的土人苗人。清王朝主导的“改土归流”便产生了两个客观效果: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客观上也伤害了“民族”关系。我们今天不可能要求封建统治者“以人为本”,具备马列主义民族观,也不能只以阶级斗争一论简化民族矛盾,但后人确实对其消极面论之不多。封建王朝的兄弟相残也毁灭了许多精彩的民族文化宝藏,其中包括容美土司数百万字的诗歌总集《田氏一家言》。

对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历史,正史的记载远不是完整的,基本上是一言堂。土司其地其民曾经占布国家半壁江山,创造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土人”文化中虽有粗蛮落后的一面,更有纯朴刚毅,奋发图强,勇于求新的一面,特别是创造和保有着许多文化的优异特质,这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珍宝。但封建王朝多取“居高临下”姿态,多采信监控官吏的奏报,多臆断与歧视,让后人难以感受到“土人”历史真实而温热的血肉。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新篇章,又由于极左的干扰,对“土司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逐步丰富与深入。但至今,也还未能读到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专著。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关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爱国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系。武陵土司的兴与衰,区域内发生的家国沉浮,爱恨情仇,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诚然,我们的《武陵王》写作不是历史考证,不是史论研究,更不是家族史演义。面对沉重的话题,我们以文学赋予其轻松与快乐,注以热情,涂以色彩。我们想用文学的方式再现一些真实而精彩的短剧,并借助故事和形象进行一些文学的思考。

我退休之后,重拾文学,成立了“李传锋民族文学工作室”。 我的两位合作作家吴燕山、李诗选都是武陵山人,地道土家汉子。我们对文学尤其是对土司题材情有独钟。我们结为 “贝锦三夫”,恣意演义土司故事。我们查阅了大量明史清史土司史,研究文献、文集,积累史料笔记,足迹达及鄂湘渝黔川毕兹卡故地,寻访古迹,拓抄碑碣,查阅族谱,寻访老者,拜谒专家,搜索枯肠,数易其稿,遂结构成书。因丰富史事串珠之需,为大众阅读的方便,也为影视改编计,我们借用了传统的章回体及说书艺术,而少用文字机巧恣意妙想时空穿越之术。今年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会议投票决定老司城、唐崖、海龙屯三处土司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武陵山土家族就有老司城、唐崖两处。这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与欣慰。

责任编辑 郭金达

猜你喜欢

武陵土司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茶山道上
Fort Besieged
武陵酒
武陵片区富硒茶叶出口研究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研究
余庆毛氏清朝科举人物考
武陵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