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联考查“面面观”

2016-01-03山东高德坤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面面观下联上联

山东 高德坤 张 丽

对联考查“面面观”

山东 高德坤 张 丽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历史、民俗、名胜等知识,欣赏对联,能够了解民俗风情,丰富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并陶冶情操。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对联俗称对子。一副完整的对联,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叫“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对联还有横批,贴在上下联中间,一般是四个字,它既是对联的题目,又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不仅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标示出对联的贴法。对联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如下方面:

1. 字数相等。对联的上下两联,字数不多不少,完全一样。

2. 词性相对。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一致。例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

4. 节奏相合。断句一致,即上下联在何处停顿,有几处停顿必须吻合。如:上联×× ×× × ××,下联也应为×× ×× × ××。

5. 平仄相谐。古代汉语分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为“仄声”,“仄”是不平的意思,与“平”(阴平、阳平)相对。“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6. 意义相关。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更不能使用相同的字。

如今,对联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并已根植到高考考查的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中,“开花”“结果”。对联的考查趋向如下:

一、在阅读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吟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对联字数没有限制,一般不需要押韵,也不是只适合喜庆场合张贴,所以,A、B、C项均不正确。“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据此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二、在对联中考查文学常识

(2014年·天津卷)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

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④苏轼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④李清照

【解析】本题借对联形式考查文学常识。①颂扬韩愈,上联:“金石文章”指韩愈的文章写得好,掷地有声;“空八代”指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正道,承继先贤。苏轼曾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下联:褒奖韩氏,在历史上,“韩”曾是一国之名,表明韩姓历史久远。②赞司马迁,上联“刚正不阿”彰显他冒死为李陵进谏,触犯龙颜,入狱遭受宫刑的忍辱负重的品格;“幽而发愤著成信史”指司马迁写《史记》;③歌颂屈原,其中《招魂》《九歌》是屈原的作品名称;④是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词苑……一枝女儿花”指李清照。

答案:B

三、在选句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4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本题从选用句式角度考查对对联知识的理解运用。对联上下联意义相称,必须对仗,词性相对。“墙头”是名词,“雨”是名词,“细”是形容词,“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比对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都是主谓结构,“聚”对“垂”,“落花”对“纤草”“落”“纤”表示事物的状态。其余三项“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等词性均与题干句不对仗。

答案:A

四、在鉴赏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望

[唐 ]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问题: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解析】本题从对仗角度考查对联知识。A项,“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白”与“清”均为形容词,“雪”与“江”均是名词;B项,“诸弟”与“一身”词性相对,“诸”与“一”均是数词,“弟”与“身”均是名词;C项,“供多病”与“答圣朝”词性相对,结构相对,都是动宾结构;D项,“时”与“日”均是名词,“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

答案:D

五、在得体中考查对联匹配

(2016年·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意与正确选用对联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不同文艺演出形式的特点,然后理解对联的语意,寻找二者的相关点,便可得出答案。“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由“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

答案:B

六、在排序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4年·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千家乐

【解析】本题从对联角度设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熟知节日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春节,与春天有关,有贴对联、挂桃符、放鞭炮等习俗;江边柳线、迎春绿表明春天节气特点。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驱瘴”“喝雄黄酒”等习俗。运用对联知识对此整理组合即可。

【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七、在补写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2年·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该题从仿写角度考查对联知识。熟知节日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中秋节,与家人团圆有关,有“吃月饼”“祭月”等习俗。比对例句结构,注意“仄起平落”要求,仿写即可。

【答案】(1)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上联:清风一缕抚丹桂。

八、在压缩中考查对联知识

(2012年·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解析】本题从压缩语段角度设题考查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的主体表明了“宝黛初会”的情景:林黛玉与贾宝玉初见时表现了相似的感受,即“很面熟”;同时要留意两者的情态,如“惊奇”“笑”“旧相识”等;利用对偶知识,选用主谓结构,筛选整合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九、在修改中考查对联知识

(模拟试题)甲午年春节,张华为了能让家中增添喜庆气氛,就从朋友那里挑了一副对联及横批,张贴出来。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

【解析】本题从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角度考查对联的运用。“甲午年”是马年,对联的横批是“龙年”;对联写的是结婚内容,与春节的氛围相悖;上下联的张贴违背了“仄起平落”的使用规则。

【答案】张贴位置错误,应左右对换;横批年份不对,应换成马年祝福;错选了婚联,换春联内容。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面面观下联上联
如何正确贴春联
牛年春联集锦
“数阵”面面观
金星面面观
小试身手
解一元一次方程面面观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放开“非公”价格面面观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