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工作的若干建议

2016-01-02徐卫东顾利刚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企业

徐卫东, 顾利刚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科技管理部, 上海 200135)



新形势下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工作的若干建议

徐卫东, 顾利刚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科技管理部, 上海 200135)

我国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创新发展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在新形势下,推进创新工作是转制科研院所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企业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对此,系统地回顾科研院所转制后的改革路径、发展模式和创新瓶颈,结合转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实践,通过对转制科研院所的现状及制约其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借鉴价值的若干建议。

转制院所; 创新工作; 现状分析; 建议

1 政策背景

创新既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从党的十八大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工作已全面启动。转制科研院所(以上海为例)推进创新工作既符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念,也是“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表现。

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各国间的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走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新形势,转制科研院所作为集中了国家主要科技资源的科技型企业,在新形势下立足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转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院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科研院所开始进行制度和机构改革,由原来的国家全额拨款形式转变为科技资源市场配置形式,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转制既是市场需求对研究开发导向作用的增强,也是科研机构面向市场后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带来的必然趋势。

科研院所转制后,其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及组织结构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开发及技术研究本身所具有的成果滞后性和高风险性与市场经济中的效益最大化原则之间的冲突将愈加激烈。大多数科研院所在转制为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减少了科研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只利用原有的技术积淀进行产业化生产,从而逐渐演变为一般性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为了生存和短期经济效益,纷纷承接和开展“短平快”的项目而忽视研发周期长、难度大的项目,这直接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转制科研院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加强创新工作,大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方向和定位不确定

部分科研院所在转制成科技型企业之后没有完全确定其发展方向和主要业务,即不清楚是以科技研发为主,还是以技术服务为主;是以产业化为方向,还是以贸易等其他产业为方向;是以基础研究为主,还是以应用研究为主。此外,科技研发、中介工作、技术服务及产业化等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尚不明确。

3.2 现行运行机制滞后

部分转制科研院所虽然已改革很长时间,但其机制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科研院所仅是具有单一功能的“单细胞”经济单元,功能单一,机制简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之后作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成为功能多样的“多细胞”经济体。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市场竞争就越激烈,科研院所自身体制的先天性缺陷就暴露得越充分,集中表现为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和竞争力的普遍低下。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也严重受制于体制滞后所造成的体制障碍。

3.3 创新投入不足

创新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还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包括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及技术风险等;此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动、新产品投入市场后被认可的程度及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等都会给创新带来影响。虽然转制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投入在逐年递增,但创新风险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科技投入。

3.4 配套人才缺失

若要保证市场经济活动正常进行,需要经营销售、开发研究、生产制造、金融财会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协作完成各项工作。转制科研院所通常具有充足的开发研究人才储备,但其他类型人才较为缺乏,导致人才失衡,制约企业的发展。

4 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文化缺失,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个优秀科技型企业的文化应具有创新性、共享性、学习性、团队性、人性化和多元化等特点,表现为:鼓励创新,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知识更新,把塑造学习型组织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团队管理;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尊重员工的个性和所属文化的多样性。

转制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院所特色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文化氛围和行为模式,其文化具有分散性、矛盾性和形式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员工的价值观、群体信念和院所精神尚处于自发状态,呈现出个体化和分散化特点,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4.2 核心竞争力缺乏,无法与先进企业抗衡

科研院所在改制前所需的科研资源是由国家提供的,改制后则需直面竞争激烈的市场。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转制科研院所在核心技术研究、运行机制、市场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部分转制科研院所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保持创新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制科研院所通常缺乏能为其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及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与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4.3 科研模式陈旧,不具备足够强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

许多转制科研院所仍按转制前的模式从事基础科研工作,未重视市场的需求和应用型研究的重要性,这制约着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未寻找到合适的市场发展空间,科研资金仍来自于国家拨款和课题经费,研发投入来源具有不确定性,这直接影响其长远的科技发展战略。

转制科研院所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承受能力通常不强,很难独自承担创新和产业化带来的各种风险,这大大限制和阻碍着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多数转制科研院所都认为市场需求是创新的主要动力,但实际情况是其应对市场风险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优势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在市场管理、经营等方面缺乏足够多的经验。因此,转制科研院所直接开展产业化活动没有优势,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4.4 过分强调短期效益,研发创新的意识淡薄

许多转制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型企业,在转制初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利润日益降低。迫于生存压力,其不得不把主要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把管理制度更多地倾向于产业部门。随着改革日益深化,其主营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受到挑战。虽然转制科研院所对转制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其经营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目前国家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新常态”下,以及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转制科研院所主要的执行主体、运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出不适应性,难以摆脱“创利与创新”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难以持续提升、研发水平难以跨上新的台阶,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深化。

转制科研院所为了在行业中立足,通常将利润指标放在首位,过分强调创收等短期效益,前瞻性、全局性及宏观性等都有所降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更多地倾向于承接利润大、周期短的项目,而忽视那些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益但难度大、周期长的研发创新项目;往往只注重为本单位创收、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和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而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知识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及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企业生存、经营指标考核及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极大地削弱了创新的积极性。

4.5 优惠政策减少,影响创新的持续深化

虽然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了转制科研院所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但政策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使得转制科研院所在一些领域不能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只能由其下属的二级单位进行业务经营,而这些二级单位享受不到转制科研院所的税收优惠,从而加大了其业务成本,影响了创新的持续深化。

5 进一步提升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基本形式,是企业不断适应新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转制科研院所想要培育并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创新。

5.1 以创新为引导,以人本为依托,创建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全体企业成员都应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准则的总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转制科研院所的文化创建要基于行业特点和市场地位进行,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构建出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及企业精神等文化层面的内容。同时,秉持文化创新的原则,营造学习、创新和超越的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把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修养渗透到科研生产中,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愿景有机融合。

文化创建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在尊重、信任和认可中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及使命感,为创新的实施助力。

5.2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为企业注入活力

体制创新是转制科研院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必要的制度条件。转制科研院所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与机制。

转制科研院所要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在规范改制、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不仅具有研发能力,而且能迅速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建立起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转制科研院所要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和内部过程控制等方面深入改革,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资本投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技术革新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3 合理调整考核指标,减缓压力,轻装前行

目前,仅用衡量一般经营型企业的指标来考核转制科研院所会直接影响其科研设备更新和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许多科研院所虽然已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但其与一般企业相比还有诸多不同之处,承担着一般企业无需承担的历史遗留责任和义务。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为转制科研院所设计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利润、资产保值增值率及研发投入等指标给予更科学的解释;同时,充分考虑到科研设备的磨损率和非直接的科研投入费用。

此外,转制科研院所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同时,大多数转制科研院所作为各自行业科技研发的优势单位,很大程度上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因此,不能仅仅以利润和经济指标对其进行考核,避免过分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愿进行周期较长的科研投入。建议将具有行业公共服务功能的科技投资定性为非经营性投入,对其投资回报率的要求低于对一般经营性投资项目的要求。同时,建议在转制科研院所经营业绩指标考核办法中将非经营性投入的影响作为指标计算的剔除因素。例如,在非经营性投入中,凡是增加企业费用支出和资本成本的,建议在计算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等考核指标时予以剔除,以减轻转制科研院所完成经济指标的压力。

5.4 持续激发创新动力源,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

发挥需求主导和市场倒逼作用,持续激发转制科研院所的创新力,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和考核激励力度,建立一套促进转制科研院所提升创新力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减少单纯的经营数据考核,以科技投入充抵上交的利润;加大对创新能力和服务行业能力提升的考核,缓解“创新”和“创利”的突出矛盾。

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可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

1) 建立面向科技创新融资的服务平台,推动开展技术创新激励。建立以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投入为主体、以其他企业投入稳定增长为辅助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2) 将每年销售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固定作为技术研发创新专项资金,并积极与政府沟通,获得其税收和资金上的支持。

5.5 务实制定创新目标,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成果产业化的能力

转制科研院所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并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定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创新目标。在选择创新目标时,必须把技术方面的因素和经济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做好可行性认证工作。要想在创新活动中成功,就必须制定有效的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同时,要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方案和措施,将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划分为阶段性、近期有望实现的分目标和执行措施。

转制科研院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成果产业化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转制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增加对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

5.6 坚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的理念,强化人才激励制度,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

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创新是指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及开发等方面的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体制创新要以人为本。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的过程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以人为本”是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每个科技目标的实现和创新性成果的产生都离不开人。“以人为本”要求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潜力和特长的机会。特别是行业高级专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企业服务。

同时,加大培育创新人才队伍的力度,以重点产业、科研基地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并吸引一批科研骨干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技术入股、团队引进及项目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才创新专项奖励,管理机制向科技人才倾斜,支持人才创新。关心科技人才的生活,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生活上的问题。

6 结 语

新形势下,转制科研院所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正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1] 陈宇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前沿,2008(3):46-47.

[2] 徐丰伟,吉晓婷.科研院所转制后存在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1):21-24.

A Few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Innovation-Encouraging Machanism of System-Transformed Research Institutes Under New Situation

XU Weidong, GU Ligang

(ShanghaiShip&ShippingResearchInstitute,Shanghai200135,China)

China has decided the road to boost development and is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 passion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developed. In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necessary for system-transformed research institutes, no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encourage technical innovations so as to gain the driving fo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effort will lead to greater cohesion, higher creativity, and more profit for certain. This paper looks back the course of reform of the system-transformed research institutes, reviews their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es the bottleneck obstructing innovati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institutes in thei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re looked into,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facto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re analyzed. Th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re proposed.

system-transformed research institutes; innov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suggestion

2016-01-22

徐卫东(1967—),男,上海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及科研管理工作。

1674-5949(2016)03-0092-05

G322

A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