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军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1-01杨林海周剑波
刘 娇,杨林海,周剑波,刘 拓
(1.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湖北 武汉 430073)
涉军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娇1,杨林海1,周剑波1,刘拓2
(1.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湖北 武汉 430073)
文章根据涉军网络舆情的现状,结合目前部队网络舆情事件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涉军网络舆情监控的几点措施及对策。
涉军网络;国防;网络监控;舆情
舆情,《新华词典》解释为“百姓的感情,情绪”;《辞源》解释为“人民的意愿”。基于许多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舆情是公众对国家政治事务、社会现象、公共和私人权益等问题的一种看法、意见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强度、倾向性和外显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平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虚拟身份”特征使得用户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和身份差异,他们对网络表达渠道有一定的依赖性,导致互联网成为最活跃的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和平台。作为网络民意的载体和反映渠道,网络舆情迅速得到普及,备受“礼遇”。顾名思义,涉军网络舆情是指故意或无意地在互联网上传播涉及军队的信息或事件,引起互联网用户的注意,然后通过网络发声,表达诉求、观点或故意混淆、揣测,制造带有特定目的性的具体舆论等。
今年以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国内外对中国军事关注的热度大幅上升,加上各种网络平台媒体爆炸性地发展和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任何军事敏感新闻几乎都会被迅速围观,并很快成为“网络热点”。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涉及部队机动、演习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照片和视频,发布者和传播者主要为对军队事务有热心或具有猎奇心理的网民。一些军人违法的负面新闻也时常在网络上出现,例如,军车违章、豪华军车、假军牌等,这类负面新闻容易刺激一小部分网民的神经,符合他们 “仇官”“仇军”“仇‘特权’”的心理,所以不管真实与否,这些信息都易被他们大肆传播和妄加评论,甚至传出无根据的断言。再比如近两年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狠抓军队反腐败工作,一批军中贪腐分子得到了党纪军法的严惩,在广大网友拍手点赞的同时也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分子乘机蓄意歪曲事实、抹黑军队形象,企图引起小部分人的附和。当然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互联网同时也可用来宣传我军的良好形象。近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稳步发展,部队正规化建设、处理领土周边争议行动、海外维和、大阅兵、大飞机项目、航天工程等,军事实力、科技和装备的巨大进步在网络上反响强烈,激发出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双拥工作成果丰硕,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军地双方在共建上通力合作,网络好评不断;军队在抵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的战斗中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如近期的南方大范围的洪涝灾害,解放军官兵全力救灾,“最可爱的人”、我部的“馒头哥”等频频出现在互联网和各类媒体上,军民感情进一步升温。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及其特点,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同时,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误导性等特点,特别是突发事件或者别有用心的涉军负面舆情,也给军队形象塑造带来了挑战。
1 我军队网络舆情的处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军对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反应缓慢
网络技术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得舆情监控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单位面对突发事件响应缓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1.1缺乏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套合理完善的预警机制对事件处置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广、快、全、准是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的完美网络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广泛的舆情收集渠道,快速的舆情收集技术,全面准确的舆论研究机制。
1.1.2忽略网络舆情
反应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对网络舆情的漠视。有些单位的管理部门缺乏主动引导舆情的认识,结果往往因为真相被掩盖,导致谣言到处传播,甚至将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推向了我们的对立面。
1.2鸵鸟政策
“鸵鸟政策”即“不回应,不理睬,不解释”,它为什么能在舆情处置中占上风?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2.1迷信“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
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惧怕事件扩大影响,一些单位迷信“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担心公开消息会影响单位的稳定和形象,因此使用“沉默维稳”的处理方法。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息才更有可能滋生各种谣言,引起非直接利益人的兴趣,造成不满、对立、同情和愤怒等情绪,这时,原本普通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发展为规模浩大的群体性事件。
1.2.2坚持“谣言不攻自破”的思想
许多单位不习惯主动开展信息传播,怕“言多必失”,而是埋头开展处置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当信息披露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时,人们将通过各种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当事件的轮廓和原因(可能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确的)已经在公众的内心形成,官方再出面解释,发布信息,很难改变人们的意见,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主动进行信息披露,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陷入被动的僵局。
2 加强抵御引导能力的措施
传统的网络监管体制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现在这个问题也得到了部队领导和舆情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大的舆情引导是部队意识形态安全和长久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主动及时掌握网络话语权,实现“及时解决,于我有利”的引导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抵御引导能力。
2.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的舆情收集汇总、快速研判、内部信息流转、综合保障等机制。网络信息繁杂多变,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完善的舆情收集汇总既是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舆情研判工作的必要保障。建立快速研判机制,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成立团队,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合理地分析,对复杂、真假混淆的信息进行梳理,及时确定重点内容,把握舆情的本质,并向前作出预测和判断,为舆情的决策和处置提供建议和依据。同时,对团队成员需具备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媒体素养,而且必须具有优秀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可以使用各种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快速梳理、分析和判断复杂的网络信息。
2.2加强网络舆情的基础研究
加强网络舆情处置与沟通的案例研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预案中要确定参与的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其次,预案要符合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变规律,保证在实施过程中能真正发挥作用。再者,预案应该是动态的,不能是静态的,它应随着事件的性质、阶段和爆发范围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完善的预案提高有关部门的应对速度,以此建立灵敏有效的一体化应对机制。
2.3加强军地协同
部队舆情监管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网络管理公司、新闻机构、通信等部门的联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与地方管理部门和网络媒体沟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不良信息继续传播,杜绝不实报道和恶意炒作。涉军网络舆情既有刻意歪曲、造谣、别有用心的,同时也有积极、正义和充满正能量的。我们要集多方力量加强军史、国防建设、军人奉献精神、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非战争军事行动人道救援等正面宣传,弘扬舆论正能量,树立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2.4合理运用舆论导向战略
一是开诚公布、及时辟谣。谣言止于信息公开。当负面舆情事件发生时,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使不实传闻和谣言没有产生、传播的空间和机会。实践证明,信息公开具有社会预警、安抚民心、引导舆论等功能。
二是培养舆论领袖。网上的舆论引导离不开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的工作是通过个人博客、微博、论坛发帖、跟帖等诸多形式,积极主动地发表评论文章,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发表对舆情信息和舆情事件的看法,达到澄清事实、引导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volved the military
Liu Jiao1, Yang Linhai1, Zhou Jianbo1, Liu Tuo2
(1.Chinese Unit 75310 of PLA, Wuhan 430071, China; 2.Hubei Army Reserve Antiaircraft Artillery Division, Wuhan 430073,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litar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currently military's solving the network incident involved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militar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ilitary network; national defense; 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opinion
刘娇(1989— ),女,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