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探讨

2016-01-01金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财政

金俊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南京210046)

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探讨

金俊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南京210046)

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特别是现有的地方高校在得到支持后发展更为明显,因此,其绩效管理也成为财政、教育部门和地方高校本身越来越关注的内容。以绩效管理为视角,就目前地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着重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这些环节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完善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近年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术专家等,都密切关注着绩效评价工作。我国的财政部门早已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不断进行探索,或多或少积累着成果经验。而地方高校专项资金是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成为首要的财政绩效评价对象。然而,当前地方高校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暂,经验尚浅,遗留着许多需要填补的漏洞。因此,如何进一步合理利用和评价教育经费,以及如何保证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产出,达到预期的绩效目标,提高地方高校财政资金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使用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

地方高校专项资金是由政府拨付给地方高校用于提高办学质量、特色建设的财政资金,包括学科建设、科研、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开始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绩效这一概念,将公共财政支出同政府努力的目标联系起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的透明化、公开化。据了解,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大部分专项资金项目已经被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范畴,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就位列其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地方高校所提供的异于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立足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形成专业型人力资本,紧密耦合着地方的经济和产业需求结构。鉴于此,政府对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的比重不断提高,资金投入量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然而,我国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绩效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办法缺乏系统化、精细化。国内经验尚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摸索。

二、当前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问题

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围绕着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的持续循环过程,其存在的问题一一潜在这些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算编制环节

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存有预算编制工作松散和怠慢的问题,随意性大,较为草率地对项目调研论证下结论;其编制内容粗鄙,经受不住推敲,缺乏参考价值。前期项目的基础性工作混乱,自然也会阻挠后期执行进程,往往造成项目实际执行与设想不一致,偏离预期的目标,甚至后期项目突然中止,重新执行,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同时,项目库建设也较为滞后,缺乏现代信息化水平管理,增加琐碎的工作、冗长时间和成本,拖延后续项目的推进。

(二)预算执行、监督环节

由于我国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处在起步阶段,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管,往往表现为跟进项目的缺位、信息反馈不及时、奖惩责任不明确等。加上前期准备工作不足,项目的实施方案是薄弱的,项目完工需要延期。此外,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设有两重监管制度,一是具体项目的内部监管制度,二是校内的审计制度。前者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始末,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后者主要涉及到各高校内部的常规财务审计,偏向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公允性等的审核,对资金投入的绩效审计却研究不多。

(三)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环节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评价工作重于形式,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导方针。在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如何确立绩效目标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是关键所在。绩效目标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导向,衡量最终项目实施后的成果。但事实却是不少地方高校根本不知道如何申报绩效目标,无法提供科学准确评价报告。同时,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量化,绩效评价标准有失公允,很难公正地对专项资金在往后发挥的正效应作出评估。结果反馈环节更是形同虚设,往往一个项目执行结束就全然结束了,缺少积累经验、问题总结,缺失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的意识,致使频发问题一直存在,重蹈覆辙,根本无法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规范预算编制工作

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是地方高校绩效管理的第一步,必须做到:(1)出台相关制度,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预算申报程序。(2)建立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方便各项目执行单位的合作交流;同时还可以知晓各项目进展状况,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工作,且对已经申报的项目可以及时避免造成重复申报的麻烦。(3)推进项目库的建设,可考虑建设短期、中长期的项目库,压缩专项项目申报时的繁杂工作,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效率和加快立项。

(二)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执行环节是关键环节,应当在项目执行中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其中,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贯穿整个项目全过程,并将其年度考核指标与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根据项目执行的好坏会明确地给予一定奖惩,以实现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另外,应尽快出台与地方高校相匹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包括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等,使得地方高校合法、合规地进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专项资金预期的绩效目标。

(三)加强预算绩效监督,注重内部审计制度

预算绩效监督是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保障,应做到随时掌控项目运行动态,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地方高校要加强自身内部审计监督,严格约束资金支出方向,把控好资金落实到位,做到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强化地方高校的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转换思路。要在做好常规性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绩效审计工作,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着重分析,通过把握好专项资金的特点和用途,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结果反馈制度

绩效目标的申报是能进行绩效评价最基础性的工作,地方高校必须清楚地掌握如何申报绩效目标、如何正确填写相关的绩效目标申报表等。国家财政部出台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对于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共性指标提供指导和参考,各单位要根据具体的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自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地方高校应综合考虑自身特点,针对不同专项资金制定出不同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赋予各类指标不同的权重,并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如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科研创新项目等不同指标体系。且在制动过程中,尽量细化评价指标,指标值应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提高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的可操作性。

结语

面对多数地方高校忽视评价结果、散漫对待绩效评价工作,应当建立财政专项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通过对项目最终成果进行客观绩效评价,保证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使得责任单位及其人员及时认识到自身问题和隐患,改进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还要保证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社会公众,接受各方的监督,真正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

[1]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Z].

[2]龚文华.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建设及管理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3).

[3]何斌.高校财务专项经费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2,(6).

[4]任瑞璋.关于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3,(3).

【责任编辑 柯 黎】

F234.4;G647

A

1673-291X(2016)23-0120-02

2016-09-04

金俊(1992-),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硕士,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财政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