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引进FDI的产业流向变化趋势及原因

2015-12-31杨璐王希元李名扬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杨璐 王希元 李名扬

摘要: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指导FDI的产业政策不断调整,2015年我国颁布了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FDI产业政策再添新变。本文纵观7次产业指导目录,测算“引入FDI限制指数”,总结限制类产业政策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以此来预测未来我国产业调整方向和FDI流向。得出我国对于第二产业引入FDI的限制大幅打开,引入技术型外资推动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属于起步阶段,外资引入存在一定风险,但第三产业的FDI引入的限制也将随发展逐步放开。

关键字:FDI 产业政策 政策指数

一、选题意义

对外开放30年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从1984年的18.02亿美元,到2013年已增长到1175.86亿美元,在2014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接收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逐渐转型,外商投资增长伴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在统筹利用外资和国内发展中调整外资政策,在扩大开放中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我国的外资产业政策是不明确的,1987年拟订了《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其后我国正式颁布了外商产业政策和投资指导目录,于1995年编制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于1997年、2002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分别对目录进行更新和修改。在这七次外资产业政策中,将外商投资项目划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本文以七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目录为研究对象,量化三次产业政策,测量各版目录的限制政策偏向性,再通过产业项目的变动细节,来分析我国关于FDI产业政策的调整原因和规律,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及各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方法及基本结果

本文借鉴殷华方(2006)的方法构建“引入FDI限制指数”,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目录按三次产业划分,并统计三次产业限制类项目数,将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赋予权重1、2、3,用该年每一次产业限制的项目数分别乘以权重,就得到了该产业的政策指数,加总的政策指数除以该年限制项目总数得到平均政策指数,就可以看出该年政策限制的偏向性。根据调整的产业政策指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七版目录的“引入FDI限制指数”平均指数分别为:2.23、2.23、2.39、2.42、2.37、2.38和2.58。

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15年各年份的限制政策指数均处于2到3之间,1995年政策指数仅为2.23,靠近2,说明我国的限制外商投资政策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但是从1995年之后,限制政策指数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2.58,靠近3,说明我国限制外商投资政策比例开始向第三产业倾斜。这种政策变动有其内在原因和规律。

三、原因分析

(一)制造业

在七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制造业条目分别为:83条、78条、34条、34条、38条、32条和8条,制造业限制类产业的条目是在不断减少的。根据具体的条目内容,可以看出对于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有色金属冶炼等一些部门限制从未完全放开,而其他大部分限制类制造业部门都是在不断调整的。

调整的目的和原因主要是为了:一是适应产业升级,放开一般性制造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于国内生产能力已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制造业部门取消限制。例如家电、纺织、糖酒、无线通讯这些依靠外商投资起步且需要政策限制保护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在逐步放开限制。二是保护本国蓬勃发展的产业。随着我国制造能力的提升,外资的进入虽然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但也会冲击本国产业,因此对于本国发展势头良好且有能力发展成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我国在外商投资上进行限制,例如在2015年新修改的目录中,汽车行业重回限制类,坚守中方50%股比红线,并增加了许多汽车制造的小项目。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污染严重的部门进行限制。利用外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产业,我国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例如在2011年修订的限制目录中,把原“烧碱、钾碱生产”调整为“纯碱、烧碱以及规模以下或采用落后工艺的硫酸、硝酸钾碱生产”,体现了我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二)服务业

在七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中,服务业条目数量分别为:28条、29条、31条、34条、35条、33条和23条。虽然我国服务业限制条目数从1995年到2007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主要是由于电信公司、电影制作和期货公司等产业从禁止类逐步调整到限制类。从2011年开始,限制类服务业外商投资的产业数目开始减少,这反映出我国对服务业未来也是逐渐开放的。

调整的目的和原因主要是为了:一是保护国家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安全。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电信公司的外商投资由禁止类调整到限制类,但是出于对国家信息安全的考虑,一直对电信公司的外商投资进行限制。金融方面,由于考虑到外资对我国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潜在风险,我国在金融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方面的限制一直都未取消。 二是通过限制政策调整,修正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结构性问题。外商对房地产等成熟产业投资的持续增长,加剧了中国经济投资过热的局面,对需要技术、资金支持的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和咨询等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行业投资很少。针对这些问题,1997年、2004年和2007年通过增加限制类产业中房地产条目,对过热的房地产起到收缩作用;2002年目录中限制类删减对外贸易服务,2011年删减金融租赁公司,对于保险,证券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开。三是根据WTO规则对部分服务业部门外资股比限制放开。2015年对于证券公司股比要求由“限于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改为“设立时限于从事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的经纪,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经纪和经营;设立满2年后符合条件的公司可申请扩大业务范围”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四、结论

本文以我国七次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产业目录为基本资料,通过限制类项目梳理归类、构建“引入FDI限制指数”,反映出我国引入FDI限制的偏向性,继而根据具体的细节分析变化规律和原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对于第二产业引入FDI的限制大幅打开,而对第三产业引入FDI的限制在加强。第二,我国第二产业由于发展时间长,已有一定竞争力,可以逐步放开限制,发展阶段由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跨越,需要加大技术性FDI的引入。第三,我国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属于新兴产业,在发展程度上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使其合理吸收FDI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第四,对于未来我国引进外商投资政策来看,由于第三产业发展尚处在探索期,未来几年我国第三产业仍然是外资政策限制引入FDI的重点部门,预计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限制也会逐步放开,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优胜劣汰,对于第二产业的限制放开幅度会更大,FDI流入的主要部门还是第二产业。■

参考文献:

[1]卢圣亮.日本战后的外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6)

[2]王佳慧.当代俄罗斯外资立法的发展[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9)

[3]李辉,杨忠钦,宫晓慧.我国FDI产业政策演变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

[4]赵晋平.我国吸收外资的产业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9期

[5]黄立充. 中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6]殷华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研究:1979—2004[J].商业经济研究,2006(6)

[7]美国外商投资政策[EB/OL].http://www.onobbb.com/tbtt/32/6645/

20140427081301.html

[8]美国外商投资新法规对您的商业计划产生什么影响[EB/OL].http://www.doc88.com/p-9798131498

31.html

(杨璐,1992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王希元,1990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李名扬,1990年生,山东聊城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争议产业政策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