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弩”是怎样炼成的
2015-12-31王锐丽
王锐丽
据说中华文明之所以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并驾齐驱,列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并非因为它的久远,更大的原因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文化亦当遵循这样的逻辑。2013年,沙田海事处开始在东莞海事局“先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劲弩”文化的构架,2015年,沙田海事处即因“劲弩”文化而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文化建设根植入土,其力量便不可小觑。
位于珠江口狮子洋东岸的东莞沙田,是中国南方的古老水乡,亦是华南港口物流重镇。这片水域的平安维系着虎门港经济的繁荣,也因此成为东莞海事的一面旗帜。
沙田海事处正是辖区于此。
90多公里的通航里程,2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航道上接广州新沙港区,下连深圳港,进港航道底宽160米,水深11.5米,3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通过,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良的港口及铁路客运资源使沙田发展港口物流“得天独厚”。
这同时也为海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即如何在通航环境复杂、恶劣天气频发、施工项目繁多、监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保障水上交通安全。这大概也是所有基层海事机构的日常议题之一。
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根植于基层,繁茂于实践的沙田海事处“劲弩”文化,和所有的文化建设异曲同工之处即在于:脱胎于海事实践,又不局限于眼前;服务于海事执法,又不等同于实际工作。“劲弩”文化,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独立个性。
文化储能
如果说沙田海事处在虎门港的经济腾飞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那么“劲弩”文化无疑是在沙田海事处的工作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如上所言,东莞沙田地处珠江口狮子洋东岸,水网密布,河涌众多,是古老的水乡。同时,这里车水马龙,四通八达,亦是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基地、物流重镇。劲弩文化在此的体现在于聚力、储能,打造一个精神家园。
据悉,沙田海事处从港口发展变迁,海事机构发展变化,海事监管方式转变三条主线梳理了30年来沙田海事发展历程,提炼出了在一代代沙田海事人身上高度集中的“聚力、坚韧、矢志”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具有沙田海事特色的“劲弩”文化品牌。
一是弩的聚力特性。弩蓄力越大,射程越远,体现了弩的聚力特性。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沙田完成了从小渔村到内河港口再到现代综合性港口的华丽转变。沙田海事人不断改革创新,丰富监管手段,更新监管模式,保持了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港口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弩的这种聚力特性正是沙田海事人凝心聚力,厚积薄发的具体体现。
二是弩的坚韧特性。弩压力越大,冲击力越强,体现了弩的坚韧品格。沙田海事处作为东莞海事发展的一面旗帜,承担着东莞海事改革、发展、先行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各级重托,面对海事处人手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客观现状,沙田海事人攻坚克难,以压不弯、压不垮的弓弩精神迎难而上,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走在了基层海事发展的前列。弩的这种坚韧品格正是沙田海事人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
三是弩的矢志特性。弩定位精准,方向明确,体现了弩的矢志精神。沙田海事是服务虎门港开发建设的桥头堡和先行军,一直承担着东莞海事从内河向沿海转移的历史责任,一直以来,沙田海事人坚定“根植地方、服务发展”的理念,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争做港航贴心人,在虎门港繁荣发展中演绎了海事风采。弩的矢志精神正是沙田海事人矢志不渝、砥砺先行的内心追求。
“劲弩”文化,是沙田海事处三十年发展模式的缩影,是沙田海事处在长期的海事管理实践中积淀的丰厚财富,这根深蒂固的文化载体成为其能量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赋新
“劲弩”文化在立足海事中心工作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弩的旗帜、弩的力量、弩的坚韧、弩的承诺、弩的磨砺、弩的志向。“劲弩”文化至此完成了它的整体框架。
弩的旗帜下,争做党员标兵。沙田海事处提出以“奉献青春力量,建功海事发展”为目标,创建党员标兵岗;以“安全与扶贫并重,服务水乡经济建设”为目标,创建党员品牌工程;以“巡航应急一体化,辖区安全有保障”为目标,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同时,他们还完善了组织制度,推进党务质量体系建设,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支部目标量化考评体系,党员干部预警机制,推行党员积分管理。为丰富党员活动,该处还组织开展了服务之星、廉洁之星、实干之星评比活动。并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突击队,将党员在海事“五精”、“三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弩的力量方面,致力于积蓄力量创建和谐团队。多年来,该处坚持普遍培养与定向培养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实操技能同步进行,全面履职与回馈社会双向发展,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引导和能力培养。通过多年的实践培养,逐步形成了一专多能,和谐活力有为的青年人才梯队。在职工小家建设方面,建成休闲室、阅览室、健身室和职工才艺展示区“四位一体”的职工活动区。并成立了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登山等兴趣小组,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与此同时,该处还加强职工心理疏导,建立谈心谈话机制,促成了干部职工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在与港航单位的沟通协调方面,则形成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良好市场环境。
弩的韧性,则具体表现在争做安全卫士。在平时的执法中,积极推进电子巡航、网格化管理、传统巡查的相互融合,强化信息科技手段在现场巡航执法中的运用,逐步实现从“汗水型”向“智慧型”海事的转变。并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定性定量评估,完善预防预控机制,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建立向地方政府汇报请示机制,做到年度工作系统汇报、阶段工作定期汇报、重点工作专项汇报、突发事件及时汇报。严格执行巡航监管计划,坚持“八个紧盯、五个询问”、“晚禁早清”等季节性监管措施,用心用力守护港口水域的安全清洁。endprint
在践行弩的承诺上,致力于做港航贴心人。扎实开展政务窗口“做港航贴心人”形象创建。大力实施政务窗口首问负责制、业务加急处理工作机制、重要事项的短信提醒等服务机制。推进海事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完善“5+2”等服务举措,使行政许可平均办结时间比现行规定时限缩短60%以上。发挥海事专业优势,积极支持虎门港开发建设,配合做好港口规划、航道建设、公用锚地建设等工作,大力保障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等重点涉水工程建设,推进码头泊位对外开放,助推辖区临港产业发展。扎实开展法律法规咨询、AIS专项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安全知识进学校上课堂等主动服务活动,便利行政相对人,得到了广大船员朋友好评。连续5年,该处在第三方测评中,服务满意率均达到了95%以上。
弩的磨砺体现在争做廉政先锋。自东莞海事局开展“恪清”廉政文化品牌创建以来,沙田海事处即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激浊扬清,志洁行廉”的东莞海事廉政精神,在挖掘提炼以往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并逐步形成了沙田海事处“养廉固本、尚法崇德”的廉政文化理念。通过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惩防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和内外监督制度、开展廉政典型培树等方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干净干事、干事干净”,促使廉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共同营造了“风清气正、法公人和”的良好文化氛围。沙田海事处连续五年海事政风社会满意度都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基层海事处有效投诉率为零,内部安全和干部队伍双稳定的总体目标。
最后是坚持弩的志向,争做海事发展排头兵。面临虎门港港口急速发展和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社会现状,充分发挥沙田海事人“聚力、坚韧、矢志”的劲弩特性,始终致力于推进“三化”、“五精”建设,争做基层海事发展排头兵。按照“盘活存量,抓好两头”的思路,打造精干队伍;按照“看得见、管得着、防得住”目标要求,锤炼精湛业务;按照“物尽其用、管用养修、科技创新、借势借力”的思路,完善精良装备;以水上安全风险管理、行政执法纠错管理、内部建设质量管理、党员干部预警管理为抓手,强化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劲弩”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海事处精美文化。组织开展安全卫士、贴心港航、先锋引领、廉洁海事、质量强处、学习强基、创新发展、文化展示等八项行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脚步,全面推进“三化”、“五精”建设,争做基层海事发展排头兵。
文化升级
“劲弩”文化在建设之初,并没有强烈的功能标记。作为锦上添花的非必备动作,却在其建成完善之后,升华了它的意义,即为海事的转型升级贡献了一把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劲弩”文化是在融入中心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全员的参与,更是为其内外兼修、创新发展增添了力量。
在以文化人,内化于心方面,沙田海事处开发了书香海事、文化讲堂的平台,采取集中讲授,你谈我谈大家谈等形式,开展“海事发展、文化先行”大讨论活动、“我为沙田海事文化建设献计策”等主题活动,在广纳良言的同时,强化职工对文化建设的认同感。
在文化氛围营造方面,他们将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展厅、走廊、宣传专栏、台卡、电子显示屏、办公用具等形式展示出来,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海事文化,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该处还抓住各种契机,加强宣传,展示形象。例如,结合安全生产月、航海日,大力开展“走进海事”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服务对象广泛宣传海事文化;积极推进共建活动,加强与虎门港、地方政府、沙田口岸以及港航企业的对外合作和交流,通过定期共建执法、联合行动、互信互动,大力宣传海事文化建设,树立海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形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把海事根植地方,服务发展,推动港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传播出去,使海事文化融入社会主流文化。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还注重自我完善,创新发展。通过定期开展“大走访”、大家谈、外出学习、海事文化建设“回头看”等活动,进一步吸取新文化、新观念的先进内容,完善沙田海事文化理念、视觉和行为规范体系,及时巩固、修正和完善运行机制,使海事文化更加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为海事文化建设赋予新内容,提供新动力。通过行政相对人座谈会、意见箱、大走访以及第三方评测等多种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及时统计分析群众满意度指数,针对存在不足,制定新措施,采取新载体,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可以说,“劲弩”文化建设汇聚了基层海事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精神气,推动了沙田海事事业的科学发展。
首先是履职能力得到提升。近年来,沙田海事处建立了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了水上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在辖区船舶流量和到港货物吞吐量大幅上升、船舶日趋大型化的背景下,沙田海事辖区的万船事故率呈连年下降趋势,水上安全四项指标稳定在历史低位,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现场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服务发展水平得到认可。职工队伍素质、职业道德品质、行业文化品位和海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窗口服务、履约服务、现场管控、安全共建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服务政府重大涉水项目建设、服务居民水上出行安全、服务群体性水上活动的水平全面提升,红色引领,蓝色服务的成效不断显现,推动了东莞虎门港港口的快速发展,沙田海事的形象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再者,干事创业合力得到增强。干部职工对“劲弩”文化的认可和参与度得到加强,积极响应“三化”建设,积极投入转型工作,主动把握监管规律,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职工文化生活,单位呈现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经受住了海事“转制”、工资待遇下降的考验,内部安稳人心齐,一心一意谋发展。
记者手记
机关单位搞文化建设,步入形式主义是常有的事。沙田海事处建设“劲弩”文化时,也不无这种忧虑。而事实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2013年12月,是沙田海事处酝酿“劲弩”文化的初创时期。他们组成了专门的文化队伍,走访老干部、召开座谈会,结合地方政府和港口的特色,为这个成长已久的文化取名“劲弩”。
而在当时,这个“新生儿”并未获得一边倒的支持。反对的声音也是强烈和鲜明的。
有人认为“劲弩”太过“凌厉”,虽体现了执法者的威严,却也失去了服务一方的温情;也有人认为,“劲弩”太过“张扬”,无法全面表达沙田海事处文化的精深和博大。
文化选择的双向性,再次为这个文化正名。经过文化团队的诠释和全员的投票选择,最终“劲弩”文化被保留并延续了下来。
“劲弩”文化对“弩的旗帜、弩的力量、弩的坚韧、弩的承诺、弩的磨砺、弩的志向”的细致解读,恰如其分地囊括了沙田海事各种文化的合体。党建文化、服务文化、严管文化都在“劲弩”之名下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2014年年中,“劲弩”文化完成了它的整体框架。文化的“反哺”效应开始显露出来。尤其在服务港口发展方面,沙田海事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5年,沙田海事处获得全国交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成为广东海事系统唯一一个基层海事处获得这个荣誉,这无疑是对“劲弩”文化的巨大肯定。那么,文化建设就此完结了么?各种迹象表明,“劲弩”文化才刚刚起了个头,未来它将如何走下去,唯有看沙田海事如何培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