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与分析

2015-12-31吴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适应压力、情感遇挫的疏导难题以及社会期望与现实的鸿沟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因此,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形成心理干预合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培养高技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应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其排解心理障碍,帮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研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1-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然而,在我们为部分青年自强不息喜获成果称赞时,一些大学生的堕落、负罪则令世人哗然。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学生投毒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成焦点,对该问题的思考与应对势在必行。学生自身价值体系的不健全不成熟,现实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提高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都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新时期,应及时找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大学适应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恋爱心理困惑、抑郁焦虑心理、自我认识失调和就业择业困扰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身、心、才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现在的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诱发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 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而且要使他们心理和人格上健全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地咨询、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以学校层次、性别、年级和学科为人口学变量,从我地区几所高校抽取大学生共计300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立即随机抽取200人进行数据分析比对,两周后随机抽取其中50人进行重测,检验其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及校效标关联效度。通过对我地区几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一、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后三个年级的平均水平;高职专科学校学生及独立学院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好于非独生子女,应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往届学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学生,文史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低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数约占调查总人数的92%,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关注的人数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5%,需着重予以关切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群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5%左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偏执”“抑郁”“情绪波动”“交往障碍”等几个方面。

1.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等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焦虑、苦闷、茫然和失落等不良情绪。

1.1抑郁心理

很多新生,刚刚从高考压力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是感到如释重负。但有部分学生在进校不久,就表现出悲观自责等倾向,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对学习没有动力。有的甚至由于没有被录取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或专业而产生自责;有的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适应大学的综合能力培养;甚至有学生无法适应大学学习方式上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上无所适从。因为这些而感到空虚忧郁心理。

1.2焦虑心理

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的了解,或出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会产生焦虑心理。新时期下的激烈竞争,使得高度认同竞争促进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们,又恐惧竞争中的不确定因素,因而越发焦虑。多数学生认为心理最为焦虑的问题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景却属于未知数”。

1.3自卑心理

随着经济的差异越来越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评估,处处自暴自弃,不敢主动和人打交道。他们在缺乏主动和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的同时,又迫切渴望得到来自朋友的理解或支持,表现出强烈自卑心理。也有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渴望得到旁人的认同,维护所谓的面子,掩盖自己的家境,做出与自己现实家庭条件极为不符的行为。这种内心的极度自卑和顾虑重重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其不良心理越来越多。

1.4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

忽然离开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的生活环境,面对高等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生活环境,学生要独立面对所有矛盾和问题。高等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有主动性和灵活性,这些变化都使得习惯了被呵护的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稍有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自暴自弃。

2.有关心理问题成因

2.1网络发达和社会认同感的影响

鱼龙混杂的发达网络社会使得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学生自我价值体系尚不明确成熟的情况下,会被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潮影响,产生不良情绪。网络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都会使得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无法适应现实社会产生严重心理冲突。而社会认同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首先,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和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的反差;其次,高职教育起步晚,很多高职是由中专升格成立,人们普遍抱有怀疑能力,不同程度的认为其不正规或层次低。从用人单位到学生家长的这种下意识的怀疑态度,使得很多高职学生羞于对外表明自己的高职生身份,其对用人单位歧视的担忧加剧。

2.2实际社会形势现状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有更高的个人能力。一方面高等教育学费日益升高,给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如高校扩招,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增长远远高于就业岗位的增加。高职学生面对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焦虑心理。

2.3学校教育的影响

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增加,教学要求的升高,高等要解决更多问题。而起步晚,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成了高等的硬伤,因为在实际投入中,高等只能以发展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学术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上来。改善高职办学条件和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使得高等的学生能集中精力在课堂,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自己校园生活,避免因空虚而走向颓废。

3.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高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保证教育者自身的健康心理。教职工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其工作和生活,同样也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冷淡严厉、情绪不稳定的老师,是没法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的。

3.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学校开设选修课,或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心理知识竞赛或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开展“择业心理分析和求职”、“正确认识性心理发展”、“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等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发展。

2)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多方位提供咨询途径和咨询时段,尽可能的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心理咨询室除了可以提供上门咨询接待外,还可以到校园网站上设立专有邮箱,或接受信件咨询,使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心理老师及时正确的指导。

3)有效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成立心理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去开展系统校园活动,带动全院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塑造健康心理中来。在院系班级上设立心理委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带到每个同学身边去。比如通过“学习技巧交流会”、“职场人际关系训练”、“怎样与人融洽相处”等活动,从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教育和职业教育,以解决其对学习或就业的焦虑心理。

通过整个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普查,以及时发现——主动帮助的模式防患于未然。

4.结束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辍学、退学、休学的第一位原因。国内近年来的许多调查结果显示,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大约占学生总数的25%-35%,且一直以来都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具体体现。曾经一度引起社会哗然的药家鑫事件,近期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等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给学生更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涛,王继元,徐利新.协同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10期

[2]贾烜,樊富珉.基于身心灵理论的高校生命教育探讨[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Z1期

[3]赵华兰.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4]黄泉星,李丽霞.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大学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大学生之歌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