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12-31王满
王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新课程的必要之举。本文从调查着手,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5-02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及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二、学生学习动因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化学这一学科,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爱好,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多列举贴近生活的化学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分析
在新课程下,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组织者、建构者。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了解他们的思路及倾听他们的意见,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使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三)实验教学情况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认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和形成科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科的学习情况。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效果、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兴趣。在化学学科作业和单元测验内容的难易程度方向,有的学生认为偏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很难,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和试卷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随意拔高,缺乏诊断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备课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科书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协调的,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总结,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要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过程中的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课题、探究性的实验设计等。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