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如何“导”

2015-12-31郑炯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仲永文本课文

郑炯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0-0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也就是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稍加点拨,使他们开窍。让学生从不懂到有点懂到全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

那什么是“导”?“导”就是“引导”,就像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旅行中需要导游一样,它决定着学生思维的走向,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就决定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了。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骆驼寻宝记》,在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让学生分组对喜欢或不喜欢的动物进行分析,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展示,学生准备很充分,分析也很到位。可见这位老师平时的功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整节课教师就像一个主持人一样报幕“第一组,第二组……”,然后板书学生的分析,好像生怕教师多说会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文本中个别动物性格的质疑探究更无从谈起,教师的“导”没能体现!很可惜,这节课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更深处,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新课标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新理念的体现吗?”我们总是把理论的解读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或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教师如何“导”至关重要。下面就这一年来对课改新理念的实践来谈谈,我认为“导”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导之有向:“向”即方向。

即教师要把握好整节课引导的方向,要让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当前的话题进行,这个当前的话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如我在教授七下《陋室铭》时,我先布置学生运用导学案对文言字词、课文理解进行充分地自学,并写下对课文的疑问,我把导学案收上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整理筛选,在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下去指导,提醒学生只留下几个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对这几个话题进行探究质疑,如学生问“作者为什么会觉得陋室不陋呢?”,“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下这篇铭”,“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果然不出所料,学生把这些疑问提出来,然后围绕这几个话题展开讨论,全班解疑,问题虽然不多,但却直击重点,学生这样答:“因为作者认为只要品德高尚,即使身居陋室也不觉得简陋……”“作者被可恶的策知县逼得三易其居,而这个策某是个势利小人……”“因此,我明白了作者是要借此铭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假设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质疑的引导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么学生的质疑有时会是浅显的,或是无效的,如有位学生纠结在“‘往来无白丁是因为作者看不起没文化的百姓吗?”,教师这时若能发现教学灵机,因势利导,就能达到意外效果。当时我这样引导“这里的‘白丁真的是指没文化的百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各执一词,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如果是,作者是这样的人吗?如果不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就这样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主题上来,作者淡泊名利,鄙视追求名利的俗人,追求高雅的生活,所以这里的‘白丁是指俗人,而‘鸿儒是雅人。可见教师把握课堂“导”的方向,可以让课堂变得有效,有趣,生动,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又能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有效,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展开。

二、导之有序:“序”即顺序、条理。

这是在导之有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除了紧紧把握引导的大方向之外,引导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就像学生进入会场一样,有序地排好队,才能安静地高效地对号入座。如我在教授七上《伤仲永》时,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记下各小组的问题,筛选出重点后,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按小组顺序来提问题。如“为什么要详写仲永幼时的才能?”“仲永才能衰退分为几个阶段?”“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的父亲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仲永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我这样一排序,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就会被引到主题上来——后天的学习比先天更重要。可见有顺序,有条理的引导在课堂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顺序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那么教师的“导”也就成功了。

三、导之有度。

这里的“度”是指深度和广度。学生在自学时,对文本的认知大部分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的认知导向更深处,更广处,从而使学对文本的认知达到一个“高度”。因为这是他们自学时较难达到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有一次我和南京玄武中学的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探究“高效课堂”。我们选择的课文是七上童话《犟龟》,我一心追求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以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所以我让学生用“我喜欢/不喜欢_______动物,因为_____________(理由),我从_______段_______句看出来。”的句式来尝试表达。整堂课学生很活跃,气氛很热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但上完却没有一种成就感,觉得空空的,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似的,后来听了袁老师的课才恍然大悟!袁老师没有太多热闹的活动,但他的提问紧紧围绕课文要表现的主题层层深入,“为什么小乌龟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小乌龟克服种种困难仅仅是要看一场盛大的婚礼吗?”,教师的智慧发现了文本中的这两个“珍奇”,一下子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引向更深处,学生在袁老师的引导下,竟然答出我自己班不可能想到的内容“因为小乌龟在动物世界中很渺小,不被重视,所以它想证明自己!”“婚礼是美的、幸福的,这篇童话作者想通过小乌龟表达了对美和幸福的向往”!多深刻,多有高度,听完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由衷地赞叹!太有深度了,原来我一直错了,我一直以为童话很浅显,教师不用多讲,学生都能理解,让学生说说就好了!忽视了浅文更要深教,童话其实是很有深度的儿童文学。钱梦龙先生说,青年老师千万别忘记“碧波深处有珍奇”,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研读文本,将文本读深读透,挖掘出文本中的“珍奇”,这个“珍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的认知导向更深处,真正做到导之有度。

优秀的船长会把握好船航行的方向,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不会像“泰坦尼克号”只求速度,忘记了初衷!好的导游不但会高效率地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还会通过精彩的讲解让你领略不同风景的美丽,而出色的导师不但会像船长一样把握好航行的方向,让你领略美丽的风景,而且更能让你明白旅行的意义!如同语文学习,一篇新课文,你会在出色的导师的引导下,明确有方向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文体,在学习过程中顺着老师的引导激发思维,最后对文本的认知达到一定的深度,使自己的认知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仲永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想清楚再动笔
新《伤仲永》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