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2015-12-31拓文进
拓文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42-0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名篇名句的对比阅读,总结边塞诗在思想内容和手法风格上的特点,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边塞诗有更准确、全面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通过边塞诗之间的对比阅读,养成对同类题材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手法技巧运用上差异的关注,提高其解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⑴感悟边塞诗歌的美学风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的能力,提高其诗歌鉴赏的水平。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鉴赏,赏析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不同诗歌在思想内容和手法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归纳总结边塞诗在思想内容和手法风格上的特点。
2.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同类题材诗歌的对比阅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外边塞诗歌补充材料。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音乐《出塞曲》和图片。让学生先进入学习边塞诗的情境,为课堂营造良好的诗歌感受气氛。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边塞诗的对比阅读,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边塞的歌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这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这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这黄河岸呐印山岗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小结:如歌中所唱,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千百年来,多少杰出的边塞诗人将他们对边塞生活的感受诉诸笔端,产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比阅读,更加全面的了解边塞诗。
二、自主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边塞诗,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首或一句 ,并说明理由。
提示:景物、情感基调等角度,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小结:我们发现,正是边塞诗中所特有的奇异壮阔的景象,豪迈洒脱的情感使它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下来我们要通过它的比较阅读,去更加全面的认识它。
三、合作探究
从军行 陇西行
王昌龄 陈陶
青海长云暗雪山, 誓扫匈奴不顾身,
孤城遥望玉门关。 五千貂锦丧胡尘。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可怜无定河边骨,
不破楼兰终不还。 犹是春闺梦里人。
请从以下角度对两首诗进行鉴赏,说明它们的异同:
1.请思考两首诗的共同点(留一分钟,单独回答)
2.合作探究不同点
明确:A、朗读
B、基调:《从军行》 分析一、二两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陇西行》分析三、四句
虚实结合,没有直接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换一个角度,写出战争给家人带来的灾难,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情感,更加哀婉深沉。
对比: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C、情感
《从军行》 分析三、四两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
《陇西行》分析一、二句,并结合三、四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现反战主题。
四、课外拓展
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学以致用,请自制表格,对比鉴赏《陇西行》和《诉衷情》在体裁、情感基调、表现手法、情感和背景上的不同之处。
课堂小结:所以,借助对比阅读,使我们对边塞诗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也借助对比阅读,学会用对比的眼光鉴赏诗歌,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这种方法,在其他题材的诗中也同样适用。
五、课后作业
1.背诵
2.2014全国新课标卷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①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②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希望今天的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能使大家从中受益。当然,我们今天学了边塞诗,也希望我们能从古人身上学到乐观洒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愿我们能够“题海百战穿金甲,不斩高考誓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