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式抛光机的自动控制设计
2015-12-31徐驰宇王建生
徐驰宇,王建生
(五邑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0 引言
由于存在不规则的表面,卫浴产品如门把手、水龙头底座等抛光十分困难,许多工厂靠手工抛光,效率低、不安全。目前在自动抛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机械手抛光上,由于其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故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不多。本文针对卫浴产品设计了一款抛光机,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能达到自动抛光曲面的目的。
1 抛光机的组成
该抛光机由1个圆盘、6个抛光立柱、电气控制柜和研磨剂供给系统组成。由于圆盘质量大,转动惯性大,因此圆盘由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起到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的目的。圆盘上均匀分布有8个工位,即每45°有一个工位。圆盘周围分布有6个抛光立柱,抛光立柱对应于圆盘的其中6个工位,其余的2个工位用于更换工件。每个抛光立柱上装有2个分别控制前后和上下的伺服电机,用来实现抛光布轮的上下和前后移动,抛光布轮的转动由另外的一个电机带动。抛光布轮的角度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件手动调整。根据抛光机理,工件在被抛光时布轮与工件之间应紧密接触,即布轮需要对抛光工件的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每个布轮的下压由气动阀控制。抛光轮由半圆形金属罩包围,金属罩上装有喷枪,在抛光过程中对布轮喷射研磨液。抛光机实物图如图1所示。
研磨剂的作用是润滑工件表面和减少表面细纹。压力装置施压力至研磨剂储存筒,当加压到一定的压力时才能送出一定量的研磨剂,然后研磨剂经由软管再通过自动喷枪喷出,每次喷出量视喷枪上的喷嘴度数而定,喷出次数通过PLC控制,控制的设定在电控箱面板显示器上操作。
2 抛光机的工作过程
开机启动,圆盘按照设定的频率和速度按顺时针方向(俯视)转动,工件由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与圆盘一起做周向运动。抛光布轮开始高速转动,在PLC的控制下气动阀开始下压、抛光工件。喷枪按照设定的周期,定时喷射研磨液。6个抛光头围绕圆盘按3个一组分别完成工件的粗抛和精抛工作,且每组中的抛光布轮针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抛光作业。工件经过6个工位之后完成抛光,并借助感应装置停到恰当的位置,更换工件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达到自动抛光的目的。
图1 抛光机实物图
3 抛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由硬件控制和软件程序控制两部分组成,实现对研磨液喷射次数;伺服电机启停、正反转和转动速度;气动阀门的启停;真空泵等的控制。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限位开关、按钮开关、选择开关都作为PLC的输入信号,限位开关限定导轨上的最大运行距离;按钮开关包括下压按钮、研磨机喷射按钮和抛光机的启动按钮;选择开关实现自动运行和手动运行模式的切换。PLC的输出信号有电机正反转、电机转速、抛光布轮下压和自动喷枪等信号。软件部分采用可视化编程实现,用户界面包括各种控件的制作以及PLC梯形图的编写。
3.1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电气控制柜和伺服电机。电气控制柜内安装有三相断路器、电源稳压器、开关电源、变频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伺服驱动器和PLC等。电气控制柜的面板见图3。面板上包括人机界面、按钮开关、选择开关等。
图2 抛光机控制系统控制原理图
图3 电气控制柜的面板
由于伺服电机的位移量与输入脉冲个数成正比,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因此由PLC对电机的脉冲个数和脉冲频率进行精确控制。伺服电机的控制主要采用闭环控制,可实现正点、反点、原点回归和自动调节等动作,通常在使用时应搭配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在使用伺服驱动器时,往往需要较高频率的脉冲,所以PLC要产生高频率脉冲。
3.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软件包括触摸屏的界面设计和PLC梯形图的编程。界面设计是利用基于Windows平台的MCGS(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组态软件来实现的。利用MCGS设计的部分控制参数界面如图4所示。根据控制要求编写的PLC控制系统梯形图(部分程序)见图5。其中M806为控制伺服急停,M801为控制伺服电机原点回归,M802为控制伺服正点,M803为控制伺服反点,M804为自动调节,M805为压力校正即编码器的补偿输入。在电机运行前需要首先进行原点回归,以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当M50和M53同时接通时,伺服电机以2kHz的速度从Y0输出脉冲,开始做原点回归动作,当碰到近点信号M30=ON时,变成寸动速度1kHz,从Y0输出脉冲直到M30=OFF后停止。操作时,只需在触摸屏上设定参数,伺服电机会根据程序中的运算公式转化成为脉冲信号输出到驱动器,驱动器再给伺服电机发送信号驱动电机运转。在伺服电机运行过程中为确保电机能达到需要的精度,采用增量式编码器与伺服电机形成闭环控制,将计算得到的角度与编码器实际测量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伺服电机的脉冲输出,从而实现高精度定位。
4 结语
基于PLC和伺服系统的自动抛光机,能对不同型号的卫浴产品进行抛光,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是替代机械手抛光时的不错选择。
图4 控制参数界面
图5 PLC梯形图
[1]李异,刘钧泉,李建三,等.金属表面抛光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熊幸明.电气控制与PL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晓杰,王君艳.基于触摸屏、PLC及伺服驱动器的伺服系统[J].微特电机,2010(3):57-58.
[4]王凤蕴.基于PLC与现场总线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