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过程中不合理数据的探讨
2015-12-31武海红
武海红
(晋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 晋中 030605)
环境监测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因此,公正、科学、有权威的监测数据是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笔者在从事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合理的监测数据。本文就一些监测过程中的不合理监测数据进行列举,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的合理化建议。
1 不合理数据列举
1.1 某废水排污口一组监测数据(见表1)
表1 某废水排污口监测数据
氨氮测试结果的废水处理设施进口小于出口,经调查,是由于分析人员粗心大意,上报数据时将进、出口数据颠倒。
1.2 某企业2台锅炉废气测试数据(见表2)
表2 锅炉废气测试数据
瓦斯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气。表2中2台锅炉使用同一种燃料,2t/h锅炉二氧化硫测试数据为32mg/m3~55mg/m3,明显为异常数据。原因分析:采用定电位电解法测试二氧化硫,每次测试完毕及下次测试前应将采样管置于环境大气中,按照说明书要求继续抽气吹扫仪器传感器,直至二氧化硫浓度示值符合说明书要求后,仪器自动停机。只有这样,去除采样路径中可能存在的含湿废气,才不会影响下次测试结果。
1.3 某锅炉废气测试数据(见表3)
表3 某锅炉废气测试数据
第5、6次烟尘测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4次的监测结果,属异常数据。通过溯源发现,现场第5、6次滤筒上粘有结块的烟尘。经对现场采样人员进行询问得知,现场采样时烟道内空气湿度大,采样人员从烟道内取出烟枪时,沾上了烟道内灰尘;取滤筒时,烟枪上的灰尘沾在了滤筒上;而采样人员对现场异常情况未进行复测,直接将滤筒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导致测试结果异常偏高。
1.4 某企业厂界噪声测试数据(见表4)
表4 厂界四周昼间噪声监测结果表 dB(A)
由表4可知,24日3#点位、25日4#点位测试数据L10<Leq,属异常数据。现场监测人员未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2 监测过程出现不准确数据的原因分析
1)石油类分析方法HJ637-2012规定,取样量1 000mL时,检出限为0.01mg/L;取样量为500mL时,检出限为0.04mg/L。在分析清洁的地表水时,由于石油类杂质含量低,应取样量1 000mL进行分析。但分析人员取水量500mL进行了分析,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2)化学需氧量分析要求,取混合均匀的水样进行分析。但分析人员直接取上清液进行了分析,使测试结果偏低。
3)废水分析时,在消解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NH3损失,因而出现同一废水样品氨氮测试结果大于总氮的现象。
4)锅炉测试中,实测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浓度时,燃煤锅炉要折算为α=1.8时的浓度,燃气、油锅炉要折算为α=1.2时的浓度,然后再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但是,由于监测人员对标准、方法的不熟悉,造成折算系数错误,进而造成最终结果的计算错误。
5)烟尘采样过程中,现场采样人员在从烟枪取出滤筒时,经常出现滤筒破损现象,导致监测结果偏低。
6)竣工验收监测时,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或额定出力75%以上时进行测定;水泥厂的竣工验收监测,则要求企业在监测时的生产负荷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监测。但现场监测人员在不满足相应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了监测,从而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原因贯穿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各个过程,涉及人员素质、仪器配备、监测方法、监测规范的选用等,要取得准确、合理、有效的监测数据,必须对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3 建议
3.1 全面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
1)对监测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监测人员能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熟练掌握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加强环境监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工作主动性。3)积极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加强实验室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3.2 加强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
及时发现、纠正、解决现场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使现场监测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全面提高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加强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监督,及时检查监测人员是否准确、规范使用监测仪器,是否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操作,监测布点等是否准确,确保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2)加强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监督。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一定比例的样品平行样、密码样、加标回收分析等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样品分析过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3)加强对监测仪器的使用、维护、校准等方面的检查,对稳定性差、使用频率高、经常带到监测现场、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要按相关规定开展期间核查,确保在用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3.3 加强监测数据审核
严格执行监测数据“三校”、“三审”制度,确保获得具有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的监测数据。在客观监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