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海县西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2015-12-31魏立峰

浙江水利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消力池溢洪道模型试验

魏立峰,周 健

(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192)

1 工程概况

西林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扩容后水库总库容为1365万m3,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水库[1]。该工程采用面板堆石坝加高坝体的方式进行扩容,坝轴线位于老坝轴线下游65.73m,趾板位于老坝轴线附近;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

西林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00m,水库按50a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洪水位为68.62m,按2000a一遇标准校核,校核洪水位为70.71m,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30a一遇,相应库水位为68.28m。

泄洪建筑物采用侧槽开敞式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组成。引水渠底高程为62.00m,长度35.0m,进口宽度由68.3m渐变到25.0m;控制段为溢流堰和侧槽,溢流堰采用折线型实用堰,堰顶高程为65.00m,堰高3.00m。溢洪道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西林水库溢洪道平面布置图

2 模型设计

2.1 模型比尺

根据模型试验任务书中关于模型比尺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试验室场地及设备条件,本项整体模型比尺为1∶20(λl=20),正态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其它相关水力学参数的比尺分别为:

流速比尺:λv==4.472;流量比尺:λq==1788.850;时间比尺:λt==4.472;压强比尺:λp==20.000;糙率比尺:λn==1.648。

2.2 模型设计

水工模型上游模拟至溢流堰轴线以上100.0m范围,上游河道模拟至76.00m高程,下游模拟至消力池出口下游250.0m的交通桥,下游河道模拟至26.00m高程,考虑下游河床动床冲刷等,模型建基面高程11.00m,即预留约9.00m冲刷深度 (河床底高程20.15m)。

为方便观测水流流态和试验测试,溢洪道 (包括控制堰、泄槽等)及消力池采用有机玻璃加工、制作,方便进行试验观测;下游河道地形用水泥沙浆制模。模型上游采用钢板水库供水,要求能够保证溢洪道进口水流平稳,满足进流条件相似要求。整个模型包括供水系统、量水控制系统、模型试验段、回水系统等,模拟原体长度约500.0m。

整体水工模型制作和安装见图2,模型平面尺度25.0m×6.0m、高度3.00m。

2.3 模型量测设备

(1)上游水位和下游水位:用测针量测和控制;

(2)流量采用电磁流量计进行量测和控制;

(3)水面线采用测针和直尺进行测量;

(4)溢洪道河消力池水压力用测压管量测。

整体模型试验设计、模型制作安装、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等按照 SL 155—2012《水工 (常规)模型试验规程》[2]要求执行。

图2 西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图

2.4 试验方案

根据水库运行调度方案,试验工况见表1,主要包括校核洪水、设计洪水、下游消能防冲以及常遇洪水共4组试验工况。

表1 试验工况表

试验内容为推求各工况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压力分布、流速分布等情况。

3 试验成果

3.1 过流能力

根据《水工设计手册》[3]第一卷,堰流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水库采用折线型实用堰,流量系数为0.35~0.42,设计时取0.40,理论计算流量与模型试验推求的流量 (以下简称“实测流量”)对比见表2。

表2 水位流量关系表

根据试验结果可知:①在水位较低时,由于堰上水头较低,流量应根据明渠或宽顶堰计算,实测流量要小于按实用堰流量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流量;②在符合实用堰规定水位的情况下,实测流量大于理论计算流量,最高测得超出12.73%,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③消能防冲设计时,由于实测流量大于理论计算流量,消能工设计时偏危险,导致消力池设计不能满足消能要求。

3.2 水流流态

通过模型试验观测,各工况水流流态情况如下:

(1)各工况上游库区进流平稳,无明显水面波动、回流、漩涡、绕流等不利水流现象,引水渠进流顺畅。

(2)校核工况下,由于过流量大调整段内水面壅高,对溢洪道泄流能力有一定影响。其他工况下调整段内,下泄水流直接顶冲右岸,形成翻卷、漩滚,水面波动强烈、流态紊乱。但调整段之后,水流总体上能够顺利沿溢洪道泄槽下泄。

(3)设计工况及校核工况下泄水流在消力池内形成远驱式水跃,消力池内水流流态和消能效果差,出池水流流速较高,消力池尾坎前后水面落差较大,下游河道内河床冲刷以及水面波动明显。当流量减小时 (常遇工况及消能防冲工况下),水流流态及消能效果都有明显改善。

不同工况下,溢洪道沿程水面线情况如下:

(1)4组工况下,水面线见图3,图3中水面线由低到高分别对应工况1~4。

(2)溢洪道泄槽内水深沿程减小,头部区段内 (桩号0+011.90~0+030.00m)水深最大,该处导墙高度为8.00m;设计工况下 (2.00%),该区段内水深约5.00m,水面低于泄槽边墙;校核工况下 (0.05%),该区段内水深约8.50m,水面波动、并间歇性超过边墙外溢。考虑到溢洪道右岸为山体,左岸紧邻大坝下游岸坡排水沟,校核工况下少量洪水溢出不会影响其他建筑物安全,可认为导墙高度满足要求。

(3)消力池边墙顶高程25.70m(即下游交通桥梁底高程)。设计工况下 (2.00%),消力池内水面波动幅度约1.50m,水面最大高程26.05m超过了边墙顶高程;消能防冲工况下 (3.33%),消力池内水面波动幅度约1.50m,水面最大高程25.45m,接近边墙顶高程。表明消力池边墙宜适当加高,同时下游交通桥梁底高程需增加。

3.3 压力分布

在4组试验工况下,分别观测了溢洪道泄槽及消力池底板上沿程水压力。试验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校核工况下在泄槽头部,桩号0+012.40m附近出现负压现象,但负压值不大,试验测得该点压力为-2.88m;其他工况下,均没有出现负压现象。溢洪道泄槽沿程压力分布均匀、正常,没有出现突变、陡降等不利现象。

图3 工况1~4水面线图 单位m

(2)校核工况下,溢洪道过流量明显增大,下泄水流对消力池底板 (桩号0+119.90m前后)存在一定的冲击现象;其它工况下,消力池内淹没水跃、消能效果良好,消力池底板上沿程压力分布平顺。

(3)泄水建筑物水流空化数通常要求达到0.30,以避免产生空化和空蚀破坏,结合当地的气温、气压特征,计算得工况1~4水流空化数最小值分别为0.44,0.39,0.38及0.36,均能满足要求。

试验结论表明溢洪道泄槽沿程压力分布均匀,溢洪道泄槽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性小,总体布置方案合理。

3.4 流速分布

试验沿溢洪道泄槽和下游河道布置了9个流速观测断面,其中泄槽段5个 (见图4),下游河道4个 (见图5),在4组试验工况下,分别观测了溢洪道泄槽流速分布,以及下游河道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

图4 消能防冲工况泄槽流速测量断面位置图

3.4.1 泄槽段流速分布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泄槽段各工况下最大流速见表3,泄槽段接近消力池部位流速较大,建议复核该处结构抗冲刷能力。

表3 泄槽段最大流速表

3.4.2 下游河床流速分布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河床段各工况下最大流速见表4,消力池出口处流速较大,消能防冲工况下超过了该处允许最大流速,但下游河床抗冲刷能力满足要求。建议适当增加消力池深度,对消力池出口河床进行护砌。

图5 消能防冲工况下游河床流速测量断面位置图

表4 河床段最大流速表

4 结果建议

根据模型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对西林水库溢洪道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议流量系数取0.40,但在复核下游消能防冲结构时取0.45。

(2)将溢流堰后的调整段底坡调整为平坡,使常遇洪水工况时水流能够平顺进入泄槽[4]。

(3)加高消力池边墙高度,增加下游交通桥梁底高程。

(4)对泄槽末端结构抗冲刷能力进行复核。

(5)增加消力池深度,对消力池出口河床进行护砌,以满足下游河床的防冲刷要求。

5 结语

通过对西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溢洪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今后制定调度运行计划提供了依据[5]。通过加深消力池的方案,提高了消能效率,较好地解决了下游河床的防冲刷问题,对原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修改方案,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另外,此次试验也对今后溢洪道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西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3.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SL 155—2013水工 (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工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4]钟勇明,黄智敏.惠来县镇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8(2):29-31.

[5]赵克梅.上郊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J].山西水利科技,2008(8):9-11.

猜你喜欢

消力池溢洪道模型试验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反推力装置模型试验台的研制及验证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