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
2015-12-31郑楠
郑楠
摘 要: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正在变化中的中国经济。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有哪些特征?本文将对此进行解答。
关键词:新常态;含义;特征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1.经济新常态概念的提出
经济新常态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的总裁埃里安,2010年在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来的。主要用以反映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的低增长状态。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生变化,我国经济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状态。“新”指和过去不同,“常态”则表明这一状态会是长期存在的过程。从我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资源环境等方面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把经济新常态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1)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缓慢下行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9.8%。但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开始出现下行趋势。2010年到2014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是10.6%、9.5%、7.7%、7.7%和7.4%。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是6.9%。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呈现出了缓慢下行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这样几个。
(2)经济增长速度转换的原因
①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环境红利等,但是这些传统红利因素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土地红利,低成本、大规模的建设用地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土地取得成本越来越高,土地红利逐渐消失。没有了这些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下滑。
②产能过剩
我国的制造业很发达,但多数都已达到峰值。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基本上产能利用率不足70%。2014年中国钢产量超过8.2亿吨,而钢的需求量只有7.37亿吨,严重产能过剩。对于这种过剩产能必须进行削减,而削减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速的下滑。
③出口受阻
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国外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我国出口量骤减。外需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范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些方面都将得到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的优化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工业一直是对GDP贡献率最大的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2012年,这种支柱地位开始发生改变。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上升到45.5%,此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占比是49.5%。虽然与发达国家的60%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第三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需求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包括内需外需结构、投资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内需外需结构不太合理,过度依赖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也不太合理,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结构,则存在着以购买吃、穿等生存性商品为主的情况。在新常态下,这几个结构都将得到优化。在内需外需结构中,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投资消费结构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则体现在: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中的发展性、享受性商品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
(3)城乡二元结构的优化
城乡差距和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共有的现象,美国、日本等较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曾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缩小城乡差距。比如,美国花了70年的时间使工农收入趋向平衡;日本则是花了100年使农民的收入超过非农家庭的收入。过去,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无论是收入,还是道路、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都要落后很多。在新常态下,这种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
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不仅超过了城镇居民的6.8%,而且也超过了2014年7.4%的GDP增速。可见,农民收入增长特别快。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推出“村村通公路”政策以来,除个别偏远山区外,已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的行政村。通信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网络信号已经覆盖全国,手机成为农村居民上网的最主要的终端。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十三五期间,还要继续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医疗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一。在新常态下,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化,城乡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
(4)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在新常态下,这种差距将逐渐缩小。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打造以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弓”,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为“箭”的“一弓双箭”的区域经济格局。它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力量将会非常强大。东部的一些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使东部地区可以集中力量发展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中西部地区也将借着产业转移的机会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将更加合理,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3.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传统经济增长动力---要素驱动、投资驱动
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是指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要素(人、财、物)的增加带来的。过去我国在生产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时候,只能靠不断地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来扩大再生产。但是人、财、物现在都已经不能再支持我们采用过去那种经济发展模式了。
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呈现负增长,劳动力供给将出现缺口,我们不能再继续享受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所带来的低人力成本了;由于产能过剩,也不能再靠政府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更不可能再继续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来提高产量。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的话,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了。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是要由过去的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创新驱动
所谓创新驱动,就是指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实现的。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我国现在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可见还有很大的差距。
过去,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往往处于中低端,很多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比如,iPhone手机是由中国工厂制造的,但是苹果公司留给代工环节的利润却少的可怜,只有2%。而苹果公司由于掌握着核心技术,可以很轻松的就获得了一部iPhone30%的利润。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如今,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核电技术、高铁技术等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新政。在新常态下,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处于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将会为我国经济找到更多新的增长点。
三、结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战略判断,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研判国家经济形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思想。新常态下的中国仍然处在极为珍贵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我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全面。我们要努力为早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