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描写凸显个性

2015-12-30曹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6期
关键词:古巷山路小巷

曹津源

【读一读】

走在弯弯的山路上

□祁玉江

久居繁华现代的都市里,心却怎么也安放不下,时不时会想起故乡那弯弯的山路来,甚至出现在梦境里——那山路像一条细线,兜得很长,仿佛永远没有尽头;又如一条曲折的河流,千回百转,一直向前奔涌;更似一条天赐长绫,缠来绕去,裹挟在高耸的山腰间,时隐时现。

我曾无数次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已经谙熟了它那博大、憨厚、纯洁的秉性。不管是谁,无论何物,它都不加阻拦,总是敞开胸怀热情接纳。它从不索取,更不需要回报,总是默默地为前行的脚步奉献着,即便被踩压得遍体鳞伤,也会通过自身“免疫”功能逐渐恢复、延伸。

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就像回到了家,投入母亲的怀抱,走进亲人的心田,有享受不尽的温馨和愉悦!

春日里,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满眼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路走来,望了这山看那坡,观了一树又一花,那漫山遍野的绿意,让你兴奋,使你流连,总会惹得一颗热乎乎的心骚动不安。

夏日里,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看满山的庄稼茁壮成长,牛儿、驴儿在寸草湾里悠闲地吃草,狗儿懒洋洋地躺在村头院落的树荫下昏头酣睡,鸟雀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小河里戏水,发出一阵阵的欢笑声,远处的山梁上不时传来农人们的信天游:“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满山的庄稼风摆动,一株株一苗苗都连咱的心……”此时,你早被这淳朴的山乡美景打动了,干脆躺在树荫下,伴随着歌声鸟语,仰望云卷云舒,与天地融为一体,宛若神仙一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睡得竟然是那么踏实,那么香甜。

秋日里,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满目金黄,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黄澄澄的糜谷,金灿灿的玉米,伴着红彤彤的苹果、枣儿,到处硕果累累。春种秋收嘛!人们一边割着谷子,一边便扯开了嗓子唱道:“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的是好光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此时此刻,你不知是高兴还是伤心,更不知为谁高兴为谁伤心,脚下的步子却迈得更欢实了。

冬日里,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地一片荒凉。四周空旷静寂,几声鸡鸣狗吠竟是那么响亮,那么清晰,顿时打破了山野的沉寂,让你脚底生风,步履加快,使你并不孤寂,并不觉得寒冷,反倒身上汗津津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遇上下雪天,天灰蒙蒙的,空中飞舞着雪花,大地银装素裹,天地相接,合二为一。这个时候,弯弯的山路失了踪影。如果是生人,定会困顿窘迫,不知所措。可山里人不以为然,他们熟悉了这蛛网般的路径,再大再厚的雪也阻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弯弯山路,山路弯弯。我是多么怀念你!与你相伴,虽然身是劳累的,但心是踏实的、轻松的,甚至是愉悦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6月21日)

写作借鉴

本文托物抒怀,以四季为序,展示故乡山路之美景,抒写与之相伴的轻松愉悦和恋乡之情。出色的描写方法,使这一主旨得到了本土化、诗意化的表达。

一、展开多觉描写。作者注重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描写。诉之视觉的,有山路的细密、曲折、缠绕,此属形状;有走山路所见的“绿意”“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银装素裹”,此属色彩;诉之听觉的,有鸟雀的啼鸣声、小孩游水的欢笑声、冬日空旷山路上分外清晰响亮的“鸡鸣狗吠”声,更有夏秋两季农人们“扯开了嗓子”唱出的信天游。这样,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山路可见可听,立体感强。

二、妙用修辞手法。开篇运用博喻,精选喻体:“细线”,状其静态,“河流”“长绫”则状其特有的动态——曲折而奔涌,裹挟而隐约,无不贴切形象;运用拟人——“它都不加阻拦,总是敞开胸怀……”,看似字字写路,实则句句赞人。

三、笔触深入心底。心理描写贵在情出由衷,切合语境。“总会惹得一颗热乎乎的心骚动不安”,这是由山路春景激起的温馨感;“不知是高兴还是伤心,更不知为谁高兴为谁伤心”,这是由信天游引发的有喜有忧的真情和担当情怀;开篇“心却怎么也安放不下……”与结句“身是劳累的,但心是踏实的……”更是直露丰富的内心世界,坦诚真挚,引发读者共鸣。

【写一写】

走进小巷

□刘季烨

残阳如血。带着些许烦恼,我站在幽深的小巷口,停步不前,看着那幽暗的小巷深处,心中生出一丝胆怯。

无奈,回家一定要穿过这条小巷。一番权衡之后,我终于抬起脚,慢慢地靠近了它。

刚走进小巷,一阵悠扬的二胡声就迷住了我,尽管琴声带着些许悲凉,却消散了我心头大半的恐惧。它仿佛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咿咿呀呀地唱着古老的传说。那隽永绵长的琴声,仿佛能穿越千年的期盼与等待,诉说着一段凄美的情思。

继续慢行,一捧鲜翠欲滴的蔷薇在老墙后悄悄地绽放,如此曼妙的生命,难怪连千百年前的李清照也感叹:“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一缕幽香在这古巷中弥漫开来,为这古巷增添了几分青春的美好。

在小巷内漫步,蓦地,一阵轻快的流水声传入耳中。我连忙寻找那声音的源头,终于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停住了脚。随着一丝轻微的“吱呀”声,我轻轻推开虚掩的木门。入眼,是一位年轻的妇人在天井边打水洗衣,古老的棒槌,青色的衣衫,恍若千百年的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细细打量这座庭院——斑驳的柴门,青苍的地面,乌黑的房檐,沉睡的太阳的影子掠过久睡的白墙。无意中一瞥,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前的松柏青葱依旧。这满眼的绿意和扑面而来的古朴之风,顿时让我满心清新,这样的古色古香,也让我一扫先前的怯意,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座小院,这条古巷。

不忍再打扰这份美好,我轻轻地退出门去,继续走向小巷深处。又见门前,两个老人正在对弈,他们的身后站着几位正在品茶观战的老人。我让这画面定格,放飞思绪:他们定是这古巷的知者,仿佛那杯中的茶,不浓,不淡;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棋盘上刀光剑影,老人们却浅斟慢酌,毫无半点气急模样。那尘世浮华,虽似眼前氤氲的雾气一般缠绵,但最终消散,给老人一份清幽。我站在一旁,身心仿佛也沉淀了下来,嘴角扬起一抹满足的微笑。

小巷呀小巷,无形之中,在我慢慢靠近你、了解你的同时,你的美好也在慢慢靠近我的心。你的纯粹与自然,古朴与雅致,让我摆脱烦闷压抑的雾霾,换来一方清纯愉悦的心田。

小巷呀小巷,我慢慢地离开你,伸手与你告别,你似乎也不忍与我道别——胡琴还在咿咿呀呀地响,你的影子在我的身后被拉得很长,很长……

亮点点评

作者成功借鉴范文的四种笔法:综合了视觉、听觉、嗅觉的多感观描写,凸显古巷远离喧嚣的古朴宁静;天井、棒槌、乐曲的悲凉、古墙上的爬山虎、棋盘旁不急不躁的品茗人……弥漫的是江南水乡的特有意蕴;将“观战老人”喻为“杯中茶”,引用李清照词和《牡丹亭》曲,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最后两段将称呼“它”改为“你”,直抒胸臆,强化主旨,也是妙笔。

猜你喜欢

古巷山路小巷
长沙西园北里:走读古巷的历史脉络
山路弯弯
《古村小巷》
小巷深处
古巷
山路弯弯
古巷遗风:司门口老街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