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部分“有”字比较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2015-12-30李林珈,刘海燕
Citation format:LI Lin-jia, LIU Hai-yan.Logical Semantic Analysis of Some Comparative Sentences with Chinese “You”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7):9-13.
主持人语:
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 研究员
历史上,逻辑学对语言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对语言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逻辑学与语言学交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现代汉语的“有”字比较句就值得研究。《现代汉语部分“有”字比较句的逻辑语义分析》对“有”字比较句的语表结构和语义内涵进行了分析,文中还借用了一个“阈值”的概念,并且对部分“有”字比较句进行了形式化,概括出逻辑表达式。由此,可以帮助人们较为准确地描写和解释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的丰富的语义内涵。
信念(belief)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柏拉图明确把它作为认识论范畴提出后,信念问题就备受诸多哲学家的关注。《论罗素的信念结构观》就对现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的伯特兰·罗素的信念结构观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罗素从信念之内部结构的维度来剖析信念,涉及到心身问题、心理内容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为逻辑哲学、心灵哲学中的信念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尽管罗素对信念的解读仍然存在一些他认为难以涉足的盲区,但值得肯定的是,罗素将常识心理学中的信念及其内容首次进行了逻辑分析,并且将逻辑哲学中的命题问题、语言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和心灵哲学中的心理内容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哲学分支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
现代汉语部分“有”字比较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李林珈,刘海燕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人们表达比较范畴时,脑中会有类似物理形式存在的标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这个标尺上的“刻度”的差异就体现出了比较。此外,比较点还存在有“阈值”,阈值不同,比较结果项可能会不同。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不但凸显了“刻度”和“阈值”的涵义,还凸显了“等同”甚至“超过”的句式意义,并非单纯的“平比”。对部分“有”字比较句进行形式化,概括出逻辑表达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写和解释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丰富的语义内涵。
关键词:现代汉语;“有”字句;比较句;逻辑语义;刻度;阈值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7.002
中图分类号:B81;H030
Logical Semantic Analysis of Some Comparative Sentences
with Chinese “You”
LI Lin-jia, LIU Hai-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Abstract:When people express a category of comparison, there is a scale plate in our minds, which is similar to a physical one. The scale is that scale plate which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standard of a comparative sentence. There is also a threshold which indicates the varied predicate of comparison. The “You” comparative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do not merely express the meaning of “being equal”, because they not only highlight the meaning of scale, but also the meaning of threshold.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some “You” comparative sentences can be discovered by formalizing them with formal logical expressions.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sentences with “You”; comparative sentences; logical semantic; scale; threshold
历史上,逻辑学对语言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对语言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随着逻辑学与语言学交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特殊句式,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对汉语特殊句式进行逻辑语义研究。近年来还有专门针对现代汉语比较句这一特殊句式的逻辑语义研究。Erlewine和Lin二人都对现代汉语的典型比较句——“比”字句进行了形式化的描写和解释[2-3]。但尚未见到有人对现代汉语的非典型比较句——“有”字比较句进行过形式语义的分析。
一、典型比较句的语表特征和语义内涵
(一)典型比较句的语表特征
比较句也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事物、对象之间的比较关系,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了“比较”这一语法意义[4]。言语中表达“比较”这一语义范畴的句子就是比较句。何元建认为构成比较句的显性的成分有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标记词、比较结果,即:比较主体+标记词+比较客体+比较结果[5]。例如:
张三比李四高。
汉语中的比较句一般都有明显的标记。例句中的标记词是“比”。“有”字比较句就是以“有”作为比较标记的句式。我们相信“有”字比较句作为汉语特殊句式的一种,也同“比”字句一样有值得研究之处,而且能够运用逻辑语义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二)典型比较句的语义内涵
1.刻度
首先,我们认为典型的比较句凸显了一种“刻度”的涵义。刻度本来是量具和仪表等上面所刻或画的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和这些记号的总称。人们在表达比较范畴时,其实是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了量化,这时人们会类比物理形式存在的量具或者标尺,在脑中形成一个标尺。体现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之间的差异的正是二者在这个标尺上的刻度不同。
2.阈值
比较句还会凸显一种“阈值(threshold)”的涵义。Roger Schwarzschild指出这一概念存在于英语的比较句中[6]。
他首先举出例子,在听力测试中,听力学家会根据基调变化的强度来寻找到一个能被某人听到的最低的声音,称为听觉的“绝对阈值”。如果某段声音对于某个人来说是能听见的,那么这个声音就达到了或者超过了这个人脑中关于声音的绝对阈值。
我们认为汉语的比较句也是这样的。如前文所讲,表达比较范畴时,人们其实是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了量化,那么比较点就会存在一个阈值。例如:
那个胡同和这间屋子一样宽。
“那个胡同”的面积在人脑中的标尺上有一个刻度,“这间屋子”的面积也有一个刻度,二者的刻度是一样的。当这个刻度都达到了或者在脑中那个“面积”的阈值之上时,我们就可以认为“那个胡同”和“这间屋子”都是“宽”的。
二、“有”字比较句的语表结构和语义内涵
(一)“有”字比较句的语表结构形式
我们对能进入“有”字比较句的句法成分进行了总结,并且根据“有”字比较句各部分隐现的情况,对其语表结构形式作如下分类:*例句并未包含所有的“有”字比较句。由于逻辑工具的限制,加上搜集的语料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将所有能够生成的“有”字比较句形式化。所以,我们排除了疑问句和感叹句情况。例句相对原文有所改动。
1.语表结构形式是“A+有+B+X”的情况,X为AP。
(1)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是普通的NP。例如:
张三有李四那么高。
(2)比较主体A和比较客体B是表示时间的NP。例如:
今年有去年那么冷。
(3)比较主体A为NP,比较客体B为零形式。例如:
张三有这么高。
(4)比较主体A为VP,比较客体B为零形式。例如:
找工作有这么难。
(5)比较主体A是一个小句S,比较客体B是零形式。例如:
你爱他有这么深。
2.语表结构形式是“A+V得+有+B+X”的情况,X为AP。例如:
名字写得有茶碗口那么大。
(二)“有”字比较句的语义内涵
首先,“有”字比较句同样会凸显“刻度”和“阈值”的内涵。而且,对于像“张三有这么高”这样的比较客体是零形式的句子来说,很多学者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句,因为它看起来似乎没有形成比较。但是,如果我们量化了它的刻度,找出其阈值,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这个句子中与张三相比的是“高度”的阈值。如图1。
图1 “张三有这么高”示意
其次,“有”字比较句还凸显了其特有的语义内涵。赵元任认为“有”字比较句并不是同等,而是一种“企及”,即“X从低处往高处爬,爬到跟Y一样高”[7]。我们认同这一结论,并且通过赵元任先生的解释,我们认为以“和”“跟”“与”等等为标记词的比较句,一般体现出的是一种状态。不同于这些比较句,以“有”为标记词的比较句不光体现了状态,还体现出了微弱的动作,这种动作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而是体现在人们说这句话时的心理活动上。张和友认为“A有BX”这样的比较句其实是蕴涵了两种语义[8]。一是A=B,二是A>B。我们认为张和友的结论比单纯认为“有”字比较句的句式意义概括得更为完整。再用赵元任“企及”的说法来把“有”字比较句的句式意义补充完整,我们总结出整个“有”字比较句表达了A→B,END:A≥B的句式意义。
(三)“有”字比较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我们分析出“有”字比较句特有的句式意义,用简单符号记作A→B,END:A≥B。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的逻辑语义分析中无法涵盖所有的语义。所以,还需要我们尝试用更多的逻辑符号来进行更为精细的形式化表达。主要的逻辑符号有:∃表示存在,θ0是一个表示阈值的变量。θ是一个表示刻度的变量,每个变量的汉语拼音加一个右上标“′”来表示“这是该变量的元语言”,“≥”表示其连接的前面部分大于或者等于后面部分。“∧”表示取其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的交集。
1.语表结构形式是“A+有+B+X”的情况
(1)A和B是普通NP,X是AP
典型例句:张三有李四那么高。
根据“有”字比较句的句式意义,我们知道“张三有李四那么高”体现出的意义是:有一个表示“高度”的阈值,比较客体“李四”的身高的刻度达到或者超过了这个阈值,比较主体A“张三”的刻度逐渐向“李四”靠近,最终与“李四”的刻度相等或者大于它。我们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为A→B,END:A≥B。但是这在我们的逻辑语义分析中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义。比如“高度”的阈值究竟如何体现,所以我们现在用上一些逻辑符号,试图更准确地表达它。我们将其形式化为:
(Lisi′,θ0)]∧[θ(Zhangsan′)≥θ(Lisi′)]
存在一个关于高度的阈值θ0,还存在衡量他们身高的刻度θ,李四身高的刻度达到或者超过了这个阈值,同时张三的身高也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而且张三身高的刻度大于或等于李四身高的刻度。如果我们对其进一步抽象,将其中的每个个体都用逻辑符号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一类句式的逻辑表达式:
∃θ∃θ0φω/μ[(α,θ0)∧(β,θ0)∧[θ(α)≥θ(β)]
其中,α,β是个体词,φ表示具体某一事物的阈值,φω/μ表示ω是对于φ来说所偏向的积极意义的方面,μ是对于φ来说所偏向的积极意义的方面。
陆俭明提出“高矮”“胖瘦”“大小”“美丑”等等量度形容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比较结果一般会选择表示积极意义的那个进入,但有时也会有消极意义的比较结果[9]。所以,我们在进行形式化的表达时需要将其注明。
(2)A和B是表示时间的NP,X是AP
典型例句:今年有去年那么冷。
与A和B是普通NP不同的是,“今年有去年那么冷”表达的意义还有时间上的,即“去年的温度达到最低的阈值”这件事发生在“今年的温度达到或低于去年的温度”这件事之前,即需要体现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所以我们认为其逻辑表达式应该如下:
(Qunian′,θ0)]∧[θ(Jinnian′)≥
θ(Qunian′)]∧(τQunian′← τJinnian′)
∃τ∃θ∃θ0φω/μ[(α,θ0)∧(β,θ0)∧
[θ(α)≥θ(β)]∧[τα←τβ]
(3)A为NP,B为零形式,X是AP。
典型例句:张三有这么高。
通过前面的句法分析得知,句中的比较客体为零形式,只要比较主体“张三”的刻度刚好达到阈值或者处于阈值之上,就可以把“张三”的身高算作高。我们将其形式化为:
∃θ∃θ0φω/μ[θ(α)≥θ0]
(4)A为VP,B为零形式,X为AP。
典型例句:找工作有那么难。
与前一句类似,这个例句中首先确定的是比较主体“找工作”难。所以“找工作”这件事达到或者超过了“难度”的阈值的消极方面。但与前一句不同的是,比较主体A是一个VP,即一个二元谓词带一个个体变元。于是我们给出“找工作有这么难”的逻辑表达式为:
[Zhao′(Gongzuo′)=e1]]∧[θ(e1)≥θ0]
“找工作”是一个二元谓词带一个个体变元,所以可以作为一个事件e1,Zhao′(Gongzuo′)表示“找”是一个二元谓词带有一个自由变元“工作”,Zhao′(Gongzuo′)=e1表示“找工作”就是事件e1。θ(e1)≥θ0表示事件e1的难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整个逻辑表达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为:存在一个关于难度的阈值θ0,存在衡量事物难易的刻度,存在一个事件e1“找工作”。“找工作”的难度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其刻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所在的刻度。进一步抽象,可以得到:
∃e1∃θ∃θ0φω/μ[(e1,θ0)∧[φ(γ)=e1]]∧
[θ(e1)≥θ0]
其中,φ是二元谓词,γ是个体词。
(5)A为小句S,B为零形式,X为AP。
典型例句:你爱他有那么深。
同前一种情况类似,句子里的比较主体A“你爱他”这个事件达到或超过了“深度”的阈值,比较客体B是零形式。不同于第3种情况的是,比较主体A是一个小句S,当中有一个二元谓词,带两个个体变元。我们给出“你爱她有这么深”的逻辑表达式为:
[Ai′(Ni′,Ta′)=e1]]∧[θ(e1)≥θ0]
“你爱他”是一个二元谓词带两个个体变元,所以作为一个事件e1,Ai′(Ni′,Ta′)表示“爱”是一个二元谓词,并带有两个个体变元“你”和“他”,它们的关系是“你”映射到“他”。Ai′(Ni′,Ta′)=e1表示“你爱他”就是事件e1。整个逻辑表达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为:存在一个关于深度的阈值θ0,存在衡量“爱恨”深度的刻度,存在一个事件e1“你爱他”,“你爱他”的深度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其刻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所在的刻度。对其进一步抽象就可以得到:
∃e1∃θ∃θ0φω/μ[(e1,θ)∧
[φ(γ,δ)=e1]]∧[θ(e1)≥θ0]
其中,δ是个体词。
2.语表结构形式是“A+V得+有+B+X”的情况
典型例句:名字写得有茶碗口那么大。
根据吴平对“得”字句的分析[10],“刘强看得困了”表达出的内部的语义是“刘强看”,“看”的结果是“困了”。我们认为此处与之类似,即“写名字”,“写”的结果是“名字有茶碗口那么大”。那么就有一个关于“大小”的阈值,而在这里是把“名字”的大小比作了“茶碗口”,所以“名字”的大小肯定是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的,才可以认为“名字”写得“大”。我们用一个事件e表示出“写名字”这个事件,整个句子又是一个表结果的事件,所以表达出来就应该如下:
BECOME[[(Mingzi′,θ0)∧
(Chawankou′,θ0)]∧[θ(Mingzi′)]≥
θ(Chawankou′)]]
其中,BECOME是一个表示结果的事件,这个结果事件是由一个事件e“写名字”引起的,结果就是“名字”和“茶碗口”的比较。我们将上述逻辑表达式用自然语言描述为:存在一个事件e“写名字”,这个事件造成了一个将“名字”和“茶碗口”进行比较的结果,其中存在一个关于“大小”的阈值,还存在衡量事物大小的刻度。“茶碗口”达到或者超过了这个阈值,同时“名字”也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所以“名字”的大小也就达到或超过了“茶碗口”的大小,即“名字”的大小的刻度大于或者等于“茶碗口”大小的刻度。再对其进一步抽象得到这一类句式的逻辑表达式:
∃e∃θ∃θ0φω/μ[φ(γ),e]∧
BECOME[[(α,θ0)∧(β,θ0)]∧
[θ(α)≥θ(β)]]
三、结束语
现代汉语的“有”字比较句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也有很多研究成果。但这并不表示人们就已经把“有”字比较句研究透彻了。事实上,“有”字比较句还有一些语义内涵并没有被挖掘出来。近年来,逻辑语义学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步,不仅理论发展迅速,将理论应用于分析自然语言的特殊句式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分析了“有”字比较句的语表结构和语义内涵,并且对部分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进行了逻辑语义分析。我们认为在人脑中会存在有类似物理形式存在的标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这个标尺上的刻度的差异就体现出了比较。同时我们还借用了一个“阈值”的概念,因为比较结果的不同取决于阈值的不同。在总结出“有”字比较句特有的句式意义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形式化,用逻辑表达式描写和解释了“有”字比较句的语义内涵。
参考文献:
[1]LYONS J.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ERLEWINE M Y.A New Syntax-Semantics for the Mandarin bi Comparativ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2007.
[3]LIN J.Chinese comparatives and their implicational parameters[J].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2009,17(1):1-27.
[4]刘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5]何元建.现代汉语生成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SCHWARZSCHILD R.The Semantics of Comparatives and Other Degree Constructions[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2008(2):308-331.
[7]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张和友.差比句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2(5):8-13.
[9]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46-59.
[10]吴平.汉语特殊句式的事件语义分析与计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