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资源支撑不够

2015-12-30陈功

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资源支撑不够

安邦集团合作栏目

陈功城市研究学者、智库学者。1993年其创办的安邦咨询目前已是国内领先的战略型民间智库。陈功先生一向主张研究城市,要从城市微观和技术角度着手,认为微观城市才具有现实意义。他最关心的是,地方政府明天该做什么。

在两会期间,从地方层面来看,“一

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省份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一带一路”有关内容列为工作重点,不少经济大省或重要节点城市已经或即将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其中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重点。

集中资源,搞好“新丝绸之路”建设,发展中亚,真正赢得陆权基础上的贸易优势和战略主导权。这是非常明智的决策,在我看来,中国并没有资源同时进行“一带一路”的战略。

“一带一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很大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的地缘政治历史,自从“第三世界”、“不当老大”之后,就始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但2013~2014年间,这种情况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先是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来又提出了“一带一路”。然后整个战略因为高层政治的原因,最后定型在了“一带一路”。

现在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沿线有44亿人口、26个国家和地区、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这样的估算规模几乎将整个亚洲的核心区囊括在内。

这个战略具有极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像很多中国政策一样,在一个从战略到政策的计划过程中,战略本身出现了变形,被加入了很多与地方利益相关的因素,于是真正到了政策层级,一个地缘战略清晰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先是增加了“海上丝绸之路”,最后又变身成为了“一带一路”。

在我们鼓掌欢呼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既要能从世界地缘政治角度,也就是战略的高度,也要能从政策形成和利益博弈的层面来审视问题,这样才能够明白这种从战略到政策的变身演变过程,这样才能冷静评价一带一路的未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按照现在主流的解释,“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既然不是实体和机制,当然也就回避了最为困难的体系设计和实施的问题。国家层面的利益让位于经济,至于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没有机制体系的条件下,当然更多的是说说而已。这种情况,中国研究地缘政治的人清楚,国外的领导人也清楚。最后很可能演变成为这样的一种局面,中国变成了东盟以至中亚各国的提款机。

据悉,与往常一样,由小团体搞出来的“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即将正式出台。有新疆人士认为,“作为跨越千年丝绸之路的新疆,更会得到格外关照。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围绕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央将给予新疆政策大礼包。”中西部在发展问题一向渴求,因此而欢喜欲狂,殊不知这已经是一个缩水的大礼包。同样的一块蛋糕,被一切为二,甚至可能一切为三。

现在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沿线有44亿人口、26个国家和地区、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这样的估算规模几乎将整个亚洲的核心区囊括在内。而根据以往从未涉足于新丝绸之路问题研究的中金公司“初步估计”,未来十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我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如何解读这样的前景呢?

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向是国家队的地盘,怎么投资,如何投资,国家级的政策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投资层面的事情,市场难以判断,总计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这么多,把3万亿美元全部投出去,也有可能做到。至于提升出口,这个前景就不乐观了。如果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为了提升出口,首先就会遭遇东盟国家的强烈抵制。以往印度尼西亚甚至因为中国出口服装而全面禁止中国服装的进口,所以“提升出口”,这完全是一个涉及东盟以至其他国家内部政治的竞争话题,并非是因为你有投资就能改变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也就无法脱离开机制和实体的框架了。

再来看看中国的资源状况,“一带一路”的资源前景与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关系极大。若人民币升值,则外投将持续流入中国,同时也可以支持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若人民币贬值,则不仅对外投资的成本大为增加,而且外资将会流出,水还没流出多少,池塘却可能面临干涸的局面。

如果放在一个周期里面看中国的外汇储备量,这基本是稳定的,大致在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投资就用掉1.6万亿美元甚至更多,而“出口提升”等回报不尽如人意,外汇储备却不增反减,这个大局如何收拾?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向要配套更多的国家隐性成本,也就是国家与国家间的资本和商品往来。包括投资、减债、贷款、援助和实物等等,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国家隐性投资的比例相当高,根据公开的资料来看,至少在1∶1左右。如果考虑非公开的国家隐性成本,则这个比例会更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源角度实际是不支持同时搞“一带一路”的,能够做的,只有集中资源,搞好“新丝绸之路”建设,稳定新疆,发展中亚。这样的地缘政治考虑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愿景,踏实做好艰苦工作,以国家级的利益为着眼点,从体系和机制上着手,利用“马歇尔计划”作为战略工具,真正赢得陆权基础上的贸易优势和战略主导权。

那么沿海各地如何办呢?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沿海地区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再加上多年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本来就有一定的资源储备,只要积极改革,政策支持,自然能够搞活。

中国目前的资源条件并不支持同时搞“一带一路”,应该集中资源搞好“新丝绸之路”建设,稳定新疆,发展中亚。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