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寿之乡”成因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5-12-30黄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百岁老人微量元素长寿

“长寿之乡”成因研究述评与展望

黄翌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关键词〔〕长寿之乡

中图分类号〔〕R161.7;P208〔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第一作者:黄翌(1985-),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空间分析与决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1〕。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寿人口数量在1980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长寿现象及其相关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1长春之乡分布状况

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认定的称号,其评选注重长寿的代表性(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10万以上)、整体性(2010年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8岁)和持续性(80岁以上高龄老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14%以上)〔3〕。截至2014年9月30日,全国共有55个长寿之乡(评选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如图1)。

图1 中国长寿之乡分布图

分析图1中的长寿之乡分布,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中国的长寿之乡大多分布于我国南部。主要分布于豫皖两省北部交界处、东南沿海及西南的川渝黔桂琼地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比最多。(2)结合中国地形图发现,长寿之乡大部分位于山区。据统计,55个长寿之乡中,36个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占65.5%,以平原为主的有19个,仅占34.5%。(3)大多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县或县级市,市辖区较少,经济普遍较落后。大部分长寿之乡地处南方山区,山地和丘陵占比很高,交通等基础设施修筑困难,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建设难度大,仅有位于长三角、珠三角、胶东、成都平原的几个长寿之乡经济状况较好。(4)聚集性分布程度较高。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测度中国长寿之乡的分布情况,平均最近邻指数表达的是平均观测距离与预期平均距离的比率,其中,预期平均距离是假设随机分布中的邻域间的平均距离。如果最近邻指数<1,所表现的模式为聚类;如果指数>1,所表现的模式为分散。测算结果为:平均观测距离为85 114.86,平均预期距离为111 794.88,平均最近邻指数为0.761,Z值为-3.536,其绝对值高于置信度0.99的置信区间2.58,说明统计具有显著性,表明中国长寿之乡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1)

式中,di为空间要素i到与其最近的实体间的距离,n为空间要素个数,A为研究区面积。

2长寿之乡及长寿人口的特征

在长寿地区的界定以不同年龄段长寿现象成因研究方面,研究发现长寿水平的变化与老龄化程度密切相关〔4〕。龚胜生〔5〕认为,判定一个地方是否是长寿区,除要看它长寿老人的绝对数量有多少外,还要看它长寿老人的相对比率有多高,而且后者的权重还要大一些。Magnolfi等〔6〕在评价意大利人口长寿特征时提出了长寿指数和百岁指数两个新的指标,并且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数据得出:意大利经济发展较快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长寿指数较高,而南部和海岛地区百岁指数较高,认为长寿指数主要是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的结果,而百岁指数不仅仅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更是气候、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体现。Lv等〔7〕解读了中国环境对长寿人群的影响,得出了类似的结论:65岁以上人口分布更多地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百岁以上人口的分布则与之相反,主要分布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且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此外他们还比较了中国南部和西北两大长寿人口集中区的环境特征。龚胜生〔7〕研究了中国古代长寿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环境背景,得出古代长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与现代相反。在长寿人口的性别研究方面,尹志娟等〔8〕调查了山东省城阳﹑乳山﹑平邑﹑单县、费县等长寿现象集中地区的性别差异,得出女性百岁老人是男性的 4.76倍。Poulain等〔9〕研究了撒丁岛上的奇特现象:百岁以上老人中男/女比值很高,这一现象与其他长寿地区相反,推断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且证实了该地区的男性长寿现象在具有地域聚集性。

在长寿之乡的人居环境研究领域,马婧婧等〔10〕以县为单位,构建包含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文化、居住水平、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在内的指标体系对比了长寿之乡湖北钟祥与邻县人居环境的分值,得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与长寿水平空间分布情况一致。央吉〔11〕以广西巴马县长期深入的社会调查为依据,探索这一地区长寿群体及其生存的有益环境,发现该地区的长寿现象不局限于巴马县,在其周边还存在分布更为广阔的长寿带。

在长寿人口数据空间化方面,韩国学者Cho等〔12〕针对行政区划边界不能真实地反映居民点人口数据且对可变元效应(MAUP)敏感的问题,通过分区制图(dasymetric mapping)方法得到更为详尽且真实的韩国某地区长寿人口分布图,再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得到长寿人口分布的热点地区。Cho等〔13〕还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表达韩国某地区长寿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变异性,并比较了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和GWR分析生态因子与长寿人口分布间关系的优劣。

3“长寿之乡”成因

长寿之乡的成因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点也较为分散,涉及多学科,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生命科学、医学、人文科学的相关学者都从各自视角开展过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长寿人口学、长寿特征调查、长寿文化与产业研究、长寿之乡的自然环境研究、长寿基因研究等几个方面。其中,长寿人口调查、自然环境、文化、遗传与基因等都与长寿之乡的成因有关。

3.1遗传因子与长寿基因研究长寿之乡的遗传与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和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认为长寿之乡的形成得益于某一地区人口中独特的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其中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先天优势:山东省平邑县百岁老人调查发现,平邑县实地调查到的87位百岁老人中63位有家族长寿史,占72.4%〔14〕。云南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百岁老人的调查显示人类寿命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百岁老人有家族长寿史分别为32%和60%以上〔15〕。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的遗传和长寿家族史研究表明,长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聚集性特点〔16〕。而根据史料记载,江苏如皋、湖北钟祥的长寿现象分别可以追溯到三国和两宋时期,其百岁老人的父母较同时代的人远远长寿,表明长寿与遗传有很大关系〔17〕。Caselli等〔18〕从家族宗谱的角度,通过构建家谱树解读了撒丁岛人家族长寿聚集性的原因,发现18世纪以来长寿现象更易发生在家谱树的某一分支,从而证实了遗传对长寿的作用。Cournil等〔19〕发现家族长寿是百岁老人长寿的重要生理基础。有的研究结论甚至认为遗传因素才是人类长寿的决定因素,环境、社会等因素只起到辅助作用〔20〕。近年来,长寿基因的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界方兴未艾,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的《如皋长寿人群健康跟踪调查》分析了长寿老人的血液,提取了DNA进行检测,发现3种人体基因线粒体DNA与长寿显著相关,遗传因素对长寿具有一定的作用〔21〕。Budovsky等〔22〕通过分析人类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构建“长寿网络”。Kin等〔23〕研究了MutL同聚物1(MLH1)基因与长寿的关系。此外,针对芬兰及中国广西巴马等地长寿人群的NDA研究亦证实基因与长寿有关〔24〕。

3.2自然环境与“长寿之乡”的关系研究针对北欧地区高龄双胞胎寿命的研究表明,遗传对人类个体平均寿命的贡献约占20%~30%,而环境贡献的比重高达70%以上〔25〕。地球环境的各类因子如热量、气温、地形、垂直地带性、水质、土壤、日照、海拔、农作物、空气、气压、污染甚至地磁场都有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26〕,如局地环境中硒、氛、碘等元素的丰缺将会导致与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等地方性疾病的发生〔2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癌症村”的形成及时空分布变迁普遍与环境污染有关〔28〕。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长寿人口的分布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29〕。因此,“长寿之乡”与地方病、“癌症村”等现象与医学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生态医学地理和保健地理密切相关。

通过生命有关元素的地域分异探索健康长寿的环境成因,是医学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30〕,相关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研究工作〔31〕。近年来,以人-地系统为主要对象,探索人群健康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李家熙等〔32〕运用数理统计,通过膳食中常量、微量元素摄入量研究,结合不同群落人体中微量元素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体到各类长寿人口聚集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研究中,首先,长寿之乡大多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环境污染极少、水质好、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空气中负氧离子高的风水宝地,环境生态系物质中含有较多的抗衰老元素〔33〕。更为重要的是,部分长寿之乡与周边地区相比,又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江苏如皋是中国有名的花木盆景之乡,树木种类繁多;而广西巴马、江苏如皋等地土壤中碘、锌、硒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富含锶、钼、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砷及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34〕。在环境与长寿人口分布的相关性方面,《江苏如皋市长寿人群产生的地球化学条件》课题对如皋市土壤取样与测试表明,该地区90岁以上长寿人口比率的空间分布与土壤中的有效硒、锌和硼等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中东部地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水耕暗色潮湿雏形土”分布区9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高,而中西部的“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分布区9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具有地域聚集特征〔35〕。针对四川彭山、广西巴马、湖北钟祥等长寿之乡的调研亦表明,长寿人口聚集的地区往往与某种土壤类型或与人体元素相关的微量元素或矿产资源的分布一致,这些微量元素增强了人们的抗衰老能力〔36〕。河南省夏邑县不同乡镇间土壤元素的差异及其与长寿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富Cr、Zn、K、Mg且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区域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土壤中 Se、Zn、Cu、Na分布不均是限制夏邑县长寿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该地区土壤环境中存在优越的“元素谱”。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长寿人口的空间集聚现象不能仅由一种元素的含量的高低决定的,而必须考虑多种元素之间的交互叠加效应〔37〕。Lv等〔38〕讨论了空气、水质和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等几类环境因子对“长寿之乡”湖北钟祥人口长寿与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钟祥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物都在Ⅰ类空气质量标准范围内,而负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城市环境,当地居民的饮食呈碱性,且微量元素含量较高。Liu等〔39〕研究了省域尺度下的中国土壤要素特性和长寿人口分布间的关系,发现西南和东部沿海等区域长寿人口比重较大,Se元素在土壤中富集地区与长寿值(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数)显著正相关,而Ba元素和Ni元素富集地区与长寿值显著负相关,还给出了长寿值与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陈艳兰等〔40〕运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白族地区长寿与岩石土壤和泉水的关系。采集湖北钟祥长寿及非长寿地区环境样品,检测并分析其中微量元素含量,高明勇〔41〕从微量元素地区分布与长寿人群空间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角度来分析和探索长寿成因,发现钟祥的长寿人群分布在地理上不均匀,长寿呈一定聚集连接块状分布。刘旭辉等〔42〕在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地区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巴马地区土壤中富含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猛、锌的含量特别高,铜的含量较低。Liu等〔43〕研究了中国新疆长寿人口分布与自然水体中的化学特征,分析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间点南疆和北疆地区人口长寿指数(LI,90岁以上人口占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和百岁指数(CI,100岁以上人口占9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并将之与区域水质结合进行比较,推断出高总硬度和Mg/Ca比例的饮用水对健康和长寿有益。Li等〔44〕研究了中国健康百岁老人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的富集状况,认为充足的Se和Zn元素对于延长寿命具有促进作用,而Cr、Pb和 Cd则具有负面作用。Zhao等〔45〕通过评估如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Huang等〔46〕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90岁以上人口分布的关系得出,土壤中有效态元素比全量元素对生态系统中的元素生物可利用度和人类健康具有更大的意义,并且长寿现象并不是由某一单一元素所决定的,而是土壤中Se,B,Ni,Mo等多种元素的协同作用。Sun等〔47〕检验了长寿之乡如皋土壤中的Se在地质和土壤发生过程中的地理分布以及对健康的作用。邱洪晟等〔48〕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元素正常,个别有益元素稍高于正常是新疆和田地区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李永华等〔49〕探讨了夏邑县饮用水中化学元素和长寿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夏邑县不同乡镇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的差异及其与长寿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苏静等〔50〕用神经网络实现了巴马部分乡镇居民头发所含微量元素中差异化学元素对寿命影响程度的评估,并实现了对相应寿命值的推算。因此,长寿之乡的形成得益于土壤、水体中的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离子等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些因子通过物质交换和食物链影响到人体的健康长寿〔51〕。

3.3性格习惯及文化对长寿的影响研究医学检验与统计学领域的学者通过调查部分长寿百岁老人的居住环境、饮食起居、身体、性格、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饮水水质、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等因素,认为百岁老人摄入的营养比较全面、均衡,满足了人体正常的需求〔52〕。实地考察和访问还表明,长寿人口普遍生活有规律、饮食清淡、心态平和、淡泊名利、乐观开朗。在饮食习惯方面,Vasto等〔53〕以西西里岛百岁以上人口饮食为例,调查了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地中海式饮食”的特点,这种饮食富含不饱和脂肪、植物蛋白质、全谷物和鱼,适当的酒精以及较少的红肉、精制谷物和糖,被认为对于老年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能促进人的长寿。同时,文化对于长寿之乡的作用表现在,悠久的敬老传统和“孝道”是众长寿之乡民风的特点,为老人健康长寿提供了最佳社会环境〔54〕。长寿区具有历史源远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如彭山的彭祖文化、都江堰的水利文化、夏邑的黄河文化及孔子祖籍文化、三水的南武当文化、钟祥的楚文化及巴马、麻阳的少数民族文化等。长寿之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历了多年文化的沧桑积淀〔55〕。

3.4多因素综合研究“长寿之乡”的形成可能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龚胜生在总结川渝地区长寿区的成因时将其分为高原型和平原型两类,川西北高原为“高原山地型长寿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高寒气候对山地居民生长期的延长、社会环境闭塞和食物结构简单对山地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严酷条件下自然的优胜劣汰对人口结构的作用等;成都平原为“平原丘陵型长寿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崇尚儒学文化〔56〕。河南夏邑的长寿现象调查表明,环境中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大孝无边”的文化底蕴是其长寿现象的基础〔57〕。吕金妹等〔58〕对湖北钟祥长寿老人的粮食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环境和饮食习惯对长寿的影响。顾嘉禾〔59〕将江苏南通下辖的几个长寿之乡归因为自然条件、历史环境、社会氛围和代际关系。陆杰华等〔60〕通过县(区)问卷的形式得出,气温、气候、经度、土壤类型以及粮食作物类型等是影响区域人口长寿水平的主导因素。虞江萍等〔61〕则指出人口健康受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遗传和个人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4展望

以上文献分别对长寿之乡的评定、成因、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长寿基因及遗传对长寿的作用;土壤、水体中的微量元素与长寿人口分布间的关系等领域研究较深入。

4.1长寿之乡与人口迁移、老龄化、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趋势变化有待研究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始终呈增长趋势;加之医疗条件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各地长寿人口和百岁人口的绝对数量都在持续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和百岁人口的数量及比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长寿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较落后,不少出身于长寿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工作,人口的迁移对长寿之乡有何影响?受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扰动,部分长寿之乡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是否已对长寿现象产生了负面影响?长寿现象的统计和界定本质上属于人口学范畴,应与人口地理学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评定长寿之乡与人口迁移、老龄化、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变化趋势。

4.2诸多因子与长寿人口分布及相关性的定量分析还不够深入各长寿之乡因其地域、环境、风俗等差异,形成机理各不相同,其长寿现象有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文气息的反映,还有长寿老人家庭及自身的原因。不同的因素之间可能还具有耦合作用,各类因子作用的定量分析目前还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5

1李日邦,王五一,谭见安,等.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J〕.地理研究,1999;18(2):113-21.

2刘汴生,沈凯,刘浩,等.中国百岁老人人口动态及地区分布〔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52-3.

3中国老年学学会文件.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办法标准(中老学〔2013〕43号)〔Z〕.2013-07-05.

4王晴晴.山东省长寿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龚胜生.中国古代长寿点区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背景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0(3):227-51.

6Magnolfi SU,Petruzzi E, Pinzani P. Longevity index (LI%) and centenarity index (CI%): new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ing process in the Italian population〔J〕. Arch Gerontol Geriatr,2007;44(3):271-6.

7Lv JM, Wang WY, Li YH.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longevous people in China〔J〕. Arch Gerontol Geriatr,2011;53(2):200-5.

8尹志娟,周成超,刘海杰,等.山东省长寿之乡老人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0):786-8.

9Poulain M,Pes GM,Grasland C. Identification of a geograph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longevity in the Sardinia island: the AKEA study〔J〕.Exp Gerontol,2004;39(9):1423-9.

10马婧婧,曾菊新.中国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北钟祥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3):450-60.

11央吉.论中国广西巴马长寿带及其生存环境〔J〕.中国人口科学,1994;(2):6-12.

12Cho DJ, Kim YS, Suh YC. A detailed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to finding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ongevity population using dasymetric mapping method 〔C〕.32nd Asian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2011;4:2348-53.

13Cho DJ, Suh YC.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on the ecological factors of human longevity in Gang-won Province, Korea〔C〕. 33rd Asian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2012, ACRS 2012;3:2171-4.

14郝怀霞.山东省平邑县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15李燕,郭子宏,刘凤英.云南多民族百岁老年人健康状况与长寿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108-9.

16杨泽,郑陈光,吕泽萍,等.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遗传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3;1(2):30-4.

17江苏省如皋市长寿研究会.如皋长寿研究文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3:56-60.

18Caselli G,Pozzi L,Vaupel JW. Family clustering in Sardinian longevity:a genealogical approach 〔J〕. Exp Gerontol,2006;41(8):727-36.

19Cournil A,Kirkwood TB. If you would live long, choose your parents well〔J〕. Trends Genet,2001;17(5):233-5.

20朱小虎.中国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4.

21Cai XY, Wang XF, Li SL. Assoc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s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 PLoS One,2009;4(7):e6423.

22Budovsky A,Abramovich A,Cohen R. Longevity network:construction and implications 〔J〕. Mech Ageing Dev,2007;128(1):117-24.

23Kin DJ, Yi SM, Lee SY,et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LH1 gene and longevity〔J〕. Hum Genet,2006;119(3):353-4.

24Yang XR, Wang XP, Yao HL,etal. 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longevity in the Guangxi Bama population of China〔J〕.Mol Biol Rep,2012;39(9):9123-131.

25Ljungquist B,Berg S,Lanke J,etal. The effect of genetic factors for longevity: a comparison of identical and fraternal twins in the Swedish Twin Registry〔J〕. J Gerontol:Series A Biol Sci Med Sci,1998;53(6): 441-6.

26蔡慧,付小竹,葛淼.百岁老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6;27(2):88-92.

27谭见安.环境生命元素与克山病——生态化学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1996:18-20.

28龚胜生,张涛.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9):156-64.

29杨荣清,黄标,孙维侠,等.江苏省如皋市长寿人口分布区土壤及其微量元素特征〔J〕.土壤学报,2005;42(5):753-60.

30Gong ZT, Luo GB. Pedogeochemical environments and people’s health in China〔J〕.Pedosphere, 1992;2(1):71-7.

31杨林生,王五一,谭见安,等.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9):1571-83.

32李家熙,黄怀曾,刘晓端.环境地球化学在农业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9;(3):224-30.

33李日邦,谭见安,王五一,等.山东省长清县长寿村的生态环境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4):360-7.

34翁志华,吴新民,金洋.长寿之乡如皋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学刊,2012;36(2):175-9.

35邹忠,杨荣清,丁峰,等.江苏省如皋市长寿现象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初探〔J〕.土壤,2005;37(1):89-94.

36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长寿之乡话地质〔OL/EB〕. http://www.mlr.gov.cn/tdzt/zdxc/dqr/42earthday/dqrgy/201104/t20110421_844635.htm.

37邹晓燕,李永华,杨林生,等.河南夏邑县长寿现象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环境科学,2011;32(5):1415-21.

38Lv JM, Wang WY, Thomas Krafft. Effects of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longevity and health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of Zhongxiang, Hubei, China 〔J〕. Biol Trace Elem Res,2011;143(2):702-16.

39Liu Y, Li YH, Jiang Y. Effects of soil trace elements on longevity population in China 〔J〕. Biol Trace Elem Res,2013;153(2):119-26.

40陈艳兰,王光灿,董光平,等.白族长寿地区岩石土壤和泉水的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9;16(2):61-3.

41高明勇.湖北省长寿乡钟祥环境微量元素与长寿间关系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42刘旭辉,银建军,黄明秋,等.巴马区域长寿现象的初步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7;17(2):46-50.

43Liu YL, Luo KL, Lin XX.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ongevity popula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ater in Xinjiang, China〔J〕. Sci Total Environ, 2014;473(1):54-62.

44Li YH, Yang LS, Wang WY.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hair of healthy Chinese centenarians 〔J〕. Sci Total Environ,2011;409(8):1385-90.

45Zhao YC, Xu XH, Darilek, JL,etal. Spatial variability assessment of soil nutrients in an intense agricultural area, a case study of Rugao Count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J〕. Environ Geol,2009;57(5):1089-102.

46Huang B, Zhao YC, Sun WX,e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tributions of longevous population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f Rugao County, Jiangsu, China〔J〕.Environ Geochem Health,2009;31(3):379-90.

47Sun WX, Huang B, Zhao YG,et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elenium as affected by geologic and pedogenic processes and its effect on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J〕.Geochem J,2009;43(4):217-25.

48邱洪晟,谭雪英,冷兴文,等.和田地区百岁老人生活区土壤元素检测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0;17(3):52-3.

49李永华,邹晓燕,李海蓉,等.河南夏邑县长寿现象与饮用水水质的关系〔J〕.地球与环境,2013;41(5):536-41.

50苏静,覃玉荣,詹少林.BP神经网络在巴马长寿研究上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5):191-3.

51秦俊法.中国的百岁老人研究Ⅳ.微量元素——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2):15-32.

52刘海杰,季晓康,刘淑芳.山东省长寿之乡百岁老人营养素摄入量及饮水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1862-4.

53Vasto S,Scapagnini G,Rizzo C. Mediterranean diet and longevity in sicily:survey in a sicani mountains population〔J〕.Rejuvenation Res,2012;15(2):184-8.

54江苏省如皋市长寿研究会.如皋长寿文化研究荟萃〔M〕.如皋:如皋市科技出版社,2002:202-5.

55江苏省如皋市长寿研究会.如皋长寿现象的历史渊源〔M〕.如皋:如皋市科技出版社,2004:20-3.

56龚胜生.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区的形成原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2(4):498-503.

57邹晓燕,李永华,王五一,等.中国长寿之乡——河南省夏邑县地理环境调查.医学地理研究回顾与前景〔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

58吕金妹,王五一,李永华,等.长寿的环境因子分析——以湖北钟祥为例.医学地理研究回顾与前景〔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59顾嘉禾.优良的生存环境是孕育百岁老人的基本条件——兼析南通市长寿现象之由来〔J〕.中国人口科学,2001;15(S1):89-91.

60陆杰华,汪洪波,潘漪,等.中国县(区)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5):13-8.

61虞江萍,李永华,王五一,等.区域健康长寿与地理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医学地理研究回顾与前景〔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2014-07-09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百岁老人微量元素长寿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微量元素水溶肥在花椒上的应用效果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北京百岁老人突破千人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百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