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就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2015-12-30王卓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值颈动脉硬化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就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王卓亚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二科,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方法175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差异显著(P<0.05)。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3.1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厅

第一作者:王卓亚(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世界水平,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死因,且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仍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梗死是一个多病因、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是目前老年患者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称为正常高值血压。研究发现〔2〕,正常高值血压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血压的2倍。本研究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175例我院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其中男88例,女8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4.2)岁。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90例,正常高值组〔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85例,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排除标准:既往高血压史或不同时间两次测量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恶性肿瘤、凝血异常等。

1.2方法均行血压测量,颈部彩色血管超声检查采用线阵式探头(必要时选用凸阵式探头),于左右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处1 cm处后壁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0.9 mm为正常,0.9 mm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t,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见表1。

2.2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差异显著(χ2=7.472,P=0.006),见表2。

表1 不同血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 s, n(%)〕

表2 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 n(%)〕

与理想血压组比较:1)P<0.01

2.3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单因素分析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HDL-C、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见表3。

表3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 s, n(%)〕

2.4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4。

表4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研究发现〔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认为是动脉壁对各种炎症损伤的炎症-增殖反应,涉及炎症、内膜巨噬细胞聚集、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诸多环节。研究证实〔5〕,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可见正常血压高值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尤其促进软斑形成。马为等〔6〕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发现,颈动脉平均和最大IMT、斑块发生率及各血管段平均和最大IMT随着血压水平增高而增加(P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平均IMT、最大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OR值分别为4.50(95%CI:1.04~19.49,P<0.05)、1.73(95%CI:1.35~2.22,P<0.01)和1.64(95%CI:1.26~2.13,P<0.01)。

吴德云等〔7〕研究发现,理想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2.41%、49.4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男性构成比及年龄和高Hcy水平均显著性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Hcy水平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为独立保护因素。在校正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后,正常高值血压组斑块形成风险显著性高于理想血压组(优势比1.354,95%CI1.028~1.783;P=0.031),支持本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8,9〕,LDL-C可以与补体复合物及泡沫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最终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cy可以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内氧化LDL-C水平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其可以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进而引起炎性反应,通过增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分泌促进动脉硬化〔10〕。此外,Hcy可以增加血栓素的合成,影响血小板而刺激凝血反应的发生,最终导致血小板聚集发生动脉硬化。Mauriello等〔11〕研究表明,受损的内皮细胞可以激活炎症因子,最终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该研究进一步对敲除APN基因的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N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中Hcy mRNA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该研究认为APN可以抑制Hcy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血清Hcy水平,最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性作用。正常高值血压一般血管腔内压力比较高,进而可以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分泌,降低弹性蛋白生成,血管壁中胶原过多发生血管僵硬〔12〕。此外,血压长期处于高值状态,血流亦会冲击血管壁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进而促进LDL-C沉积于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血管正常舒张功能,不仅与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且促进高血压发生。

综上,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存在不足:纳入人群多为定期检查患者,其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因此存在选择偏移。此外,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论证强度低,得出的结果需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4参考文献

1李志强,胡春燕,蒋庆渊,等.正常血压高值与肾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2):128-32.

2朱颖,陈长香,李晓庆,等.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611-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万继峰,宋军,徐云燕,等.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J〕.世界中医药,2012;7(4):299-301.

5赵翊,洪理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9):2216-7.

6马为,杨颖,齐丽彤,等.北京市社区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6):510-4.

7吴德云,刘迎春,高宗恩,等.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来自山东东营卒中筛查人群的结果〔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4):279-83.

8王宁,余振球,周子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263-5.

9Suzuki C,Nakamura S,Ishibashi-Ueda H,etal.Evidence for severe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comparative autopsy study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without chronic kidney disease〔J〕.Ther Apher Dial,2011;15(1):51-7.

10康静,成蓓,戚本玲.血浆内脂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509-10.

11Mauriello A,Sangiorgi GM,Virmani R,etal.A pathobiologic link between risk factors profile and morphological markers of carotid instability〔J〕.Atherosclerosis,2010;208(2):572-80.

12潘慧,路方红,赵颖馨,等.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3):235-7.

〔2014-06-27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高值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