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研究—以郑州等九城融合发展为路径

2015-12-30王东东副教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45115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原郑州城市群

■ 王东东 副教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郑州 451150)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是中原城市群。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个城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如何加强其经济联系以实现融合发展,有效发挥其在中原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原城市群核心九城现有融合度分析

城市群的出现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其内在经济联系强度和相互融合程度决定了其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向服务功能。中原城市群战略于2003年提出,2013年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原城市群地处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城市密集度和人口密集度较高(见表1所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设立的7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城市群内部呈现了初步融合发展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郑州的首位中心城市特征明显

郑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铁路、公路、航空兼具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辐射能力已达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在九城中一直居于首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1%。《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4)》评价表明,省会郑州综合竞争力以0.939分在河南省内排名第一。郑州多项经济指标在省内占比较高,其作为中原城市群首位中心城市优势十分明显。2013年,省会郑州土地面积和人口总数分别占到全省的4.4%和8.7%,国内生产总值为6201.9亿元,占全省19.3%;金融机构存款额占全省的33.7%,金融机构贷款额占到全省的40.4%,完成的进出口总额占到全省的71.3%;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99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的1/4;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4.3亿美元,约占全省的1/3。

(二)形成洛阳、开封两个副中心城市

洛阳是中原城市群内仅次于郑州的第二大城市,综合竞争力以0.496分排名第二。洛阳是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重镇,已形成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洛阳工业优势十分明显,工业体系相对完善,形成城市群内次经济中心地位。2013年,洛阳国内生产总值2981.12亿元,排名第二,城镇化率达49.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洛阳市区以及偃师市、伊川县、孟津县被划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开封被定位为新兴副中心城市。郑汴一体化作为区内的首例于2005年基于两城市功能互补的背景提出,2006年实施电信同城,郑开大道通车,开通城际公交;2012年启动郑汴本地电话并网,签订《进一步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协议》,相关部门在农林、水利、商务、旅游等七个领域签订合作协议;2013年实施金融同城。2015年城际铁路通车。建立郑汴一体化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郑汴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辅之郑汴一体化座谈会、论坛等形式进行决策和沟通。郑汴一体化后,开封的经济实现大幅增长,产业结构由三产并重优化为二三一结构。

(三)城市间综合运输网逐步通达

中原城市群综合运输网以城际公交、城际轻轨、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航空等为主通道,大型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框架和高速公路网联动融合,形成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新优势。目前已经开通8条城际公交,规划建设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半圆”城际铁路网,国家批复建设规模为1084.9公里,建设范围涉及中原城市群所有核心城市,其中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郑州至郑州机场的城际铁路均已在建。城市间综合运输网的建设既能增强区内经济聚集力和辐射力,也是中原城市群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四)产业呈集聚态势发展

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如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煤炭工业、煤化工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多数城市的相对优势行业都为制造业;焦作的农林和矿产、平顶山的矿产在城市群内具有绝对优势,共形成近180个产业集聚区,一些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千亿规模。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和产业配套都已初具规模。基本搭建以郑州为主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九城之间在产业上的合作联系,一定程度提高了核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影响中原城市群核心九城融合发展的因素

(一)中心城市经济带动效应不足

相较其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均不够强大(见表2所示),对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支撑力度不够。第一,首位中心城市郑州,完成生产总值6201.9亿元,占全省19.3%,这一指标大大落后于其他城市群首位城市,未能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起到强力经济核心辐射源的作用。第二,副中心城市洛阳,无论是产业集聚和交通网,还是城市一体化程度,其副中心城市地位均不明显。洛阳2013年GDP增速为7.2%,而深圳、青岛、苏州等3个副中心增速分别为10.5%、10%和9.6%;从GDP占全省的比重看,洛阳仅为9.8%,而这三个副中心分别为23.3%、14.6%和22%。第三,新兴副中心城市开封,GDP总量与郑州相差4倍多,2013年GDP省内排名第13位,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距离副中心地位存在明显差距。

表1 地级市的空间分布比较 单位:万KM2

表2 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比较

(二)生产要素流动成本未实现实质性降低

虽然九城之间已经积极进行了一些运输、通信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但从整体上看,都是在较易实施的环节进行的局部融合。九城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社保和医疗异地使用有较大的限制;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的相关融合只是刚刚开始,均走在其他城市群的后面。例如,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格局正初步形成,并已经就增强养老、医疗、高等教育等非物质产品的合作能力进行磋商。可见,九城之间生产要素的跨城市流动成本还未实现大幅度的降低,九城之间的人员来往、货物交换、资金移动和信息交流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三)城市间空间联系度不高

郑州具有作为首位城市的绝对优势,除济源外,其它城市均和郑州建立较强的经济联系,但副中心洛阳的对外联系优势相对体现在对外省的联系上,其他城市间连接不够,郑州北部城市间空间联系相对较强,南部较弱,九城间空间联系度总体上不够强。九城间目前仅规划有郑汴一体化,城市间的经济组织和辐射能力不够,城市建设和城市群建设相脱节现象的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核心城市郑州和洛阳也只有约5个产业对外服务功能相对较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现象的存在,阻碍九城间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经济合作。九城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国内认知度不高,各市功能定位不完全明晰,经济联系相对松散且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

(四)规模经济效应尚未显现

九城之间经济联系由来已久,中原经济区规划更是明确和提升了九城作为区域核心的地位,在九城融合过程中,资源在区内重新配置,市场竞争会重新布局,区域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方向发生改变,其中的利益分配则是城市融合的关键和动力所在。在城市融合的不同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效益显现慢且不同步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城市间的进一步融合动力。目前,九城之间仍然呈现缺乏强有力的融合发展措施和手段的局面,九城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壁垒,中原城市群的区域规模经济效应尚未显现。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融合发展路径

(一)强化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核心效应

第一,郑州作为首位城市要从多方面培育其综合功能,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应该在郑汴之间统一配置完毕,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重点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使郑州经济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型。第二,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要依据其现有优势培育其工业功能和外联功能。在中原经济区划中,河南的主要经济重镇,多集中在西部,洛阳应该借助其副中心城市地位整合这些城市资源,并通过现有优势进一步带动中原经济区与其它城市群的联系。第三,开封要借助郑汴一体化的契机,重点提升经济总量规模,与郑州产业合理分工协作,承接郑州的城市功能转移。

(二)培育新的一体化城市

郑汴一体化为发展九城的进一步融合提供示范效应。可以考虑培育新的一体化城市,扩大城市融合的范围。郑州继开封后,可以尝试和地理位置较近的许昌或者新乡逐步融合。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也要发挥相应作用,洛阳应以其优势工业为基础,强化与产业带内城市的产业联系和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推进郑洛融合,以期实现强强联合。

(三)完善省级领导体制并加强市级协调

建立省级领导体制,成立跨行政区的区域领导协调管理机构,对城市融合过程中的区域融合政策、区域基建规划和投资规划、区域生态等区域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建立各城市级协调沟通机制,形成定期的工作例会制度。城市融合追求多方共赢,应该保证九城之间有畅通的沟通体制,协调合作的利益,不定期组织部门合作会议,为市场利益驱使的局部市场融合消除市场壁垒。

(四)逐步推进公共事业一体化

九城之间推进电信、金融、交通、生态等公共事业一体化,会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培育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培育新的消费市场,提高公众的社会福利。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快速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三港两网”建设,形成大物流格局。发达的物流能够借助其快速、安全的位移为产业发展创造空间价值和增值服务。同时推进电信、金融一体化,降低产业跨城市集聚的金融、信息服务成本,以提高集聚发展效率。

(五)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九城融合不是依据现有基础的简单组合,而是市场联合后的重新整合,汇集九城的整体力量来进行相应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减轻经济内耗,城市之间逐渐形成不同的相对优势定位和分工,从而实现经济高水平的提升。要突破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点,通过城市融合方式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土地、政策、技术、交通等瓶颈问题,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九城整体经济实力。

(六)扩大城市对接区域的建设

要想推进城市融合进程,尤其对于中原九城这种多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合作的利益对各城的融合积极性发挥尤为重要。比照其他城市融合经验,加上区内已有的郑汴新区的示范效应,由双边城市共同投资开发城市连接地带这一途径,较为可行。城市连接地带一般都为各城市的经济薄弱地带或者新经济区,城市联合规划和开发实施较为容易,通过签订双边合作开发协议,根据投资比例等因素,分享新区投资利益,直观的提高城市融合后的各方收益。

1.卢伟.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4(1)

2.王东东.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4)

3.胡刚,廖小珊.城市融合的模式·机制·途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中原郑州城市群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沁园春·赞中原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梦启郑州
My Favourite Animal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