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发展现状和对策措施研究

2015-12-29刘发明赵丽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建筑节能绿色

刘发明,赵丽莎

(1.宿州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引言

面对资源保障能力、容量的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土木工程行业的迫切需求.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步完善和扩展,如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中的建筑行业正朝着绿色建筑方向稳步前行.绿色建筑正由单体建筑向建筑群、区域化方向发展,亦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价、区域规划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综合性、整体性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的体现,也是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我国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筑节能,区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1世纪初开始全面展开,迅速发展,现已具有卓越成效.如国家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等一批法律法规,为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提供了政策铺垫,开启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征程.

“十五”时期,绿色建筑相关工作主要以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研究机构的活动为主,开展了“绿色建筑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等一些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建筑标准文件的编制,推动了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的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实践不断深入和数量的显著增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制度也随之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也逐渐由政府与科研机构的推动向政府管理、企业开发商和业主等主动参与的双向推动模式转变[2].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与日剧增,其中2012年全年评审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项目评价标识数量超过了前四年数量之和,超出率达到10.2%,比上一年增长了61.4%.这说明我国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工作在迅猛的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已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图1 2008-2012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

2011年以后,国家对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促进建筑业和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升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评价标识工作.众多企业如万达、万科、绿城等,为响应国家号召,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制度,提出了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彰显了企业绿色发展之路.另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越来越关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也积极同我国的企业合作和交流,交换经验和做法,以期弥补各自在绿色建筑开发管理中的不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组织举办了9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大会,港澳台地区相继也在内地举办了绿色建筑发展与评价标识的宣传交流活动.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绿色建筑的政策体系和评价技术体系已基本趋于成熟,并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前行.

2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对策措施

绿色建筑讲究“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做到健康、高效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要求,而且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鼓励、经济的刺激、各种新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关注和维护.加强和完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制约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因素很多,如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高导致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缺乏系统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标准认证体系,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开发商的投资缺乏保障、宣传和监督力度不足等等,造成我国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水平和发展速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实践开发管理项目数量不多,更有甚者以假冒的“绿色建筑”产品套取国家政策资金.那么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2.1 健全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标准体系

从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的经验上可以看出,他们主要通过立法强制性出台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用法的形式来约束政府、企业和公民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行为.我国应制定专门的绿色建筑法规和规章,健全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标准体系,根据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使用功能、不同建筑类型制定(或修订)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尽快完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中的工程施工建设、运营期的绿色管理、能源消耗管理等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能耗限额的指标体系,编制建筑区域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和建筑废弃物可再生利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另外,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管理机构,颁布相关评价管理文件.

2.2 加大经济政策激励

研究制定在税收方面的科学、系统,具有实践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加大绿色建筑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对率先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而对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征税,使之降低产量[3].另外,鼓励企业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建筑的围护结构技术创新、节能供水供热计量系统节能改造等等绿色建筑的开发.加大支持绿色可再生建材的研发和推广、建筑装配工业化、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绿色建筑生态区建设等等,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和政策上的优惠,对群众购买绿色建筑在办理购房贷款手续和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政策优惠.研究制定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在土地转让、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方面的激励性的方针政策,在土地招拍出让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开发建设用地比例、容积率等一些经济技术指标,以期促进绿色建筑开发管理.

2.3 强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立在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BCAS)之上的,跟其他国家的设计理念有同步性,但是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价值取向、生活传统、装配工业化技术水平、建设成本等基本国情,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需要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遵循适宜、平衡、简易等原则,以低能耗为核心,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考虑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与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精细化的绿色设计,协调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满足建筑功能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另外,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使用管理等全寿命周期内进行合理优化、降低投入、简化流程、提高效益,优先选择降低建设成本的被动式技术,完善主动式技术措施的优化设计.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既不能一味的追求高舒适多功能,也不能高投入高能耗或者低投入低功能,要做到适度舒适、因地制宜、变主动式技术为被动式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涵要求,这对于广大建筑设计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2.4 强化综合评价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目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的建设工作,实行独立公正的第三方评估,强化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将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节能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严格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于未进行或者未通过绿色建筑标准审查的项目,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对于通过绿色建筑标准审查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审过的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将绿色建筑项目执行情况纳入一般建筑领域和节能专项检查内容之中,必要时应对绿色建筑开发管理行动进行专项检查.另外,重视绿色建筑开发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建筑相关专业和学科课程,对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进行绿色建筑知识的培训,并把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专业工程师和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

3 结语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提供了工作基础平台和战略机遇,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城镇化进程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了建筑业建设模式的转型,达到了用低能耗来实现高效益的目的.绿色发展是一个有着漫长过程的目标,需要设计政府、企业、个人等相关主体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项目实施管理、建设成本、设计标准、传统观念等等各个层面努力推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的绿色建筑开发建设进程.

〔1〕李光辉,郭晓燕,李建红.把邢台学院打造成绿色建筑校园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3(4).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牛犇,杨杰.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3(4).

〔4〕万蓉,刘加平,孔德泉.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2).

〔5〕李湘洲.谈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2007(5).

〔6〕方文.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节能环保,2014(5).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建筑节能绿色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