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东养猪设备生产企业现状
2015-12-29卢瑞嫦
○文/卢瑞嫦
关注广东养猪设备生产企业现状
○文/卢瑞嫦
据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秘书长张荣波介绍,目前广东省机械化养猪协会会员单位有500个,但养猪设备企业只有3家,分别是广东广兴畜牧机械有限公司、华南畜牧机械有限公司和广东南牧畜牧机械有限公司。除了这3家,省里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养猪设备企业,比如瀚林源牧业设备有限公司。但是相对来说,这些企业产品相对单一,规模也不算太大。
张荣波说,目前这些养猪设备企业提供的种类基本是齐全的,包括送料设备、围栏设备、环控、污水处理等,但是从销量和竞争力来说,合资企业、外省的一些大企业明显优于本省企业。尤其是近二三年受大行业的影响,各个企业的销售额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张荣波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近30年来,广东省被国人寄予了特殊的情感,肩负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无独有偶,生猪养殖,这个在中国盛行了6 000年的古老行当,同样是在广东酝酿出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工厂化、规模化养猪由广东首开先河;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养猪企业落户广东;我国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条万头机械化养猪生产线,也是率先在广东投入使用,使广东成为养猪机械化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地的养猪行业发展迅猛,对广东养猪业造成一定冲击。张荣波说,“广东省在全国是工厂化养猪起步最早的,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现在至少从饲养规模上已无法和内地的企业相比。”此外,广东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以猪舍自动化环境控制设备为主,邻省广西的新建猪厂基本都采用了这套设备,而广东鲜有猪厂采用这种先进环保实用的设备。
当前,养猪业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就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屡见不鲜。一方面,政府对于像养猪这样高污染性的行业不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是先进环保的养猪设备难以被广东养猪企业接受,这成为养猪设备生产商最为头疼的问题。
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效应逐步向畜牧养殖机械渗透,为广东省的养猪机械化拓宽了市场,注入了活力,进而促进了规模化、专业化生猪养殖业的壮大。早在2009年,广东省养猪专业化水平已经高达80%,每年可出栏肉猪3 700万头,自给率达到70%,每年还可为香港澳门供应生猪20万头。
2009年,畜牧水产养殖机械被纳入《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广东省内积蓄已久的购机潜力迅速被盘活。2010年,广东在全国各省区中首开先河,将养猪养鸡设备首次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当年购买列入补贴目录养殖设备的用户,均可享受30%的购机补贴,种猪测定系统、母猪群养管理系统、自动送料设备、定位栏、分娩栏、保育栏等设备均列入了补贴范围。
设备制造商也是购机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广州市华南畜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成彬说,自从国家开始对畜牧机械提供补贴,公司的销售额平均每年都增涨15%以上,许多之前想买但一直为资金发愁的用户纷纷下单。广东广兴牧业机械设备公司总经理黄瑞森早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受则更加深刻,“有个江西吉安的客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我说,以前每到过年工人放假,都要小心翼翼地问一句‘年后还来不来?什么时候能回来上班?’现在拿了补贴买了机器,看到工人回家都没那么胆战心惊了。”
时光荏苒,时至2014年,这项政策的双刃剑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从2013年“全价购机、直补到户”和逐步取消对猪栏设备补贴政策实施,到2015年完全停止猪栏设备的补贴,部分以生产猪栏设备为主的企业均受到较大影响。在今年广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列入补贴的养猪饲养设备只有送料喂料设备、刮粪机、粪液处理等设备,其他的精准饲养新技术设备和猪栏设备均在补贴范围之外,增加了养殖户的负担,影响了养猪场设备更新换代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创24年最低增速。农业产值58 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养猪业和家禽业在过去一年陷入了深度低迷,2014年,生猪存栏46 583万头,同比下跌1.7%;生猪出栏73 510万头,同比增长2.7%;猪肉产量5 671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2 894万吨,增长0.6%。
2014年生猪出栏达到73 510万头,源于2011年生猪价格的暴涨。2011年生猪价格达到历史高点,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再加上近年来政府对生猪饲养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养殖户为了争取补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全国范围生猪存栏量增加,形成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积攒2年以上的过剩产能于2014年彻底爆发。由于养殖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2014年我国生猪价格下跌,再加上成本上升,致使我国生猪养殖出现亏损。
生猪产业是我国食物安全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猪肉产品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副食品。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表示,目前,全国生猪生产正处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普遍存在一些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稳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有业内人士建议,继续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投入,支持生猪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养殖创建工程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强化现代生猪养殖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猪供应能力、养殖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
早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出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而要发展规模化,就势必离不开机械化。很难想象在一个大型养猪场,上万头甚至是10多万头猪却要依靠几百名工人来饲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自不待言,其间还隐藏着安全隐患。
现如今,“养猪必须规模化,规模化离不开机械化”已经成为共识。
广东省的养猪机械化发展情况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就是中小型的专业养殖户占据了较大比例,受资金掣肘,只能对现代化的养猪设备望而兴叹,疫病一旦发生,所养猪群很可能“全军覆没”。放眼全国,四川、湖南、河南等养猪大省无不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养猪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养猪设备行业的发展,如何加强政策扶持,通过推进养猪机械化来促进养猪规模化,稳定生猪出栏量,进而稳定猪肉价格,有待国家有关部门做出深思熟虑的考量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