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宝航创建辽北学院始末

2015-12-29李影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平市东北学院

文/李影

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英雄无名》,让人们更多了解到阎宝航在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生。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被称为“红色特工”的中共地下党员,不仅在抗战期间搜集了大量战略情报,还在解放前夕秘密创建了我党在东北的第一所干部学校——辽北学院。如今,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还清晰地记录着阎宝航创办辽北学院的点滴往事。

阎宝航

1948 年,随着我军在全国解放战场取得节节胜利,中国命运进入了转折决战的关键阶段。此时,东北野战军以“等饺子下锅”的态势,完成了对长春、沈阳、锦州等大城市的分割包围。此时,为新解放城市和行将诞生的新中国政权培养一批干部和管理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决定依托东北根据地不断得以巩固和全境即将解放的有利形势,率先在全国展开城市接管干部培训工作。

时任辽北省政府主席的阎宝航,不仅具有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年轻时还曾在沈阳创办过“奉天贫儿学校”,热心教育,博学多才。他按照陈云的指示精神,在刚刚解放的辽北省四平市(1949年5月,辽北省撤销,四平市隶属辽西省管辖;1954年7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辽西省,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率先组建了我党在东北地区的第一所干部学校。

组建我党东北第一所干部学校

为了尽快为解放城市培养接管干部,并为全国提供接管城市经验,1948年5月12日,辽北学院招收100余名从延安带到东北和从部队以及地方党组织选调的干部学员,开办了“青干班”(先期在郑家屯秘密集中学习),设有党务、行政、公安、会计等专业。

由于辽北学院是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干部学校,且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因此辽北学院既有党校的性质,又兼有行政干校的职能。学院的教员最初大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多年革命斗争经验的部队、地方干部,学员则多为我党在东北的各级组织及部队选送的党员干部。6月26日,在“青干班”的基础上,阎宝航亲自向东北行政委员会呈报《为开办辽北省省立辽北学院呈请备案》,称:“辽北省自四平解放后,政权、财经、文教、农业等各方面更形展开,工作人员乃愈感缺乏。为适应新形势,建设新辽北,即应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其次为争取改造新收复区及来自蒋管区之大学生及一般知识分子,并应予以适当的教育机会。爰经省政府决议,在四平市开办辽北省辽北学院,暂设教育、财经、农业三系……”

1948年7月1日,辽北学院正式对外公开办学。学院归辽北省政府直接领导管理,时任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亲任院长,中共辽北省委委员张维明、辽北省教育厅厅长林汉达任副院长。在开学典礼当日,院长阎宝航和时任中共辽北省委组织部部长赵石分别发表讲话,鼓励学员们学好本领,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多做贡献。建校之初,学员就达800余人,其中包括原“青干班”学员、在解放区招收的200余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及从“国统区”(长春为国民党据点)招收的500余名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保证师资力量,学院还从沈阳、长春等地选调学者、教授,充实教学队伍。开学不久,辽北省政府又增派著名艺术家、辽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塞克出任副院长,并增设了文艺系。

学员入学后,首先要进行政治学习。许多领导干部都曾亲自授课,其中院长阎宝航授课时间最长,广受学生的欢迎喜爱。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本质,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征程,对学员思想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政治学习结束后,经过考试,按文化水平,学员被分为本科和预科。预科分设甲、乙、丙、丁四班;本科分设教育、财经、农业、文艺四系。教育系开设教育学、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等课程;财经系开设经济大纲、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政策与业务等课程;农业系分农艺科和高级兽医科,其中农艺科开设作物栽培学、园艺学、土壤学、肥料学等课程,高级兽医科开设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畜牧学等课程;文艺系则开设戏剧常识、化妆、表演、乐理等课程,以提高学员的艺术才能。为适应形势发展,在进行革命教育的基础上,学院将一般普及知识化教育水平提升到专业化教育水平,着力培养既有革命觉悟又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革命干部。从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辽北学院共培训本科学员467人、预科学员970人,教师队伍也由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近百人。

1948年6月26日,阎宝航为开办辽北学院写给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呈文

隐蔽式建校 军事化管理

辽北学院成立伊始,因东北全境还未解放,辽北学院便采取隐蔽式建校的方式,校址选在辽北省会四平市铁西区一处二层红砖楼内。此处在伪满时期是一所日本中学,国民党占领四平期间曾作为七十一军军部所在地。由于战火破坏,这座二层楼房四周尽是断壁残垣,楼体也是弹痕累累,附近还有尚未摧毁的明垒暗堡。“青干班”成立后,学员们开始清理战场,整修校园。

建校之初,由于辽北学院的师生大多是具有革命斗争经历的党员干部,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主要领导身边的警卫员和重要岗位的工勤人员都由解放军担任。学员生活按供给制标准配备,每人发放一条黄布军被,一套灰色军装,一双矮腰皮棉靴,一顶八角帽,一条皮带,整齐划一,如同军营。

阎宝航在辽北省工作期间与夫人高素的合影

发扬延安“抗大”学风

辽北学院成立后,始终坚持发扬延安“抗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学风,贯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训。开学之初,几十名学员挤在一间大课堂里,既作寝室,又作学习室;既作餐厅,又作活动室。他们白天席地而坐看书、学习、讨论、开会,晚上便在水泥地上铺一层稻草当床铺,扎个几米长的大草龙当枕头,每个人之间只有五指宽的空隙。

学员的伙食标准也很低。开饭时每班准备两只水桶,一桶盛饭,一桶盛菜,学员则是每人两只土色粗瓷碗。主食早晚都是高粱米粥、咸菜,午餐是高粱米干饭,南瓜干、茄子干或土豆、白菜。由于长期食用干菜,许多学员因营养不良,出现了大肠干燥、便溺不畅、眼球干涩等不适,甚至患上了夜盲症。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影响学员们为迎接全国解放而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每当前方传来胜利喜讯,广大师生立即一片欢腾,敲锣打鼓,扭起秧歌,走上街头,同广大市民欢庆游行。

在学习之余,辽北学院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如号召学生声讨“七五”惨案,揭露国民党迫害进步学生的种种罪行;排演《白毛女》 《血泪仇》 《九件衣》等戏剧,号召学员配合参加群众的诉苦活动,提升革命觉悟;组织学员慰问解放军,参加义务劳动,增强学员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校园一角

辽北学院为国家培养众多人才

辽北学院成立后,为辽宁乃至全东北的解放、建设培养出大批优秀领导人才,一度被誉为辽宁政法界的“小黄埔军校”。中纪委原副书记刘丽英、中国海关总署原署长牟新生、全国最高法院原院长肖扬、辽宁省原副省长林声等领导,都曾在辽北学院学习。

1949年5月,辽北省撤销后,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此后,辽北学院先后辗转锦州、沈阳等地办学。1949年8月至1952年7月,沈阳市公安局、辽东省公安厅、辽西省公安厅分别召集原辽北学院的教师、学员,以他们为骨干,会同当地公安干部,分别组建各地公安干部学校。1988年,以辽北学院为前身组建的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将辽北学院在东北大地点燃的星星之火继续传承。

猜你喜欢

四平市东北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学院掠影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